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喜歡 4 小時前 |
---|
簽到天數: 933 天 [LV.10]昇任副理
管理員
  
- 積分
- 4527
  
|

樓主 |
發表於 2025-6-23 12: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德裔猶太人資助以色列建國
任一戰之前,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中心在德國的柏林。
1618 到 1648 年經歷 30 年慘烈的宗教戰爭之後就必須得招商引資。
猶太人很有錢,所以,普魯士以及很多其他德意志的小城邦給猶太人讓他們到德意志地區來投資和生活。
從17 世紀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條件德國在整個歐洲對猶太人的政策是最優惠的, 大到19世紀德裔猶大人後來成為了現代猶太人中的精英。
當世紀的300年中如雷曼兄弟、高盛等銀行的老祖宗,全部是德裔猶太人移民德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願意幫助猶太人在今全世界的金融大家族。
巴勒斯坦組建國的,也曾經為此遊說過奧斯曼土耳其的蘇丹提出猶高猶太人,
在猶太人的鼓動下大人在巴勒斯坦建國對土耳其有兩大好處:
第一:奧斯曼帝國面臨財政破產, 只要把巴勒斯扭給德裔猶太人, 他們就可以對奧斯曼帝國進行大規模金融資助,奧斯曼的國力就強大了;
第二:奧斯曼是德國的盟國加在一起力量就更強大, 足以挑戰英國了。
可是土耳其人說,我是個多民族的大帝國,我要是同意猶太人獨立建國,那其他民族也會紛紛要求獨立,那我的帝國不就土崩瓦解了嗎? 威廉二世一聽也對,總不能為了 猶太人復國就讓鄂圖曼帝國解體吧? 土耳其可是德國最重要的盟國啊。
所以, 在一次大戰中, 德國因為與奧斯曼帝國結盟,從而無法支持猶太復國主義,德國本來是最有條件獲得美國德裔猶太金融家的大力支持的.但是由於土耳其的關係, 他們不能走這 一步。 這個機會就留給了英國人。
英國背信棄義, 漢志覆滅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到 1917 年時,德國和英國的經濟都已經瀕臨全面破產, 這時候美國支持誰, 誰就能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而在美國參戰的問題上,美國猶太金融家的影響力非常巨大原本美國的猶大人是比較同情德國的。 因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 特別是能址巨大的銀行家們都是他裔猶 太人, 他們對德國很有感情, 德國皇帝從前對他們也還不錯。
另一個原因是他們都特別討厭沙皇俄國, 因為沙俄對猶太人的迫害政策相當嚴酷,而英國居然和沙俄結盟打德國,這讓美國的德裔猶太人很是不爽。
英國人非常明白,沒有美國人參戰, 他們就無法打敗德國,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打動美國的猶太銀行家。
很簡單,英國必須在猶太復國主義的問題上有個明確的態度於是, 1917 年,英國政府公佈 了一個非常有震撼性其實這只是一封簡的信,加在一起就幾句話。
寫信者是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阿瑟.詹婚斯.貝爾福,收信人羅斯柴爾德是當時猶太復國主義聯盟的名譽主席。
在著名的<貝爾福宣言> 中最重要的話只有一句:英國政府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的民族家園,並將竭力促成這一目標的實現這份現代史上極為重要的外交文件堪稱是猶太復國 主義的基礎性文件。
有了這個文件的保證,美國很快就加入了戰爭,並向歐洲戰場投入大量兵力。 最終英國打敗了德國。 不過,在贏得一戰之後,英國卻對各方都違背了諾言。
阿拉伯人發現被欺騙了,候賽因國王拒絕接受貝爾福宣言。
那麼英國人是怎麼對付隊前的服友的呢? 既然戰爭已經結東了,阿拉伯人沒用了你們不配合我們大英帝國? 那就換人。
在侯賽因統治的漢志東邊也就是阿拉伯半島中部叫內志的地區
有個基名的酋長叫伊本.沙特, 此人就是沙特的老國王,現代沙特的名位國王就是他的兒孫們。
當時英國人分成兩派,
在倫敦的英國政府傾向支持漢志的國王候賽因
但在印度的英國總督則較支持內志的沙特
現在侯賽因不配合了,英國人就放奔了對他的支持。
沙特本來就與侯賽因不對盤,雙方一直在爭奪阿拉伯半島的霸權,英國人放棄了對侯賽因的支持,轉而扶持沙特, 建立起了沙特王朝。 結果沙烏地阿拉伯的軍隊攻下了麥加和麥地那,侯賽因被趕走了。
哈希姆王朝的建立
漢志的老國王侯賽因雖然跑了,但是他的兩個兒子非常歷害。
一個叫阿卜杜勒,趕緊向英國人服軟,政治,外交拱手獻上, 英國人一看孺子可教, 於是把他立為約且國王,約旦國王候賽因, 那就是他的親孫子,這位可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嫡傳血脈。
另一個兒子叫費薩爾,在阿拉伯世界很有威望。
在一戰結束前,他帶領阿拉伯起義部隊攻人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本來想當敘利亞國王,但英國人已經把敘利亞劃給了法國人,
費薩爾不服,但又打不過法國人,最後被赴到了伊拉克,當上了伊拉克國王,這就是費薩爾王朝。
費薩爾國王在整個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和聲望還是比較高的。
後來一直到1958 年,費薩爾王朝被推翻,這才有了伊拉克共和國和後來的薩達姆。
伊拉克與約且國王那是親兄弟.因為他們都是先知的血脈,都是聖族後裔。
因為先知穆罕默德所在的約旦國王侯賽因,阿卜杜勒一世的孫子, 所以這兩個國家族叫哈希姆家族,唯一的穆罕默德先知血脈傳人家被合稱為哈希姆王帆。
英國人對阿拉伯人背信棄義,那他們對猶太人又怎麼樣呢?同樣是背信棄義。
正是由於英國人的背信棄義,最終導致了當今世界最大的難題中東的阿以衝突。
被拋棄的巴勒斯坦難民
在歷次中東戰爭中,最悲修的是誰?是巴勒斯坦難民。 沒有一個阿拉伯大國是真正考慮他們的利益和需求的。
1948 年戰爭一爆發,巴勒斯坦幾十萬人流離失所,跑到各國邊境上的難民營裡待著, 以為戰爭結束之後就可以返鄉,重新開始正常生
活,但戰爭結東後,以色列不同意他們返鄉。
從1948 年開始,這個間題一直拖到現在,已經有六、七十年了。
歷次中東戰爭的結果, 使巴勒斯坦的難民己達到 300 萬- 400 萬人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本來以色列一共才800萬人,如果這300 萬- 400萬人都返回故鄉的話, 以色列的人口比例就會發生重大變化, 猶太人就可能成為少數民族,其他的幾個阿拉伯國家也是 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這些難民,這幾百萬人幾十年來就蹲在難民營裡頭,從生到死就一直佳到難民營裡面,有很多人沒有走出連難民營。
換位思考,假設我們是住在難民營裡的一個巴勒斯坦年輕人,你會有什麼想法? 也許跟他們一樣,覺得完全絕望,沒有任何希望。
所以,那裡成了恐佈主義的溫床,各個恐怖主義組織都到難民營去招人,一招一個準,誰不想拼命? 這種生活有什麼意思? 活著還有什麼價值? 這是巴勒斯坦難民最悲慘的現狀,對生活徹底絕望。
回過頭來看以色列和阿拉伯兩種民族主義,如果做一個對比你會從建國以來,以色列一直在全世界徵召猶太人移民回以色列,甚至中國的許多河南人也移民到了以色列。 為什麼? 只要有猶太血統或你母親是猶太裔,或者你已經皈依了猶太教,都可以移民去以色列。 不管你住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只要是猶太人,以色列就會接收。
阿拉伯國家的情況是,沒有一個阿拉伯大國願意接受巴勒斯坦難民,阿拉伯國家的民族主義從一開始就處於相對不利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