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回復: 4

[古典] 【敦煌寶藏】伍子胥變文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2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93 天

    [LV.10]昇任副理

    1450

    主題

    2950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0344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推廣達人宣傳達人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智商很高的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監督員好市民工卡回覆加分達人

    發表於 2022-5-13 18:27: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敦煌寶藏】伍子胥變文


    昔周國欲末,六雄競起,八□諍(爭)侵。

      南有楚國平王,安仁(人)治化者也。王乃朝庭萬國,神威遠振,統領諸邦。外典明台,內昇宮殿。南與天門作鎮,北以淮海為關,東至日月為邊,西與佛國為境。開山川而地軸,調律呂以辯陰陽。駕紫極以定天闕,撼黃龍而來負翼。六龍降瑞,地像嘉和,風不鳴條,雨不破塊。街衢道路,濟濟鏘鏘,蕩蕩坦坦然,留名萬代。
      楚之上相,姓仵(伍)名奢,文武附身,情存社稷。手提三尺之劍,清(請)託六尺之軀。萬邦受命,性行淳直,議(儀)節忠貞,意若風雲,心如鐵石,恆懷匪懈,宿夜兢兢。事君□致為美,順而成之;主若有僣,犯顏而諫。
      伍奢乃有二子,見事於君。小者子胥,大名子尚。一事梁國,一事鄭邦,並悉忠貞,為人洞達。
      楚王太子,長大未有妻房。王問百官:「誰有女堪為妃後?朕聞國無東宮,半國曠地,東海流泉溢,樹無枝,半樹死;太子為半國之尊,未有妻房,卿等如何?」大夫魏陵啟言王曰:「臣聞秦穆公之女,年登二八,美麗過人。眉如盡月,頰似凝光,眼似流星,面如花色。髮長七尺,鼻直顏方,耳似璫珠,手垂過膝,拾指纖長。願王出敕,與太子平章。儻若得稱聖情,萬國和光善事。」遂遣魏陵,召募秦公之女。楚王喚其魏陵曰:「勞卿遠路,冒涉風霜。」
      其王見女,姿容麗質,忽生狼虎之心。魏陵曲取王情:「願陛下自納為紀後。東宮太子,別與外求。美女無窮,豈妨大道。」王聞魏陵之語,喜不自昇(勝),即納秦女為妃,在內不朝三日。
      伍奢聞之,忿怒。不懼雷電之威,披髮直至殿前,觸聖情而直諫。王即驚懼,問曰:「有何不祥之事?」伍奢啟曰:「臣今見王無道,慮恐失國喪邦。忽若國亂臣逃,豈不由秦公之女!與子娶婦,自納為妃,共子爭妻,可不慚於天地!此乃混沌法律,顛倒禮儀。臣若諫交,恐社稷難存!」王乃面慚失色,羞見群臣。「國相,可不聞道,成謀不說,覆水難收;事已如斯,勿復重諫!」
      伍奢見王無道,自納秦女為妃,不懼雷電之威,觸聖情而直諫:「陛下是萬人之主,統領諸邦,何得信受魏陵之言!」(下闕)
      孝之心,□果救吾之難,幽冥懸……別。子尚遠承父書相喚,悲泣將……平王囚禁,遠書相命,欲救慈父,……王曰:「卿父今被嚴刑,囚系□於阱……救父愆,何名孝子?卿須急去,更莫再三。」子尚即辭鄭王,星夜奔於梁國,見弟子胥,具言書意。「今為平王無道,信受佞臣之言,因系慈父之身,擬將嚴峻,吾今遠至,喚弟相隨。事意不得久停,願弟急須裝束。」子胥見兄所說,遙知父被勾留,逆委事由,書當多偽。報其兄曰:「平王無道,乃用賊臣之言,囚禁父身,擬將誅剪。見我兄弟在外,慮恐在後讎宛(怨),詐作慈父之書,違道妄相下脫,此之情況,足得一……誅戮,駝(馳)書相命,必是妖言,擬收……不可登途,由如鈍鳥盪羅,泉魚(下闕)
      「今卻返具述胥言。適有粗疏,請君勿責。」使人得語,便即卻回,將繩自縛,乃見平王。啟平王曰:
      「奉命身充為急使,月夜奔波歷數州,
      會稽山南相趁及,拔劍擬欲斬臣頭。
      臣懼子胥手中劍,子胥怕臣俱總收。
      彼此相擬不相近,遙語聲聲說事由。
      卻回報你平王道,即日興兵報父讎。」楚帝聞此語,怕(拍)陛大嗔:「勃逆小人,何由可耐。一寸之草,豈合量天;一笙毫毛,擬拒爐炭。子胥狂語,何足可觀;風裡野言,不須採拾!」楚王使獄中喚出仵奢、子尚,處法徒刑。子尚臨死之前,仰面向天嘆而言曰:「吾當不用弟語,遠來就父同誅,奈何!奈何!更知何道?吾死之後,願弟得存。忽爾天道開通,為父讎冤殺楚。」遺語已訖,便即殺之。父子二人,同時誅戮。
      楚王出敕,遂捉子胥處,若為?
      敕曰:「梁國之臣,逆賊子胥,父事於君,不能忠謹,徒(圖)謀社稷,暴虎貪殘。子尚鄭國之臣,並父同時殺訖。唯有子胥逃逝,目下未獲。如能捉獲送身,賞金千斤,封邑萬戶。隱藏之者,法有常刑。先斬一身,然誅九族。所由寬縱,解任科徵,盡日奏聞。固(錮)身送上。」敕既行下,水楔(泄)不通,州縣相知,榜標道路。村坊搜括,誰敢隱藏;競擬追收,以貪重賞。
      子胥行至莽蕩山間,按劍悲歌而嘆曰:
      子胥發分(忿)乃長吁,大丈夫屈厄何嗟嘆。
      天網恢恢道路窮,使我恓惶沒投竄。
      渴乏無食可充腸,回野連翩而失伴。
      遙聞天漸(塹)足風波,山嶽岧嶢接雲漢。
      窮洲旅際絕舟船,若為得達江南岸,
      上倉(蒼)儻若逆人心,不免此處生留難。悲歌以(已)了,更復前行,信業隨緣,至於潁水。風來拂耳,聞有打沙(紗)之聲,不敢前盪,隈形即立。
      子胥行至潁水旁,渴乏饑荒難進路,
      遙聞空裡打紗聲,屈節斜身便即住。
      慮恐此處人相掩,捻腳攢形而映樹;
      量久穩審不須驚,漸向樹間偷眼覷。
      津傍更亦沒男夫,唯見輕盈打紗女,
      水底將頭百過窺,波上玉腕千回舉。
      即欲向前從乞食,心意懷疑生游(猶)豫,
      進退不敢輒諮量,踟躕即欲低頭去。
      女子泊(拍)紗於水,舉頭忽見一人。行步獐狂,精神恍惚,面帶飢色,腰劍而行,知是子胥。乃懷悲曰:「兒聞桑間一食,靈輒為之扶輪;黃雀得藥封瘡,銜白環而相報。我雖貞潔,質素無虧,今於水上泊紗,有幸得逢君子,雖即家中不被(備),何惜此之一餐。」緩步岸上而行,乃喚:「遊人且住,劍客是何方君子?何國英才?相貌精神,容儀聳幹。緣何急事,步涉長途。失伴周章,精神恍惚。觀君面色,必然心有所求。若非俠客懷冤,定被平王捕捉?兒有貧家一惠,敢屈君餐。情里如何?希垂降步。」子胥答曰:「仆是楚人,身充越使,比緣貢獻,西進楚王。及與梁鄭二國計會軍國,乘肥卻返,行至小江,遂被狂賊侵欺,有幸得存。今日登山驀嶺,糧食罄窮,空中聞娘子打紗之聲,觸處尋聲訪覓。下官形骸若此,自拙為人,恐失王逞(程),奔波有實;今游會稽之路,從何可通?乞為指南,不敢忘(望)食!」女子答曰:「兒聞古人之語,蓋不虛言。情去意實難留。斷弦由可續,君之行李,足亦可知。見君盼後看前,面帶愁容而步涉,江山迢遞,冒染風塵,今乃不棄卑微,敢欲邀君一食:
      兒家本住南陽縣,二八容光如皎練,
      泊紗潭下照紅妝,水上荷花不如面。
      客行由同海泛舟,博(薄)暮皈巢畏日晚,
      儻若不棄是卑微,願君努力當餐飯。」
      子胥即欲前行,再三苦被留連,人情實亦難通,水畔蹲身,即坐吃飯。三口便即停餐,丑賀(荷)女人,即欲進發。更蒙女子勸諫,盡足食之。慚愧彌深,乃論心事。子胥答曰:
      「下官身是仵子胥,避楚逃逝入南吳,
      慮恐平王相捕逐,為此星夜涉窮途。
      蒙賜一餐堪充飽,未審將何得相報!
      身輕體健目精明,即欲取別登長路。
      仆是棄背帝鄉賓,今被平王見尋討,
      恩澤不用語人知,幸願娘子知懷抱。」
      子胥語已向前行,女子號咷發哭聲:
      「旅客惸惸實可念,以死匍匐乃貪生。
      食我一餐由未足,婦人不愜丈夫情。
      君雖貴重相辭謝,兒意慚君亦不輕。」
      語已含啼而拭淚,「君子容儀頓憔悴,
      儻若在後被追收,必道女子相帶累。
      三十不與丈夫言,與母同居住鄰里,
      嬌愛容光在目前,列(烈)女忠貞浪虛棄。」
      喚言仵相物(勿)懷擬(疑),遂即抱石投河死。
      子胥回頭聊長望,憐念女子懷惆悵,
      遙見抱石透河亡,不覺失身稱冤枉。
      無端潁水滅人蹤,落淚悲嗟倍悽愴:
      儻若在後得高遷,唯贈百金相殯葬!」
      子胥哭已了,更復前行。風塵慘面,蓬塵映天,精神暴亂,忽至深川。水泉無底,岸闊無邊。登山入谷,繞澗尋源,龍蛇塞路,拔劍盪前,虎狼滿道,遂即張弦。餓乃蘆中餐草,渴飲岩下流泉。丈夫為讎發憤,將死由如睡眠。川中忽遇一家,遂即叩門乞食。有一婦人出應,遠蔭弟語聲,遙知是弟子胥,切語相思慰問,子胥緘口不言。知弟渴乏多時,遂取葫蘆盛飯,並將苦苣為薺。子胥賢士,逆知阿姊之情,審細思量,解而言曰:「葫蘆盛飯者,內苦外甘也,苦苣為齏者,以苦和苦也。義合遣我速去速去,不可久停。」便即辭去。姊問弟曰:「今乃進發,欲投何處?」子胥答曰:「欲投越國,父兄被殺,不可不讎。」阿姊抱得弟頭,哽咽聲嘶,不敢大哭,嘆言:「痛哉!苦哉!自撲搥凶(胸),共弟前身何罪,受此孤恓!」
      曠大劫來自何罪,如今孤負阿爺孃。
      雖得人身有富貴,父南子北各分張。
      忽憶父兄行坐哭,令兒寸寸斷肝腸,
      不知弟今何處去,遺吾獨自受恓惶。
      我今更無眷戀處,恨不將身自滅亡!」
      子胥別姊稱「好住!不須啼哭淚千行。
      父兄枉被刑誅戮,心中寫火劇煎湯。
      丈夫今無天日分,雄心結怨苦蒼蒼;
      儻逢天道開通日,誓願活捉楚平王。
      捥心並臠割,九族總須亡,
      若其不如此,誓願不還鄉!」
      作此語了,遂即南行。行得廿餘里,遂乃眼耳熱,遂即畫地而卜,占見外甥來趁。用水頭上攘之,將竹插於腰下,又用木劇(屐)倒著,並畫地戶天門,遂即臥於蘆中,咒而言曰:「捉我者殃,趁我者亡,急急如律令。」子胥有兩個外甥—子安子永,至家有一人食處,知是胥舅,不顧母之孔懷,遂即生惡意奔遂(逐),我若見楚帝取賞,必得高遷。逆賊今既至門,何因不捉?行可十里,遂即息於道旁。子安少解陰陽,遂即畫地而卜,占見阿舅頭上有水,定落河旁;腰間有竹,冢墓城(成)荒;木劇到(倒)著,不進傍徨。若著此卦,必定身亡。不復尋覓,廢我還鄉。子胥屈節看文,乃見外甥不趁,遂即奔走,星夜不停。
      川中又遇一家,牆壁異常嚴麗,孤庄獨立,四迥無人,不恥八尺之軀,遂即叩門乞食。
      子胥叩門從乞食,其妻斂容而出應。
      劃見知是自家夫,即欲發言相識認。
      婦人卓立審思量,不敢向前相附近,
      以禮設拜乃逢迎,怨結啼聲而借問:
      「妾家住在荒郊側,四迥無鄰獨棲宿,
      君子從何至此間,面帶愁容有飢色。
      落草獐狂似怯人,屈節攢刑而乞食。
      妾雖禁閉在深閨,與君影響微相識。」
      子胥報言娘子曰:
      「仆是楚人充遠使,涉歷山川歸故里,
      在道失路乃昏迷,不覺行由來至此。
      鄉關迢遞海西頭,遙遙阻隔三江水,
      適來專輒橫相忓,自側於身實造次。
      貴人多望錯相認,不省從來識娘子。
      今欲進發往江東,幸願存情相指示。」
      其妻遂作藥名詩問曰:「妾是仵茄之婦細辛,早仕於梁,就禮未及當歸,使妾閒居獨活。膏莨姜芥,澤瀉無憐(鄰),仰嘆檳榔,何時遠志。近聞楚王無道,遂發豺狐(柴胡)之心,誅妾家破芒消,屈身苜蓫。葳蕤怯弱,石膽難當,夫怕逃人,茱萸得脫。潛形菌草,匿影藜蘆,狀似被趁野干,遂使狂夫莨菪。妾憶淚霑赤石,結恨青箱。夜寢難可決明,日念舌乾卷柏。聞君乞聲厚朴,不覺躑躅君前,謂言夫婿麥門,遂使蓯蓉緩步。看君龍齒,似妾狼牙,桔梗若為,願陳枳殼。」子胥答曰:「余亦不是仵茄之子,亦不是避難逃人,聽說途之行李。余乃生於巴蜀,長在藿鄉,父是蜈公,生居貝母。遂使金牙采寶,支子遠行。劉寄奴是余賤朋,徐長卿為之貴友。共渡蘘河,被寒水傷身,三伴芒消,唯余獨活。每日懸腸斷續(續斷),情思飄颻,獨步恆山,石膏難渡。披岩巴戟,數值狼胡,乃意款冬,忽逢鍾乳。留心半夏,不見鬱金。余乃返步當歸,芎窮至此。我之羊齒,非是狼牙。桔梗之情,願知其意。」妻答曰:
      「君莫急急即路遙長。
      縱使從來不相識,錯相識認有何妨。
      妾是公孫鍾鼎女,疋配君子事貞良。
      夫主姓仵身為相,束髮千里事君王。
      自從一別音書絕,憶君愁腸氣欲絕。
      遠道冥冥斷寂寥,兒家不慣長欲別。
      紅顏憔悴不如常,相思落淚何曾歇,
      年光虛擲守空閨,誰能渡得芳菲節。
      青樓日夜減容光,只緣盪子事(仕)於梁。
      嬾向庭前睹明月,愁歸帳里抱鴛鴦。
      遠附雁書將不達,天寒阻隔路遙長,
      欲織殘機情不喜,畫眉羞對鏡中妝。
      偏憐鵲語蒲桃架,念燕雙棲白玉堂,
      君作秋胡不相識,妾亦無心學採桑。
      見君口中雙板齒,為此識認意相當。
      粗飯一餐終不惜,願君且住莫匆忙。」
      子胥被認相辭謝,方便軟言而帖寫:
      「娘子莫漫橫相干,人間大有相似者。
      娘子夫主姓仵身為相,仆是寒門居草野;
      儻見夫婿為通傳,以理勸諫令歸舍。
      今緣事急往江東,不得停留復日夜。」
      其婦知胥謀大事,更亦不敢驚動。如法供給,以理髮遣。
      子胥被婦識認,更亦不言。丈夫未達於前,遂被婦人相識,豈緣小事,敗我大儀。列士抱石而行,遂即打其齒落。晝即看日,夜乃觀星,奔走不停,遂至吳江北岸。慮恐有人相掩,潛身伏於蘆中,按劍悲歌而嘆曰:
      「江水淼漫波濤舉,連天沸或淺或深,
      飛沙蓬勃遮雲漢,清風激浪喻摧林。
      白草遍野覆平原,綠柳分行垂兩岸,
      鳥鵲拾食遍交橫,魚龍踴躍而撩亂。
      水貓游健戲爭奔,千回不覺長吁嘆。
      忽憶父兄枉被誅,即得五內心腸爛。
      思量讎恨痛哀嗟,今日相逢不相舍,
      我若命盡此江潭,死活總看今日夜。
      不辭骸骨掩長波,父兄之讎終不斷,
      上蒼靡草總由風,還是諸天威力化。」
      悲歌以(已)了,行至江邊遠盼,唯見江潭廣闊,如何得渡!蘆中引領,回首寂然。不遇汎舟之賓,永絕乘楂之客。唯見江鳥出岸,白露(鷺)鳥而爭飛;魚鱉縱橫,鸕鴻芬(紛)泊。又見長洲浩汗,漠浦波濤,霧起冥昏,雲陰靉。樹摧老岸,月照孤山,龍振(震)鱉驚,江沌作浪。若有失鄉之客,登岫嶺以思家,乘查(楂)之賓,指參辰而為正,岷山一住,似虎狼盤旋,濆濆如鼓角之聲,並無船而可渡。經餘再宿,隱匿蘆中。波上唯見一人,唱謳歌而撥棹,手持輪鈎,欲以(似)魚(漁)人,即出蘆中,乃喚言:「執鈎乘船之仕,蹔屈就岸相看,勿辭之(乏)勞,幸願存情相顧。」魚人聞喚,當即尋聲,蘆中忽見一人,便即搖船就岸。收輪卷索,息棹停竿,隨流水上,翩翩歌清風而問曰:「君子今欲何去。迥在江旁浦側,不見乘船泛客,又無伴侶肅(蕭)然。為當流浪漂蓬,獨立窮舟旅岸。縱使求船覓渡,在此寂絕舟船;不恥下末愚夫,願請具陳心事。」子胥答曰:「吾聞人相知於道術,魚相望(忘)於江湖,下奏(走)身是遊人,豈敢虛相誑語!今緣少許急事,欲往江南行李。自拙為人,幸願先生知委;儻蒙賜渡,恩可殺身,若也不容,自當息意。」魚人答曰:「適來見貌辨色,觀君與凡俗不同。君子懷抱可知,更亦不須分雪。我聞別人不賤,別玉不貧。秦穆公賜酒蒙恩,能言獨正三軍,空籠而獲重貴。觀君艱辛日久,渴乏多時,不可空腸渡江,欲設子之一餐,吾家去此往返十里有餘,來去稍遲,子莫疑怪。」子胥答曰:「但求船渡,何敢望餐!」魚人答曰:「吾聞麒麟得食,日行千里;鳳凰得食,飛騰四海。」答語已了,留船即去。乃向家中取食。子胥聞得此語,即與魚人看船。子胥心口思惟:「此人向我道家中取食,不多喚人來提我以否?」遂即拋船而走,遂向蘆中藏身。魚人逡巡之間,即到船所。其魚人乃取得美酒一榼,魚肉五斤,薄餅十番,飯攜一罐,行至船所,不見蘆中之士,唯見岸上空船。顧戀之情,悲傷不已。魚人歌而喚曰:「蘆中之仕,何故潛身?出來此處相看,吾乃終無惡意,不須疑慮,莫作二難。為子取食到來,何故不相就食?」子胥聞船人此語,知無惡意,遂即出於蘆中,愧賀(荷)取食艱辛,逢迎卑謝。於時鋪設,兩共同餐。便即鼓棹搖船,至於江半,子胥得食吃足,心自思惟:「凡人得他一食,慚人一色;得人兩食,為他著力。」懷中璧玉,以贈船人。畏暮貪前,與物不相承領。子胥慮嫌信少,更脫寶劍相酬。魚人息棹回身,乃報子胥言曰:「君莫造次,大須三思,一惠之餐,有何所直。人之屈厄,魚鱉同群;君子迍邅,龍蛇共處。楚王捕逐於子,捉獲賞賜千金;隱匿之人,誅身滅族。吾上不貪明君重賞,下不避誅戮之褰(愆),子欲寶劍相讎(酬),何如平王之物?龍泉寶劍,與子防身;璧玉荊珍,將充所貴。後若高遷富貴,莫忘一朝。自責蒲柳之年,逢君日晚,劍璧之事,請更莫留。子若表我心懷,更亦不須辭謝。」子胥見人不受,情中漸覺不安。心口思惟,慮恐船人嫌我信物輕少。雖是君王寶物,知欲如何,遂擲劍於江中,放神光而煥爛。劍乃三涌三沒,水上偏偏。江神遙聞劍吼。戰悼(掉)涌沸騰波,魚鱉忙怕攢泥,魚龍奔波透出。江神以手捧之,懼怕乃相分付。劍既離水,魚鱉跳梁,日月貞明,山林皎亮,雪(雲)開霧散,霞散煙流,岸樹迎賓,江風送客。遠望沙旁白露(鷺),博(薄)暮擬欲歸林。浦側不見承船,汎客又無伴侶。唯見孤山淼漫,回盼故鄉,拭淚沾衣,心懷鬱燠。渡江欲至南岸,子胥乃問船人曰:「先生姓何名誰?鄉貫住在何州縣?」魚人答曰:「我亦無姓無名,長住江而為伴。橫干莫浦,綰劍深潭,今日兩賊相逢,何用稱名道姓!君為蘆中之事(士),我為船上之人,意義足亦可知,富貴不須相忘。」子胥曰:「蒙先生一濟,無有忘時,遇藥傷蛇,由能返報。」魚人問曰:「只今逃逝,擬投何國?」子胥曰:「擬投越國。」魚人曰:「子投越國,—越國與楚和順,元不交兵,慮恐捉子送身,懷報讎心不達。子投吳國,必得流通。吳王常與楚讎,兩國不相和順。吳與楚國數為征戰,無有賢臣,得子甚要。」子胥問船人曰:「:「吳國如何可投得?」船人曰:「子至吳國,入於都市,泥塗其面,披髮獐狂,東西馳走,大哭三聲。」子胥曰:「此法幸願解之。」船人答曰:「泥塗其面者外濁內清;大哭三聲,東西馳走者,覓其明主也;披髮在市者理合如斯也。吾非聖人,經事多矣。」子胥蒙他教示,遂即拜謝魚人。慮恐楚使相逢,不得久停,至岸即發。哽咽聲嘶,由如四鳥分飛,狀若三荊離別;遂別魚人南行,眷戀之情,悲傷不已。回頭遙望,忽見魚人覆船而死。子胥愧荷魚人,哽咽悲啼不已,遂作悲歌而嘆曰:
      大江水兮淼無邊,雲與水兮相接連;
      痛分痛兮難可忍,苦兮苦兮冤復冤。
      自古人情有離別,生死富貴總關天,
      先生恨胥何勿事,遂向江中而覆船。
      波浪舟兮浮沒沈,唱冤枉兮痛切深,
      一寸愁腸似刀割,途中不禁淚沾襟。
      望吳邦兮不可到,思帝鄉兮懷恨深,
      儻值明主得遷達,施展英雄一片心。
      悲歌已了,更復向前,悽愴依然。丈夫契闊,何大迍邅?忠心盡節,事君九年,夙夜匪懈,晨省無愆。今遭落薄(魄),知復何言。語已懷恨,氣上沖咽,業也命也,並悉關天。登山驀嶺,渡水尋川,求卻不卻,求前不前,動即被餓,性命轉然。平王太劇,唱叫稱冤,子胥帶劍,途步而前。至漭盪山間,石壁侵天萬丈,入地騰竹縱橫。遙望松羅,山崖斗(陡)暗,蟲狼離合,百鳥關關,思憶帝鄉,乃為歌曰:
      我所思兮道路長,涉江水兮入吳鄉。
      父兄冥莫知何在,零丁遣我獨棲惶。
      丈夫流浪隨緣業,生死富貴亦何常,
      平王曲受魏陵語,信用讒佞煞忠良。
      思故鄉兮愁難止,臨水登山情不已。
      楚帝輕盈憐細腰,宮裡美女多餓死,
      秦穆公之女顏如玉,二八容光若桃李,
      見其姿首納為妃,豈合君王有此理。
      自從逃逝鎮懷憂,使我孤遺無所投,
      晝即途中尋鬼路,躡影藏形恆夜遊。
      燕山勒頌知何日,冒染蓬塵雙鬢秋,
      不慮東西抗天塞,唯愁渴乏渡荒州。
      願我平安達前所,行無滯礙得通流;
      儻若吳中遇明主,興兵先斬魏陵頭。
      悲歌已了,由懷慷慨,北背楚關,南登吳會。屬逢天暗,雲陰靉靆。失路傍徨,山林摧滯。怪鳥成群,蟲狼作隊,禽號姓姓(狌々),獸名狒狒。忽示心驚,拔劍即行。匣中光出,遍野精明,中有日月,北斗七星心雄慘烈,不懼千兵。平王捉我,事未消寧,儻被擒獲,百死無生。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劍歌已了,更復前行。北跨廣陵,南登吳會,關津忽切,州縣嚴加,勒鋪交橫,鎮代相續。潛身避影,一步一前,不經旬月之間,即至吳國。一依魚人教示,披髮遂入市中,塗面上而行,獐狂大哭三聲,東西馳走。吳國臣佐,乘馬入市遊行,正見異色奇才,身長八尺,知是賢臣,奔走啟告吳王:「適別龍顏,游於纏(廛)市,見一外國君子,泥塗而獐狂,披髮悲啼,東西馳走。臣以傍觀的審,監貌可知,望陛下追問逗遛,必是懷冤俠客!」吳王聞相此語,心生歡喜,遂集群臣撥珠簾而說夢:「朕昨夜三更,夢見賢人入境,遂乃身輕體健,踴躍不勝。卿等詳儀(議),為朕解其善惡。」百官聞王此語,一時舞道(蹈)呵呵,齊唱太平,俱稱萬歲。「市中有八尺君子,雅合陛下之心,見在群臣,不勝喜賀。」吳王即令急使,向市中迎召賢臣。「為朕傳語,雖不先相識,欲得相見,面申懷抱。」使人得其口敕,走馬直入市中,見子胥具說吳王口敕。子胥奉王敕命,不敢遲違,隨使便行,乃至吳王殿所。匐面在地,哽咽聲嘶,良久而起。吳王知是子胥,便即悲情予問:「楚王不納忠諫之詞,曲受佞臣之語,枉殺卿之父兄,奈何荼毒,悽愴難論,痛苦之哉,誰能復忍。山河阻隔,遠涉風雲,朕國狹小,勞卿遠至。」子胥良久,攬發而言:「臣父兄事君不謹,遂被楚帝誅身。臣即不紹於家,棄父離君逃走。臣聞國之將喪,災害競興。樹欲摧折,風霜共逼。孤情難立,見此艱辛,皂帛(白)難分,龍蛇混雜。臣欲自刎而死,地下羞見仙(先)人。故投託明王,願陛下知臣心素,臣居草野,長在蓬門,不堪事立君王,多幸蒙王收錄。」吳王報言曰:「朕國狹窄,乏少中(忠)良;立卿今欲為臣屈節,莫將為所恥?」子胥曰:「臣是小人,虛沾大造,蒙王收錄,早是分外垂恩。更蒙舉立為臣,死罪終當不敢!」吳王問左右曰:「卿等如何?」群烈(列)咸言唱充。悉道:「明王有敢(感),外國來投。拜為匡輔大臣,合國齊稱萬歲。」子胥為臣志節,恆懷匪懈之心;夙夜兢兢,事君終無二意。言不傷氣,語乃和光。遐邇詵詵,官寮濟濟。天兵不動,征馬停鞭,四塞歸臨,八方安怗。禍亂不作,災害不興,百姓歡忻,歌謠滿路,同於堯舜之年。咸雲我皇有感,聖日巍巍,乾坤再明。子胥治國一年,風不鳴條,雨不破塊。治國二年,倉庫盈益,天下清太(泰),吏絕貪殘,官寮息暴。治國三年,六夷送款,萬國咸投。治國四年,感得景龍應瑞,赤雀咸(銜)書,芝草並生,嘉和(禾)合秀。耕者讓畔,路不拾遺。三教並興,城門不閉。更無呼喚,無搖(徭)自活。子胥治國五年,日月重明,市無二價,貓鼠同穴,米麥論分,牢獄無囚。競說君臣道合,遠近宣贊,愧賀(荷)仵相之功。百姓皆詣子胥之門。「願與仵相為兵伐楚。」子胥見勇夫投募,不敢自專。遂啟吳王:「臣是小人,濫蒙恩寵,功效未立,何敢興心;自度無堪,終當不敢。」吳王報曰:「朕聞養子備老,積行擬衰。去歲擬遣相讎,慮恐讎心未發。比年清太(泰),皆是仵相之功。今不讎冤,何名孝子!朕國興兵伐楚,正合其時。」敕召國內勇夫,乃與仵相讎報。敕召曰:「仵相父兄,枉被平王誅戮,今欲徵發天兵討楚,召募效力之人。如有判(拼)命相隨,火急即須投募。先賜重賞勛祿,不輕有此。驍列之夫,速來所次陳牒。」敕既行下,遠近咸知,各悉投名,爭前應募。兵部簡練,選試詮量。勇冠三軍,決勝千里。亦有撓關弄木,手把方梁,抱石跳空,弓彎七札。榜示七日,募得九十萬精兵。賞排借綠,各賜千段。所由將過城外,排立雁行。吳王既見戰卒,列在城南,便即慰勞戰士。吳王問子胥曰:「今欲伐楚,可用幾兵?」子胥啟吳王曰:「且須萬兵。」吳王曰:「萬兵不少以不?」子胥曰:「臣聞一人判死,百人不敵;百若齊心,橫行天下。」吳王曰:「不然,但將九十萬人,始可相伐。」吳王即立子胥為元帥大將軍行兵節度。上承天子之教,為父報讎俠冤。於是廣殺牛羊,城南宴設。酒有千斛,肉乃萬斤,一概均分,食無高下。吳王出城送子胥:「卿但努力,謹慎前路,天道相饒,讎心必宄(究)。朕亦無憂於國,卿亦不負幽魂。事了早還,莫令憂慮。」子胥啟吳王曰:「臣今將兵討楚,必稱所心。願陛下莫慮愁心,遠念臣之逞(程)路。計亦不遠旬月中間,事了回兵,自當死謝!」子胥辭王以(已)了,便即徵發天兵。四十二面大鼓籠天,三十六角音聲括地,傍震百里山林,隱隱轟轟。搦生手(先)鋒,乃先踏道。陣雲鋪於四面,遍野聲滿平原,鐵騎磊落已(以)爭奔,勇夫生寧(猙獰)而競透。飛騰千里,恰似魚鱗;萬卒行行,猶如雁翅。長槍排肩,直豎森森,刺天屑角,對掌開弦,彎彎如寫月。白旌落雪,戰劍如霜,弩發雷奔,抽刀劍吼。將軍告令,水楔(泄)不通,大總管出教嚴嚀,飛鳥難度。兵馬浩浩澣々,數百里之交橫,金甲朎朧,銀鞍煥爛,騰踏山林,奔波鬧亂。胡菟(狐兔)怕而爭奔,驚龍蛇而競竄。
      將軍馬上卓紅旗,兵士各各依條貫,
      先鋒踏道疾如風,即至黃河東北岸。
      先鋒引道路奔騰。排批舟船,橫軍渡水,所由修造,撲水蓬飛。兵馬既至江頭,便須宴設兵士。軍官食了,便即渡江。屬風浪靜,山林皎亮,日月貞明,霧卷青天,雲歸滄海。直為人多手眾,至曉即至江西。子胥告令軍兵,大須存心捉搦,此是平王之境,未曾諳悉山川,嶮隘先登,遠致虞候;長巡子將,絞略橫行。傔奏(走)偷路而行,游奕經餘一月,行逞(程)向盡,欲至楚邦。楚王不幸早亡,立太子昭王,知其軍國。昭王聞子胥兵馬欲至,遂乃徵發天兵。簡練驍雄五戎之士,多賜絹帛,廣立功勳。楚國土曠人稠,遂即興兵百萬,綨毒(旗纛)敵(蔽)日,衣甲漫天,列陣橫行,擬共子胥交戰。城上修營戰格,門門格立,拋車更伏,作冶鎔銅。四面多安擂木,兵馬具備,力敵萬夫。昭王統領勇夫,遂與吳軍相擊。子胥乃布兵列陣,一似魚鱗,跋羅回吼喚,三聲大鼓,揚名即發。列千軍於楚塞,布萬陣於黃池。須臾鋒劍交橫,抽刀劍吼,槍沾汗血,箭下獐狂。塵土張天,鐵馬嘶滅,一死一進,唯努唯前,各辦殺心,終無退意。西軍大敗,遍野橫屍,干戈不得施張,人馬重重相厭(壓)。子胥十戰九勝,戰士不失一兵。昭王見兵被殺,怕懼奔走入城。子胥遂後奔馳,狀如蓬飛撲火。吳軍隨後即趁,恰似風雲一向,摩滅楚軍,狀似熱湯撥雪。子胥搖鞭語昭王曰:「你父平王,至當無道,與子娶婦,自納為妃。忠臣諫言,遂被誅戮;佞臣諂亂,卻賜封侯。殺我父兄,枉死傷苦,今乃報讎父罪,即當快吾心意。吾今欲食汝心,將為不足;縱使萬兵相向,未敵我之一身。今取你父骸骨,及你生身,祭我父兄靈魂始得。」昭王怕懼之心,遂即白幡降伏。吳軍大叫,直入楚城,尋逐昭王,燒其宮殿。昭王棄城而走,遂被仵相擒身,返縛昭王。「你父墳陵,今在何處?」昭王啟子胥曰:「我父平王,已從物化,負君之罪,命處黃泉。事既相當,身從臠割,父愆子替,何用屍骸!請快讎心,任從斧越(鉞)。」昭王被考,吃苦不前,忍痛不勝,遂即道父之墓所。子胥捉得魏陵,臠割捥取心肝,萬斬一身,並誅九族。子胥喚昭王曰:「我父被殺,棄擲深江。」遂乃偃息停流,取得平王骸骨。並魏陵昭帝,並悉總取心肝,行至江邊,以祭父兄靈曰:「小子子胥,深當不孝,父兄枉被殺戮,痛切奈何!比為勢力不加,所以蹉跎年歲。今還殺伊父子,棄擲深江,奉祭父兄,惟神納受。」子胥祭了,發聲大哭,感得日月無光,江河混沸。忽即雲昏霧暗,地動山摧。兵眾唅啼,人倫悽愴,魚龍飲氣(泣),江水不潮,澗竭泉枯,風塵慘列(烈)。子胥祭了,自把劍結恨之深,重斬平王白骨。其骨隨劍血流,狀似屠羊。取火燒之,當風颺作微塵。即捉劍斬昭王,作其百段,擲著江中,魚鱉食之,還同我父。子胥尋覓父兄骸不得,立樹乃作父兄,於今見在亳州境內東南一百廿里有餘,後世莫知,今城父懸(縣)是也。
      子胥收兵卻返,擬伐梁鄭二邦。作書與鄭王曰:「楚平王無道,枉誅我父兄;子尚是君之臣,如何不與設計,遂與楚王遣死,以君賤臣,讎滅楚王,回兵討鄭。」鄭王得信,忙怕異常,莫知何計。即欲興兵相敵,慮恐士卒不勝。遂召秘略之人:「止得吳軍兵者,分國共治,更賜千金。」及有魚人之子,遂即應募投名。「臣能止得吳軍,不須寸兵尺劍,唯須小船一隻,棹椑一枚,鮑魚一雙,麥飯一謳(甌),美酒一榼,放在城東水中,臣自有其方法。」鄭王依語,即覓船等,送在水中。魚人撥棹長歌,乘船遊戲。其鄭王閉卻城西門,城頭遙看,設何方計,卻得吳軍。子胥兵馬,欲至鄭國三十餘里,先遣健兒看鄭國有幾許兵馬相敵。行至鄭國,四城門鶒閉。又行至城東門外,池水中唯獨有一人,乘漏蓋船,口唱歌而言曰:「蘆中一人,莫非窮事(士)乎?我有美酒一榼,魚肉五斤,餅有十播,飯有一罐,請來就船而食。
      凶即請自當,吉則知吾意,
      儻若事明君,榮華取富貴。
      忽爾事相當,願勿生遺棄。
      其將聞船人此語,遂即卻回,至子胥邊具說船人之語。子胥聞此語已,即知是船人之子,子胥歡憙,「我有冤讎,至當相滅,因他得活,豈得孤(辜)恩!富貴忘貧,黃天不助;有恩不報,豈成人也!有恩若報,風流如(儒)雅。」子胥控馬籠鞭,就水抱得小兒,拍搦悲啼弔問:「汝父沈溺深江,荼毒奈何奈何,願子莫懷讎恨!」鄭王怕懼,乃出城迎拜子胥,向前言曰:「臣聞將軍讎冤得達,憙賀快哉!臣今死罪有餘,乞存草命。」子胥報鄭王曰:「兄事於君,君須藏掩,曲取平王之意,送往誅身,兄既身亡,君須代命。」鄭王曰:「遠使將書,雲舍慈父之罪,臣不細委知,遣往相看。為言旬月即還,不知平王誅戮。臣今合死,愜意無言。大將軍得充讎心,滅其宗廟,快哉踴躍,憙賀不勝!伏願寬恩,乞存活路。」船人啟言:「大將軍!我被鄭王召募,被吳軍來伐,能卻得吳軍兵者,賜金千斤、封邑萬戶。我既貪他重賞,其意如何?」子胥曰:「君不索吾身命,由自與之,取賞卻兵,敢相違負!」子胥見魚人勸諫,遂即適(釋)放鄭王。鄭王歡憙,乃索酒食如山,三日三夜,供承吳軍兵馬。子胥遂策(冊)魚人之子為楚帝。楚鄭二邦,並乃太平。
      即發天兵,討伐梁帝。梁王聞吳軍欲至,遂殺牛千頭,烹羊萬口,飲食堆如山嶽,列在路邊,帳設鋪施。吳軍即至,梁王肘行膝步,拜謝子胥:「伏願寬恩,乞存活路。今聞將軍伐楚,臣等憙賀不勝。遙助快哉,深加踴躍。」子胥報曰:「我緣急事,不能設計相留,懷恨於君,故來相伐。」子胥見酒食列在城南,乃問梁王。梁王啟大將軍曰:「此酒食可供將軍兵事(士)。」子胥既見此言,即令兵眾飽食。兵事食訖。其兵吃食飽足,精神踴躍,啟子胥言曰:「得他一食,慚人一色;得他兩食,謝他不足。」兵將咸言:「大將軍!此語快哉,莫伐梁王。」子胥心口思量:「我有冤讎,端心相滅,因他得活,豈得孤恩。」乃舍梁王之罪,語以(已)進發。乃收天兵,行至潁水河傍,仰面向天嘆而言曰:「我昔逃逝至此,遂從女子求餐;其女亦不相違,抱石投河而死,今日更無餘物,報女子之恩。」一依生存之言,遂取百金投潁水。子胥祭曰:
      「我昔逃逝入南吳,在路相逢從乞食,
      慚君與我一中餐,抱石投河而命極(殛)。
      自從分別歲年多,朝朝暮暮長相憶,
      念君神識逐波濤,遊魂散漫隨荊棘。」
      語已含啼而啟告,「冥靈幸願知懷抱,
      既能貞質透河亡,黃泉能莫生惸嗟!
      幽冥路隔不相知,生死由來各異道,
      更無餘物奉於君,唯取百金相殯報。」
      子胥祭祀訖,回兵行至阿姊家,捉到兩個外甥子安子永,兀(髡)其頭,截其耳,打卻前頭雙板齒。「我昔逃逝從乞食,捉我欲送楚平王。今日讎之,願汝永為奴僕。」
      天兵有限,不可久停,馬乃擊電奔星,行至子胥妻舍。擬迎婦歸吳國,遂即叩門而喚。其妻掩閉門庭,隔牆遙,不相容內(納)。子胥報妻曰:「吾昔遭楚難,愧君出應逢迎。今乃讎楚,回軍相見,望同往日,何為閉門相卻,不睹容光?為當別有他情,何為恥胥不受?自茲隔別,每念君恩,愧賀(荷)不輕,故來諮屈。」妻答曰:「君乃昔遭楚難,行路相過,叩門面睹,此乃知君屈厄,妾乃懸響相仍。君乃拒諱不承,妾亦無能苦死。夫妻義重,望君結死同生。君乃先辱不輕,妾即後嫌不受。貧賤不相顧盼,富貴何假提攜!不貪寵祿榮華,願君知兒懷抱!」子胥乃承死罪,隔門拜謝叩頭。其妻既見殷勤,遂乃開門納受。恩愛還同昔日,相命即歸。
      子胥告令三軍,單行引隊。今既天下清太(泰),日月貞明,玉鞭齊打金鞍,乃為歌曰:
      我天兵兮不可對,塞平川兮千萬隊。
      一掃萬里絕塵埃,征討楚軍如瓦碎。
      大丈夫兒天道通,提戈驟甲遠從戎,
      戰卒驍雄如虎豹,鐵騎生寧(猙獰)真似龍。
      布陣鋪雲垂曳地,神旌集鶴髮陵空,
      橫行天下無對當,將知萬國總還同。
      樂兮樂兮今日樂,歡兮歡兮今日歡,
      金鞭打節齊聲和,尋途遂乃入吳中。」
      征馬合合雜雜,隱隱填填,鐵馬提撕,大軍浩汗。長松青翠,短草黃禾,玉響清冷(泠),金鞍瓘錫。日夜登其長路,旬月即到吳中。吳王聞子胥得勝,遂即從騎迎來。子胥見吳王迎來,下馬拜謝吳王,高聲唱言起居曰:「遇(愚)臣自別龍顏後,匪懈之心中(終)不忘。臣蒙王借兵伐楚,兵眾與臣,共同一心。統領無乖,驅馳合契。兵至河北,營在楚南,平王不幸身亡,立太子昭王知其軍國。聞臣兵至,出敵相交。臣遣驍兵褐(遏)後,猛將沖前,一向摩滅楚軍,人馬重重相壓。橫屍遍野,血染山川。由如鶻打鴉鵝,狀若豹征狐兔。俗捧崑崙之押(壓)卵,何得不摧;執炬火已(以)焚毛,如何不盡?昭王見兵退散,遂即奔走入城藏:臣乃從後奔馳,遂即城中擒獲。臣已結恨尤深。即斬昭王百段。平王枯骨,劍斬血流。臣見此傷,讎心得止。吳之戰士,並總平安;煞楚兵夫,橫屍遍野。王之勢力,得愜讎心。愧賀大王,仰王無盡。不失一兵一馬,衣甲具全,中有驍勇之夫,願王酬功給效。」吳王曰:「朕自別卿之後,戀念不離心懷。慮恐楚卒人多,俠讎之心不達。天道相助,得已滅楚歸吳;所有功勳,朕自憂(優)加處分。」子胥隨帝部卒入城,檢納干戈,酬功給效。中有先鋒猛將,賞緋各賜金魚;執毒(纛)旌兵,皆佔班位;自餘戰卒,各悉酬柱國之勛。一時舞道(蹈)呵呵,咸言君王有感。吳王見子胥有大人之相,遂立子胥為國大相。
      後乃越王勾踐,興兵動眾,來伐吳軍。越國賢臣范蠡諫越王曰:「吳國賢臣仵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里(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相貌希奇,精神挺特。吳國大相,國之垓首。王今伐吳,定知自損。」越王言:「我計策以(已)成,不可中途而罷。」遂乃興兵動眾,往伐吳軍。其吳王,越兵來伐,遂遣國相仵子胥將兵往伐。子胥領兵共越兵交戰,殺越兵夫,橫屍遍野,血流漂杵。越王見兵被殺,遂共范蠡捉西(投向)會稽山避難。越王共范蠡向仵相邊進言曰:「吾見國相為父報讎,遂來相看,無有往伐之意。」子胥聞此言:「我不緣賢臣范蠡之言,越王合國死矣。」其越王追(退)兵還國後,乃吳王致疾,臨死之時,咐囑太子夫差:「汝後安國治人,一取國相子胥之語。」吳王死後,夫差太子為吳王。
      爾時吳王夜夢見殿上有神光,二夢見城頭鬱鬱槍槍(蒼蒼),三夢見南壁下有匣、北壁下有匡(筐),四夢見城門交兵門戰,五夢見血流東南。吳王即遣宰彼解夢,宰彼曰:「夢見殿上神光者富(福)祿盛;城頭鬱鬱槍槍者露如霜;南壁下匣北壁匡,王壽長;城門交兵者王手備纏綿;血流東南行者越軍亡。」吳王即遣子胥解夢。其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文經武律,一切鬼神,悉皆通變。吳王即遣解夢。子胥曰:「臣解此夢,是大不祥。王若用宰彼此言,吳國定知除喪。」王曰:「何為?」子胥直詞解夢:「王夢見殿上神光者有大人至;城頭鬱鬱蒼蒼者荊棘備;南壁下有匣,北壁下有匡者王失位;城門交兵戰者越軍至;血流東南者屍遍地。王軍國滅,都緣宰彼之言。」吳王聞子胥此語,振睛努目,拍陛大嗔:「老臣監監,光祝我國。」子胥解夢了,見吳王嗔之,遂從殿上褰衣而下。吳王問子胥曰:「卿何褰衣而下?」子胥曰:「王殿上荊棘生,刺臣腳,是以褰衣而下殿。」王賜子胥燭玉之劍,令遣自死。子胥得王之劍,報諸百官等:「我死之後,割取我頭,懸安城東門上,我當看越軍來伐吳國者哉!」
      殺子胥了,越從吳貸粟四百萬石,吳王遂與越王粟,依數分付其粟。將後,越王蒸粟還吳,乃作書報吳王曰:「此粟甚好,王可遣百姓種之。」其粟還吳被蒸,入土並皆不生。百姓失業,一年少乏,飢虛五載。越王即共范蠡平章:「吳國安化治人,多取宰彼之言,共卿作何方計,可伐吳軍?」范蠡啟王曰:「吳國賢臣仵子胥,吳王令遣自死。屋無強樑,必當頹毀;牆無好土,不久即崩;國無忠臣,如何不壞!今有佞臣宰彼,可以貨求必得。」王曰:「將何物貨求?」范蠡啟言王曰:「宰彼好之金寶,好之美女,得此物必是開路,更無疑慮。」越王聞范蠡此語,即遣使人麗水取之黃金,荊山求之白玉,東海采之明珠,南國娉之美女,越王取得此物,即差勇猛之人,往向吳國,贈與宰彼。彼見此物,美女輕盈,明珠昭(照)灼,黃金煥爛,白玉無瑕。越贈宰彼,彼乃歡忻受納。王見此佞臣受貨,求之。又問范蠡曰:「吳王殺仵子胥之時,吳國不熟二年,百姓乏少飢虛,經今五載。」越王喚范蠡問曰:「寡人今欲伐吳國,其事如何?」范蠡啟言王曰:「王今伐吳,正是其時。」越王即將兵動眾四十萬人,行至中路,恐兵士不齊,路逢一努蝸(怒蛙),在道努鳴,下馬抱之。左右問曰:「王緣何事,抱此怒蝸?」王答:「我一生愛勇猛之人,此怒蝸在道努鳴,遂下馬抱之。」兵眾各自平章:「王見怒蝸,猶自下馬抱之,我等亦須努力,身強力健,王見我等,還如怒蝸相似。」兵士悉皆勇健,怒叫三聲。王見兵仕如此,皆賜重賞。行至江口,未過小江,停歇河邊,有一人上王瓠之酒,王飲不盡,頃(傾)在河中曰:「兵事(士)共寡人同飲。」其兵總飲河水,例聞水中有酒氣味,兵吃河水,皆得醉。王聞此語,大憙:「單醪投河,三軍告醉。」越王將兵北渡江口,欲達吳國。其吳王聞越來伐,見百姓飢虛,氣力衰弱,無人可敵。吳王夜夢見忠臣仵子胥一言曰:「越將兵來伐,王可思之。」……平章:朕夢見忠臣仵子胥言,越將兵來……吾父

    為己而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2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93 天

    [LV.10]昇任副理

    1450

    主題

    2950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0344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推廣達人宣傳達人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智商很高的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監督員好市民工卡回覆加分達人

     樓主| 發表於 2022-5-13 18:39:00 | 顯示全部樓層
    敦煌變文
    自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敦煌石室藏卷被發現後,經各國學者作有系統之整理、探討,漸形成「敦煌學」之研究風氣。於所有卷子中,有一類通俗文學作品之寫本,稱為變文,於「敦煌變文集」(王重民等編)所輯,共有七十八篇。所謂「變」,即是變更、改寫、改編之意,係將佛典中之故事或經史之內容加以改編,使其趣味化、生動化、通俗化,為流行於唐、五代頃之「俗講」所留下之話本。以類別而言,七十八篇中,大多為以佛教故事為主題之「講經變文」,其次為以史話、史傳為主題之「講史變文」,此外有一篇道教之變文。
    佛教東傳中土,繼經典的大量傳譯之後,部分佛教徒開始致力於佛法之普及,於開講佛經時,儘量改編為通俗的故事體裁,甚至配以通俗音樂吟唱之,此種講經法會稱為「俗講」,盛行於唐朝、五代。專門從事此類宣講之僧人,被稱為俗講僧;俗講僧所留下之底本,稱為講經文,亦為變文之一種。通常講經文以某一經貫串全篇,而講經變文則以故事為主。此外,為配合講經變文,描繪經中所敘述故事之「變相圖」亦應運而生。
    較著名之講經變文有:八相變、降魔變文、阿彌陀經變文、妙法蓮華經變文、目連緣起、太子成道經、八相押座文、地獄變、[山*盧]山遠公話等。講史變文則有:伍子胥變文、漢將王陵變、舜子變、晏子賦、捉季布傳文、張義潮變文等。講經變文之體裁通常有:押座文、講經文、變文、吟、記、話等類。由於講經變文之普遍,而促成講史變文之興起。此外,講經變文所採「說唱」之形式,於我國文學史上影響極大,我國白話小說之鼻祖宋元話本即萌芽於唐末五代之講經、講史變文。〔敦煌講經變文研究、敦煌變文社會風俗事物考(羅宗濤)、講史性之變文研究(謝海平)、敦煌變文述論(邱鎮京)、敦煌變文彙錄(周紹良)〕(參閱「俗講」3727、「變文」6913) p4971

    為己而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2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93 天

    [LV.10]昇任副理

    1450

    主題

    2950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0344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推廣達人宣傳達人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智商很高的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監督員好市民工卡回覆加分達人

     樓主| 發表於 2022-5-13 19:05:04 | 顯示全部樓層

    歷史記載下的伍子胥——「伍子胥列傳」史記(白話)
    觀看次數:146次  2022年1月31日  史記「伍子胥列傳」全篇可謂是波瀾壯闊,描述了伍子胥大半個人生經歷,一直到他死去。 從為父兄報仇,再到報仇雪恥掘墳鞭屍,為吳國打遍天下,成就吳王闔廬的霸業。 由於性情剛直,又是先王的功臣。 遭到身邊同行的嫉妒和怨恨,最終因伯嚭終日在吳王夫差面前詆毀,而遭到吳王夫差的賜死。 死前因說氣話,惹惱了夫差,屍身終不得入土,腐爛在皮革袋中,永遠漂浮在江面。


    ——————————————————————


    視頻使用的素材取材於劍網3編輯器


    視頻使用到的背景音樂BGM
    Maestro Tlakaelel - Jesse Gallagher
    三國全面戰爭 - End Of An Era(終焉)


    為己而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TA的每日心情
    鬱悶
    6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453 天

    [LV.9]擔任課長

    433

    主題

    1784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0495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優秀版主論壇元老專欄作家

    發表於 2022-6-26 16:49:49 | 顯示全部樓層
    1、千古以來,不知明哲保身的忠臣能臣戰將,下場總是一個樣
    2、被敵人譽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接十二道金牌後死於煙波亭;
    3、崇禎三年(1630年),袁崇煥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的罪名遭判凌遲,死於北京甘石橋,並流放其妻妾、子女及兄弟等人兩千里。崇煥伏刑之慘情,令人毛骨悚然。當時北京百姓都認為袁通敵,恨之入骨,紛紛生吞其肉。崇煥死後,佘氏義僕為其收斂骸骨,葬於北京廣渠門內廣東義園,並從此世代為袁守墓。平民程本直為袁向崇禎帝上書爭論,兩年後於西巿斬首。皇室特務錦衣衛又指一木匠為袁的奸細,後者不久被殘酷殺害。(愛新覺羅的1450很厲害)

    4、吳王賜子胥燭玉之劍,令遣自死。子胥得王之劍,報諸百官等:「我死之後,割取我頭,懸安城東門上,我當看越軍來伐吳國者哉!」


    結論:終於知道當今的台灣價值為什麼是:四維轉型正義成"四尾土龍",八德轉型正義成"桃園市八德區",真的很有智慧啊,從此忠臣成為笑話



    芭樂一台斤89元,兩個青椒80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2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93 天

    [LV.10]昇任副理

    1450

    主題

    2950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0344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推廣達人宣傳達人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智商很高的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監督員好市民工卡回覆加分達人

     樓主| 發表於 2022-6-26 21:3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語。越語下》句踐攻吳,夫差大敗,想求和,『使者往而復來,辭愈卑,禮愈尊,』這時候想起子胥之死,夫差作何感想?
    為己而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4-10-3 22:13 , Processed in 0.1031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