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半世紀前台灣鄉下公車以手搖桿發動 台灣至民國110年底人口數2337萬5314人,的機車登記數共有1426萬6920輛,平均約1.6人就有1輛機車,難怪台灣被稱為機車王國。也因為機車如此普及,相信絕大部分台灣人都騎過機車。 在很久很久以前,機車都是有腳踏桿的。當打開電門按下啟動鍵而機車發生不能起動時,腳踩起動桿幾下就可以發動。不過,現在的新型機車都不裝腳踏桿了,電瓶沒電或者車子不能發動時,除了花錢消災,找機車行來修外,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剝奪機車騎士自力救濟,自踩自發動的能力和機會,真不知是進步還是退步? 現在年輕人大概都已經不知道機車曾經有過有腳踏桿的設置了,而大客車萬一電瓶沒電或熄火無法發動時該怎麼辦呢?
公車車頭外凸 用手搖桿發動車子 我們小時候的客運車(公車)全部都有外凸的車頭,就是類似現在的小轎車,引擎、水箱等都在外凸的車頭內引擎蓋下。我想這不只是年輕人沒見過,或許連很多民國五、六○年代的人也沒見過吧? 小時候見到最特殊的景象是,有時車子停下來後竟然熄火,怎麼也不能發動。司機先生就會拿出手搖桿,下車到車鼻子(車頭最前面)那邊,從一個孔(鼻孔)插進去,開始用力搖,一直到引擎起動為止。 你能想像一個司機先生拿起手搖桿在車頭前面用力轉動的畫面嗎?
外凸車頭不見了 後來大客車外凸的車頭不見了,把引擎等設備內縮至駕駛座旁邊,司機旁邊就出現了隆起的”引擎室”(有人戲稱為”龜殼”),上面包覆著厚厚的隔熱層。但是汽車發動後,還是會有熱氣散發出來,站在旁邊是不舒服的。但是寒涼的冬天站在旁邊,就可以感到熱氣的暖意。2014/08/3109:29工商時報”老司機憶當年公車引擎得蓋棉被”報導也提到,”以前的公共汽車得「蓋棉被」!曾擔任市公車駕駛員,現為大都會汽車客運公司公關室主任的陳政選,參觀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所主辦的「好運臺北-交通特展」分享過去駕駛公車的情景時表示,以前的公車比較陽春及簡陋,以前的汽車設計不像今天完善,引擎蓋要打開所以縫隙很大,熱氣都集中在駕駛座位旁邊,一到夏天要用濕毯子蓋在引擎蓋上,熱氣才不會出來。” 再後來,”引擎室”移到車體後面或其他地方,在車子裡面就不再有凸起的”引擎室”,炎炎夏日司機旁邊也不再是熱氣騰騰了。
馬路上疾駛的沒有車體的大車 半世紀前的某一天,我看到一輛大車開在縱貫路上,稀奇的是,司機坐在駕駛座上,手握方向盤開著,但是沒有車身。也就是司機頭上沒有車蓋,前面沒有擋風玻璃,後面只有底盤,底盤上面什麼都沒有。我不知道這樣的車在道路上行駛是否合法,我也不知道現在是否還有這樣的現象。所以在網路上搜尋資料。 查到2020年11月19日東森新聞"敞篷「底盤車」趴趴走!駕駛戴安全帽網友:國王的新車”的報導,內容略以”台南永康有民眾發現路上竟然有輛車,只有底盤,駕駛邊開邊看後方,還戴著安全帽,繫著安全帶,原來這輛車是要開到車體廠進行組裝,變成遊覽車,只是光是車長就有12米,開在路上還是夠吸睛,網友說,這就是有錢也買不到的敞篷底盤車,業者說,要開這個車不僅技術要好,上路前還要先保險,申請臨時牌。” 所以,夠幸運的話,還是可能在馬路上看到飛快行駛的"敞篷大底盤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