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51|回復: 0

[戰史] 【冷戰系列9】第2次金門砲戰(1958.8.23〜10.25)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1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295 天

    [LV.10]昇任副理

    1975

    主題

    2906

    帖子

    2萬

    積分

    超級版主

    eric、怪盜基德、黑羽快斗、KID、1412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21983

    地理學者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支持烏克蘭輔導長守衛達人天文學家人氣達人足球顧問戰略專家攝影達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總監精華專家駕駛證書好市民時尚玩家時勢評論vip籃球顧問專欄作家新聞記者收藏家工卡小說家選修顧問回覆加分達人

    發表於 2025-8-23 00: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5-8-24 03:19 編輯

    原文——歷史上的今天:八二三砲戰

    戰雲密布

    8.23砲戰為國共內戰的延續,但在1950年韓戰爆發以後,也和當前世界東西冷戰對抗的架構重合。尤其是1955年中華民國政府和華府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mutual defense treaty),位於大陸東南沿海的金門島,頓時成為世界反共陣營的最前哨據點。1953年和美國在朝鮮半島打成平手的毛澤東,在史達林去世後蠢蠢欲動,此時中共在蘇聯的援助下,已完成其第15年計畫,國力有了大幅的增長,毛澤東志得意滿,伺機挑戰美國以坐上共產陣營共主的寶座,金門即成為其下手的最好著力點,於是便爆發了轟轟烈烈的823台海戰役。

    砲擊開始!

    1958823日下午6時許,中共針對金門島各主要軍事目標,以大規模砲兵展開急襲射擊,頓時間全島陷入一片火海煙硝。金門防衛司令部人員正聚集於太武山翠谷水上餐廳準備用餐,突遭密擊落彈襲擊,傷亡慘重。金防部3位副司令遭到落彈擊中,全部陣亡。副司令趙家襄中將腿被炸斷,送往醫院時已無生命跡象;陸軍副司令吉星文,周身被破片所傷,就醫搶救動手術時尚能抽菸與談話,但隔日晨因腹膜炎宣告不治。最慘的是空軍副司令章傑,遭砲彈直擊,僅餘一塊頭骨。所幸當日國防部長俞大維在金門視導,偕司令官胡璉正參加與美軍顧問團金門小組的餐敘,適得以錯過共軍砲擊,幸免於難。

    1.jpg
    砲戰前夕,國防部長俞大維(中)前往金門視導,陷入砲戰首日的風暴之中。圖為俞部長與金防部第10軍軍長張國英將軍(左)。

    823日這天,共軍集中廈門、煙墩山、蓮嶝、圍頭等地共軍火砲340餘門,同時間以奇襲之勢,向金門作全面射擊,共軍砲兵瞄準金防部、各指揮所、砲兵陣地、觀測所、機場,猛烈轟擊,歷時150分鐘不間斷,落彈近5萬餘發。金門守軍可以說遭到完全的奇襲。島上所有活動皆遭斷絕,而各級指揮部與各單位之間的通信完全中斷,一時間內,金門陷入一片大亂。前述之太武山翠谷水上餐廳,一直以為是廈門圍頭共軍火砲射程之死角,此次首次為共軍砲火擊中,故而傷亡慘重,竟一次報銷3員副司令。總計金防部在共軍6個砲兵營72門砲15分鐘的密集攻擊下,受彈6000多發!

    金門守軍頓時間陷入在共軍的激烈密集的砲火之下。鑒於此前金防部司令胡璉頒布「飛鳳令」,下令各單位在未奉金防部命令之前,不得向對岸擅自射擊。但此次共軍砲擊異常猛烈,擔任反砲戰之各砲兵營指揮官,見狀況越發不利,而和上級之聯繫完全中斷,仍有少數砲兵營營長如砲兵第692營魯鳳三營長獨斷決心,單機立斷毅然下令屬下砲兵即刻發砲回擊。於是在金門遭到砲擊的短時間內,692營所屬之M2 155加砲與營裝甲砲兵連之M36裝備之90mm戰車砲,即發射出了國軍方面的第一批反擊火砲!

    2.jpg
    位於水泥掩體中的國軍重砲

    3.jpg
    金門反砲戰部隊對對岸共軍目標實施砲擊

    據傳當金門遭到砲擊之初,料羅灣外海的美國軍艦,觀察到大小金全島均壟罩在猛烈的火海煙硝之中,艦上美軍料想情勢不妙,凶多吉少,即發電向金防部詢問:「你們可安好?」

    幾分鐘後,金防部尚未回應,卻又接到美艦的第二電:

    「不必回覆,我們已見到貴軍反擊的砲彈,長虹破空,落至彼岸,英雄戰友們,引以為榮!」

    823日共軍的大規模砲擊持續約2小時30分鐘,根據國軍統計,共軍共射擊57533發各式砲彈,國軍則回擊3633發砲彈;而美軍方面的紀錄則是共軍射擊40000發砲彈,國軍回擊52000發砲彈。首日國軍傷亡人數為400餘人,惟內中包含3員副司令官,其中吉星文將軍為民國26年北平七七盧溝橋事變的守軍團長,21年後殉國於金門前線。

    第二天,共軍又在下午6時許對金門展開砲擊,由於有了前一天慘痛的經驗教訓,且對共軍砲擊有了預警,本日國軍方面有所準備,金防部已擬定好了反砲戰計畫,由火力協調中心OCC統一指揮反砲戰部隊9個營暨1個連共112門火砲實施反擊,採「重點集火,分區制壓」。本日國軍砲兵即獲有較大的戰果。金門國軍在前任司令官劉安祺上將的主持下,已完成將全島軍事據點工事全面地下化。是以823日儘管金門處在共軍猛烈砲火轟擊下,仍有若干損失與傷亡,但整體防務大致上運作無礙,故我砲兵遂可在24日實施了有計畫的反砲戰行動。我軍砲兵使用M1 155榴彈砲、M2 155加農砲等砲種,位於鋼骨水泥構成的堅固地下掩體內,對著廈門、大小嶝島的共軍砲陣地實施精準射擊,一方面保存了作戰的有生力量,一方面展現了精湛的射擊能力。

    另一方面,此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係接受到蘇聯陸軍的陸戰準則訓練,使用蘇聯陸軍的武器裝具,將火砲視為陸戰中的決定性兵種。其按照蘇聯陸軍的使用準則,火砲之射擊係位於開放之砲陣地上,而掩體的作用僅作為儲放裝備之用,在這種狀況下,共軍砲兵很可能在國軍的反砲戰作為中受到不小的損傷;加以實施兩次的大規模長時間射擊,消耗儲備的彈藥過多,因之,在接下來的兩日間,共軍的砲兵射擊規模明顯減輕許多。一總而言,共軍對金門的砲擊迄未能達成其所預期的效果,不但金門國軍保存完好,甚且金門砲兵還能實施有效的反擊;而國軍金門守軍的擊滅,乃是共軍實施登島作戰的前提條件。如此一來,毛澤東只好將對金門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轉而為長時期的圍困與封鎖,企圖利用圍困國軍10萬大軍於金門之上,作為與美國進行政治談判的籌碼,進而獲取政治上的戰略利益。

    4.jpg
    金門尚義機場為共軍砲擊的首要目標之一,1C-46壟罩在共軍猛烈砲火中。

    海上爭鋒

    毛澤東的圍困金門的企圖,除了大規模的砲擊之外,就是以其新建立的解放軍海軍,派遣魚雷快艇與砲艇,實施海上游擊戰,截斷金門與外界的海上聯繫,使金門守軍逐漸枯竭而死。早在823日砲擊展開的次日夜,共軍海軍即出動對金門料羅灣海域的國艦與船隻實施攻擊,史稱「8.24海戰」。

    824日當時,在料羅灣停泊的船艦,有軍租商船台生輪,海軍運補之戰車登陸艦LST-201中海艦(艦長鄭本基少校),以及中型登陸艦LSM-247美頌艦(艦長熊秉誠)等船艦,其中台生輪事實上也是汰除之戰車登陸艦所改裝之民用船隻。為了掩護這些運補船支,海軍南巡支隊之42號維源艦、104號沱江艦、108號湘江艦3艦,由支隊長姚道義上校親自坐鎮維源艦指揮,正位於北碇東南海面巡弋,屏障料羅灣國艦之安全。

    由於偵測到國艦在料羅灣海域的活動,中共為了實施「小封鎖」,即派遣由政委劉春志、大隊參謀長張逸民所指揮的魚雷快艇隊,前往襲擊國軍艦艇。根據國軍方面的記載,首次接觸發生於24日夜1915左右,南巡支隊的3艦艇與共軍魚雷艇爆發對戰,接下來3個半小時之內,國艦與共艇共發生了5次的接戰,其中第2次接戰,共軍魚雷艇發射的魚雷命中台生輪,並重創LST-201中海艦。台生輪隨即沉沒,中海艦則是艦艉遭200公斤炸藥之20吋音響導引魚雷命中,炸出一個10輪軍卡大小的破洞,當即陣亡8人,重傷12人,鄭本基艦長本人左眼遭破片所傷。賴艦上官兵及時堵漏,損害管制得宜,中海艦之損失不致擴大,惟中海艦已陷入無法運動之境。

    此時中海艦與共軍圍攻之快速機動艦艇激烈交火,中海艦以40機砲射擊,共艇則以14.5mm雙聯裝機槍還擊,行真真實實的海上拚刺刀。值此危機時刻,海軍LSM-247美頌艦適時來援,雙艦以艦上機槍與機砲構成聯合火力,擊退了一次又一次的共艇攻擊。最後南巡支隊維源、沱江、湘江趕抵增援,情勢始轉危為安。

    8.24海戰,國軍損失1艘軍租商船台生號,戰車登陸艦中海號艦艉受損,國軍宣稱擊沉中共魚雷艇8艘,擊傷5艘。中共資料則宣稱僅兩艘魚雷快艇在戰鬥中損失。

    8.24海戰過後,共軍繼續對金門實施砲擊1個星期,仍未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毛澤東鑒於砲擊行動的無效,而8.24海戰獲致了成果,遂決心將重心移往海上,利用共軍快艇以執行封鎖的任務。

    91日夜,為了要輸送滯留澎湖的駐金官兵以及中外記者團,由南巡支隊PF-42維源艦(南區支隊長姚道義上校旗艦,艦長陳連生少校)104號沱江艦(劉溢川少校)123號柳江艦(李仕材少校),護衛LSM-249美堅艦(徐明光上尉)於料羅灣上海。104號沱江艦另擔負運送「重要公文」的使命。

    5.jpg
    9.2海戰中與共軍砲艇浴血廝殺的海軍104號沱江艦,該艦前身為美軍450噸級岸巡驅潛艦PC-1247

    共軍已經透過海軍雷達偵知國軍艦隊的行蹤,即派遣魚雷艇第1大隊、巡邏艇第31大隊,前往阻擊國軍艦艇,目標:擊沉國艦美堅艦。共軍陸基雷達指揮所錯將脫離艦隊前往料羅灣運送人員的LSM-249美堅艦,誤判為國艦維源艦,而下令共軍艇隊避開,卻一頭撞上戰力堅強的國艦群,於是爆發了慘烈的「9.2海戰」。

    由於104號沱江艦為了下卸所載之「重要公文」,與南巡支隊維源、柳江兩艦脫離,單獨行動;後者正掩護美堅艦之下載。共軍的混合艇隊即衝向這兩支國軍艦艇。維源艦、柳江艦首先接敵,與共艇展開激戰。另一邊,單艦行駛的104沱江艦,亦陷入了另一股共艇的包圍,時為92040

    沱江以單艦之姿,迎戰數波共艇的圍攻,在雙方距離8000碼時,沱江即以艦上3吋砲與40砲展開射擊,混戰中擊毀共艇若干,及至雙方距離拉近至760碼,共軍75噸級高速砲艇亦以其雙聯裝37公釐砲還擊,即刻,沱江艦以衝入共艇陣中,雙方展開真真實實的海上拚刺刀。

    沱江艦遭到共軍高速砲艇的圍攻,陷入極端不利之境,共軍砲艇快速機動,其雙聯裝37公厘砲射速驚人,沱江艦中彈累累,人員傷亡續出。沱江艦在水線上方遭擊開一個大洞,海水灌入,無線電及桅桿旗繩均告折斷,而共軍75噸大型砲艇兩艘遭到擊沉,重傷另外兩艘。由於艦體受創嚴重,人員死傷頗重,沱江艦長劉溢川少校曾企圖衝撞共艇,與敵同歸於盡。可惜因艦身浸水過多,速率銳減,而為共艇閃避。但共軍砲艇上人員亦傷亡殆盡。

    總計9.2海戰,國軍宣稱擊沉共軍P-4型魚雷快艇或50噸級砲艇等8艘,大型75噸高速巡邏砲艇2艘,擊傷2艘。國軍沱江艦中彈70餘處,陣亡11員,傷20創嚴重的沱江艦,由友艦拖帶返回澎湖馬公。後沱江艦在美軍顧問的建議下,將可用機件拆修同級之資江艦、北江艦,光榮除役。

    中美聯合

    9.2海戰雖以國軍勝利告終,但已經顯示出共軍欲由海上對金門進行封鎖的積極企圖。同時間,中共宣布12浬為領海,測試華府的反應。為了打破中共對金門封鎖的企圖,美國第7艦隊與國軍海軍策劃了一連串的海軍聯合作戰,首批以「閃電計畫」為代字,由美艦護衛國艦至金門外海,接著由國艦執行搶灘任務。「閃電計畫」第一梯次,於97日首度實施。在美軍海空掩護下,海軍LSM美平、美頌艦於11時於料羅灣搶灘,下卸軍品279噸、郵包16包、人員124員。

    同時間,空軍亦策畫「中屏計畫」,由空軍C-46C-47運輸機,裝載軍品於金門機場實施空投。藉由海空運補行動,以打破共軍對金門的封鎖。

    海軍「閃電計畫」爾後實施了7個梯次,成效卓著,其中在「閃電計畫」第2梯次期間,海軍LSM美樂艦不幸遭共軍砲擊而損失。為了提高海軍搶灘運補之效能,海軍於916日成立65特遣部隊,由兩棲部隊司令馮啟聰擔任指揮官,全權負責運補金門之任務。今後運補將改採新的措施,也就是以兩棲登陸戰車LVT實施突擊運補。這就是「鴻運計畫」。

    919日「鴻運計畫」首次實施,以150LVT3梯次五路展開突擊運補。使用LVT實施運補的優點在於,LVT裝載軍品可直接搶灘,然後以車自身的動力上岸直駛至指派之掩體,這時軍品始進行下卸。如此即可避免人員裝備暴露於灘頭上,徒增遭敵砲轟擊的危險。隔日,「鴻運計畫」第2梯次實施。

    在這段期間,雙方的砲戰仍然斷續展開著。為了增強金門反砲戰部隊之反擊力量,美方應允提供國軍8吋榴砲。為了盡快使金門守軍獲得8吋榴砲的增援,美方將調遣駐琉球美國海軍陸戰隊所使用之M55 8吋自走榴彈砲。而如何將M55自走榴彈砲送上金門,國軍與美方協商,擬定了「轟雷計畫」,以通用登陸艇裝載8吋榴砲3門,再由美軍船塢登陸艦載運,至料羅灣外海泛水下卸搶灘。「轟雷計畫」首次於918日實施。蔣中正總統親自飛往澎湖,督導「轟雷計畫」的航前作業,可見其對本計畫之重視程度。20日,「轟雷計畫」第2梯次實施,3M55 8吋自走榴進行搶灘,過程中有1輛履帶斷裂,停擺於沙灘上,經搶修而得脫困。

    8吋砲的到達,為金門反砲戰部隊添增了生力軍,儘管戰事已到後期,共軍對金門的封鎖已因中美的聯合海空行動失去效果,但8吋榴的抵達,確實是金門砲戰的一個轉捩點。不單是金門守軍實力實質的增強,也展示給中共看,美國對中華民國的支援力度還在升高。8吋榴第1次使用於實戰,發生於926日。金門砲兵以8吋榴制壓共軍圍頭G203號目標,獲得相當卓越的戰果。

    6.jpg
    鴻運計畫實施,LVT裝載各式軍品實施突擊搶灘運補。圖示LVT-4在彈雨中向料羅灣挺進

    7.jpg
    緊急增援金門前線的美軍M55 8吋自走榴砲,金門戰事緩和後,M55自走榴漸次由牽引式8吋榴替換,所有M55均歸還美軍建制。

    戰事發展至10月,對共軍而言,這場仗已經陷入惱人的僵局,既無法獲得決定性突破,又不能立即抽手。由於國軍陸海空軍的驍勇善戰,金門守軍士氣維持高昂,而美國支持援助中華民國的立場並未鬆動,毛澤東不得已於105日將對金門的戰略原則,調整為「打而不登,封而不死」,至此,金門砲戰已經失去實質意義了。隔日,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發表了毛澤東親筆完成的「告台灣同胞書」,算是中共方面所施放預備自金門砲戰抽手的訊號。此後戰事仍時斷時續的拖了3個星期,1025日,毛共發表「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至次日起,將實施「單打雙停」的政策,算是為8.23台海戰役畫下了一個句點。台海戰事即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神鷹蔽空

    除了地面砲擊與海上衝突,國軍空軍與共軍空軍在沿海空域爆發了多起的戰機空中纏鬥,成為1950年代美蘇戰機與空中裝備的較量擂台。早在8.23以前,為了偵照大陸沿海共軍軍事設施與動態,國軍戰機即掩護偵察機在大陸東南沿海一帶活動。儘管美方嚴令國軍戰機絕對不得進入內陸,但當時國軍飛行員各個爭相尋求機會與米格機決戰,競當空戰英雄,於是空中纏鬥便不時發生。

    當時國軍空軍主要戰機形式為F-86軍刀機F-86 Sabre而中共則已經裝備蘇聯最新的MiG-17F-86軍刀機已相形落後,但是國軍飛行員則以高超的飛行技術彌補技術上的劣勢。

    國軍飛行員接受到美式的戰鬥機纏鬥訓練,講求飛行員特質與優勢之發揚,注重飛行員之飛行技術與纏鬥技巧。相對而言,共軍則受到蘇聯準則的影響,依賴嚴格的地面戰管,較不突出飛行員個人的特質。是以當時國軍飛行員在空戰纏鬥中佔有優勢,故而在台海空戰中屢創戰果。後期共軍欲彌補其先天體質上的劣勢,採用「機海戰術」,欲以數量優勢壓倒國軍戰機。惟本戰術實施之後發現,空戰的本質只能允許與國軍戰機機數對等的米格機與國機接戰,多餘的米格機僅能跟著陪飛,完全失去原設想的作用。

    8.23台海戰役當時,國軍與中共爆發了以下幾場空戰:

    ·  8.14空戰:814日,空軍5聯隊第5大隊7F-86,與共軍航空兵第16468MiG-17遭遇,擊落共機兩架,國機1架返航時墜毀。

    ·  8.25空戰:825日,空軍第5聯隊第5大隊8F-868MiG-17空戰,擊落共機兩架。

    ·  9.8空戰:98日,空軍第5大隊12F-86掩護RF-84偵照汕頭共軍動態,於澄海上空遭共軍12MiG-17攔截,當即擊落共機5架。

    ·  9.18空戰:918日,空軍第5大隊4F-86掩護「轟雷計畫」實施,與共機8MiG-17遭遇,擊落共機4架。

    ·  空軍第11大隊18F-86,內中有數架配掛美軍最新之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分兩編隊掩護偵照溫州灣,共軍起飛248架次前往攔截,爆發激烈空戰。我F-86以響尾蛇飛彈擊落共機4架,另有5架為F-86以機砲擊落,戰果輝煌。此役乃世界空戰史上,空對空飛彈首次使用並擊落敵機之戰例。

    8.jpg
    Scramble!國軍飛行員接到起飛命令,奔向停機坪上的F-86軍刀機

    9.jpg
    F-86照相槍所拍攝到的共軍MiG-17遭擊落前的最後身影。

    結語

    8.23台海戰役,為毛澤東主動挑起,欲爭奪共產世界霸主地位的一次嘗試,其以對金門國軍之軍事戰爭,行對美國之政治鬥爭。在美方與國府間密切協同支援之下,毛澤東的企圖遭到徹底地粉碎。這其中的關鍵,就在金門守軍的戰志與戰力。當金門砲戰初爆發之際,華府商討對華援助之相關事宜,就是以金門守軍的狀態為繼續討論的核心。由於接收到美軍顧問團金門小組的回報,確認了金門守軍的士氣高昂,並未有慌亂的表現,始有後續美方堅定的支援與協助源源到來。就這點而言,8.23戰役時的國軍,確實已經脫胎換骨為一支能遂行現代戰爭的勁旅。

    10.jpg
    位於金門的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

    (文、圖:老戰友工作室提供)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金幣 +30 收起 理由
    arco + 30 + 30 好文章~給您按個讚~

    查看全部評分

    簽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5-9-14 11:04 , Processed in 0.06641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