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兒時記趣之爌窯 小時住在鄉下,小孩子都玩在一起,玩捉迷藏、牛車鬼、竹竿黏蟬、彈弓打小鳥等等,到田裡野外玩的時候,也是吆喝一群人同遊。多人一起才好玩的爌窯也是如此。 鄰居大哥哥一吆喝,大夥就上路了,每一個小毛頭都很高興,因為要去爌窯。到達目的地的田裏,分工作業開始。大哥哥負責堆土窯,其他人有的找土塊,有的找柴火。我一不小心,手割傷流血了,大姐姐找了一種植物的葉子,洗都沒洗,就把它揉碎敷在我的手指上,就不再流血了,也沒有人擔心葉子會不會不乾淨,有沒有細菌感染的問題。不過我的手的確沒有後遺症。 火慢慢燒著,土塊慢慢變紅了,大哥哥拿出一根火柴輕觸土塊,嗤的一聲,點著了,就表示土塊的溫度已經夠了。把未燒完的柴火拿出來弄熄,大家就準備爌窯了。興奮的看著一條條蕃薯放到窯裏,然後把土窯堆倒弄實,外面再蓋土,避免熱氣外洩。這樣就算小功告成,大家可以去玩了,有的聊天,有的抓蚱蜢,有的追來追去,有的在田裏散步。 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開窯了。用樹枝把土撥開,土塊還熱熱的,所以要小心的撥,以免燙到腳(大家都是赤腳)。把爌好的蕃薯拿出來,皮一剝開,那紅黃的蕃薯冒著熱氣,陣陣香味撲鼻。把會苦苦的燒焦部分剝掉或咬掉,一邊吃一邊談笑。 堆土窯的時候,窯口向迎風面,在燒柴火的時候比較不用那麼費力的。搧風窯的底座不能太大,以免窯頂不好收尾(窯頂要收攏)。堆土窯時大的土塊在下,愈往上愈小,堆的時候也要往內收攏的堆。在堆的過程,如果不小心,就很容易弄倒,只好重來了。
爐子烤番薯 小時候爌窯的食物就是蕃薯,沒有像現在,種類繁多還包錫箔紙。其實以前家家用小爐子或大爐灶煮飯,就在飯菜煮好後,把蕃薯塞到煙灰餘燼中也可以有香噴噴的蕃薯可以吃。 想起以前用爐子煮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經常會有鍋巴,那有點焦的鍋巴又香又有咬勁,真好吃。把它刮下弄成一團,別有風味。 《世說新語》有一則鍋巴的故事。東晉時期,吳郡有位名叫陳遺的孝子,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遺擔任吳郡主簿時,每餐都把鍋巴刮起貯存下來,等回家時帶給母親吃。隆安三年(399年),孫恩起兵反晉。吳郡太守袁守山決定出兵征討,陳遺來不及把積攢的鍋巴送回家,便將鍋巴帶在身邊隨部隊出征。雙方在滬瀆交戰,官軍失利,部隊潰散。將士逃到山澤之中,因為沒有糧食,大多數人都餓死了,只有陳遺靠著鍋巴,活著回來。人們得知後,感嘆地說這是他的孝心救了他的命。。
註:爌窯相片摘自https://time.udn.com/udntime/story/122390/6768825 實行隔周休二日那年「爌窯」成了熱門休閒之一2022-11-1611:39 聯合報 報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