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8|回復: 0

[全球] 世界上有幾個永久中立國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5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346 天

    [LV.8]成為班長

    22

    主題

    43

    帖子

    135

    積分

    網站編輯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5
    發表於 前天 0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新台灣 於 2025-10-28 01:07 編輯

    永久中立國是指不論在平時或戰時都奉行中立政策的具有特殊地位的主權國家。永久中立國家可以保持軍備,但不得主動發動戰爭,同時也不得參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戰爭,必須永遠保持中立。


    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只有寥寥7個永久中立國,分別是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大黎加和土庫曼斯坦。那麼,為什麼只有這七個國家能成為“永久中立國”,他們的永久中立地位又是怎麼來的?


    瑞士:被一場戰爭改變態度


    歐洲小國瑞士,國土面積僅4.1萬平方公里。歷史上,瑞士人以能徵善戰著稱,瑞士地區一度以「君王墳場」聞名。瑞士人曾擊敗波希米亞國王奧拓卡,也曾擊敗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的大軍,並用長戟將皇帝本人拉下馬來打死。後來,利奧波德三世也被瑞士人打敗。歐洲近代軍隊開創者的勃艮地公爵“大膽查理”,集中了當時西歐地區的精銳部隊討伐瑞士,結果也敗下陣來。瑞士人的能徵善戰震動歐洲,無論是法國人、德意志人或義大利人,都對他們畏懼三分。當時盛行僱傭兵制度,多山貧瘠的瑞士便和許多國家簽署了僱傭協議,以解決就業和吃飯問題。


    1515年馬里尼亞諾戰役,當時交戰雙方是法國和義大利,但慘敗的卻是瑞士人。因為法國和義大利都大量僱用瑞士僱傭軍,交戰結果是瑞士人被當成炮灰,死傷慘重。


    這場戰爭結束後,瑞士人開始對自身地位進行反省,反省的結果是,他們決定在日後盡可能保持中立,不摻和歐洲的戰爭。

    當時的歐洲各國明白,與驍勇善戰的瑞士人作戰會付出很大代價,而這些歐洲國家也需要一個和平的地方進行商品交易,所以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與會各國一致同意把瑞士列為永久中立國。


    芬蘭:不願介入大國衝突


    如果說瑞士的中立是打出來的,那麼另一個跟他「同病相憐」的國家芬蘭可就是升級版了。

    早年,芬蘭曾是沙俄的一部分,一戰後,芬蘭從沙俄中分離出去,但過程並不順利,為日後的衝突埋下種子。芬蘭獨立後不久,就跟蘇聯發生了一場激烈戰爭,後人稱之為「冬季戰爭」。在這場冷冷的戰爭中,芬蘭人以特有的頑強和靈活多次擊敗蘇軍進攻。但在蘇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和火力下,芬蘭最終損失了卡累利阿地區,被迫求和。

    在經歷如此慘痛的教訓後,芬蘭人痛定思痛,宣布“永久中立”,不再介入大國衝突,保持“積極的和平中立政策”。一直到加入歐盟後,芬蘭仍堅持軍事不結盟政策,避免捲入大國爭端中去。


    瑞典:「腳踩鋼絲」避免站隊


    瑞典曾是實力強大的北歐霸主,17世紀時,領土包括今天的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羅斯、德國、波蘭、丹麥的一部分。後來在與沙俄進行的大北方戰爭中,瑞典慘敗,從此之後一蹶不振。

    1780年,瑞典與沙俄、丹麥簽訂聯合武裝中立同盟,這是瑞典中立政策的開始。不過,瑞典的中立並不絕對,二戰時期,瑞典跟納粹德國私下勾兌了許多利益,德軍長期透過瑞典中轉兵力和物資。 1941年,德軍為了繞道芬蘭,和瑞典簽署協議,讓德國軍隊可以全副武裝地從瑞典通過,直接進軍芬蘭,德軍戰機也可以大搖大擺從瑞典上空飛過,德國海軍的軍艦也可以停留在瑞典港口24小時。根據統計,截至1943年,瑞典幫助德國至少運送了214萬名士兵和10萬節車皮的軍事物資。這些基本上都用來跟東線的蘇聯作戰,而戰後西方國家對這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瑞典意識到腳踩鋼絲的行為十分危險,冷戰中盡量避免站隊,包括拒絕加入北約組織。鮮為人知的是,瑞典的核工業十分發達,曾一度計劃製造原子彈,後來考慮到這樣做很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便主動放棄了核計劃,並簽署《核不擴散條約》。就這樣,瑞典在冷戰時期保住了自己的中立地位。


    奧地利:曾被盟軍佔領


    作為曾經大德意誌地區的中心地區,著名的哈布斯堡家族曾在這裡統治了640年,不可一世的奧匈帝國就是奧地利-匈牙利帝國。

    一戰中,奧匈帝國戰敗,被分裂成一堆小國,但作為奧地利基本盤的「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卻比較完整的保存下來。由於當時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搞得風生水起,在他們的威逼利誘下,「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於1938年與納粹德國合併,史稱「德奧合併」。

    二戰中,奧地利為納粹出力甚多,也遭到了慘重的損失。二戰後,奧地利被盟軍佔領,並於1955年簽訂了《奧地利國家條約》。此後,奧地利獲得獨立,並於1959年根據《聯邦條例》,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


    愛爾蘭:來自英國的要求


    早年,愛爾蘭作為英格蘭的殖民地,受盡盤剝。 19世紀中葉,在著名的愛爾蘭大饑荒中,數百萬愛爾蘭人被活活餓死,英國卻無動於衷。最後,愛爾蘭人不得不大量出走美國,同時,愛爾蘭人反抗英國統治的戰鬥也一刻沒有停下來過。最終在美國的支持下,愛爾蘭於1949年正式脫離英國獨立,但有趣的是,愛爾蘭1948年就在自己的憲法裡宣布永久中立。原因無外乎兩條,一是來自英國方面的要求,因為長達數百年的民族矛盾,令英國人非常擔心愛爾蘭獨立後會成為其他反英國家的一個合作對象。經過二戰的破壞,英國早已元氣大傷,根本承擔不了這個風險。另一個原因是,愛爾蘭自己也好不容易獨立,不想再節外生枝。很快,愛爾蘭的永久中立國地位就獲得了國際認可。


    哥斯大黎加:軍事政變的影響惡劣


    哥斯大黎加是美洲唯一永久中立國。這個國家的面積僅5.1萬平方公里,全國沒有軍隊。看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實際上是因為該國歷史上軍事政變的影響非常惡劣,後來哥斯大黎加於1948年廢除武裝部隊,只有警察和安全部隊。

    1983年11月17日,哥斯大黎加宣布永久中立。這一舉動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和認同。


    土庫曼:為了獲得和平發展的機會


    作為亞洲地區唯一永久中立國,土庫曼斯坦是蘇聯解體後新出現的國家。當土庫曼斯坦剛獨立時,為了獲得一個和平發展的機會,向聯合國大會遞交了請求成為永久中立國的申請。 1995年12月12日,經聯合國大會批准,土庫曼正式成為永久中立國。


    簽到~我很開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5-10-30 16:13 , Processed in 0.3141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