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5-4-29 03:00 編輯
原文--活球年代首位右打4割男:Rogers Hornsby
作者:李秉昇Jacky Lee
美國職棒在1920年邁入所謂的「活球年代」(Live Ball Era),當年採行新規則,禁止投手在棒球上動手腳或是塗抹外來物質,並且開始頻繁更換使用球,讓場上的用球能保持在亮白、較無受損的狀態,使打者能把球看得更清楚、把球打得更遠,聯盟整體的全壘打數、得分也因此大幅上揚。
當棒球進入活球年代時,聖路易紅雀隊二壘手Rogers Hornsby儼然已是一名明星了。1920年,Hornsby掃出73支長打,領先整個國家聯盟,而且還以高達.370的打擊率,拿回生涯首個聯盟打擊王頭銜。即便如此,當時其實沒有什麼人認為Hornsby有機會挑戰單季4成打擊率。
紅雀隊時期的Rogers Hornsby。
那是個還會出現4割男的年代
1901年,美國聯盟成立,這一年也普遍被認為是美國職棒的「現代棒球年代」(Modern Baseball Era)的起點。在現代棒球年代的前41年,單季打席數累積合格且繳出4成打擊率的選手(也就是日文當中的「4割男」),還沒有像現在完全絕種。1941年累計.406打擊率的「打擊之神」Ted Williams是大聯盟史上到目前為止,最近一位的4割男;而在現在棒球的前30年,則是曾出現12個「單季4成打擊率」的賽季。
註1:單季打席數合格,指的就是累積到一定數量的打席數,才會被列入賽季打擊王獎項的考慮之中。這個打席數標準,大聯盟每個年代各有不同,以現在為例,打者平均每場所屬球隊有進行的比賽,至少得累積3.1個打席,也就是一季502個打席,才算達到「打席數合格」的條件。
Ted Williams。
從死球年代過渡到活球年代初期的那段時間,由於全壘打還不是到那麼流行,「單季4成打擊率」被視為各項記錄當中最能象徵「最頂尖打者」的指標。
Hornsby在1920年繳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績單,可是由於其右打的身份,還有中線內野(二壘)的守備位置,讓大家不看好他能成功邁向4割男的名目。從1902〜20年,當上過4割男的打者,全都是左打,而且都是守外野或一壘等較不容易受傷、負擔相對較小的位置,他們分別是:
Joe Jackson:左打者,主守中外野和右外野,在1911年繳出單季.408的打擊率。
Joe Jackson。
Ty Cobb:左打者,主守中外野和左外野,在1911〜12年分別繳出.419和.409的打擊率。
Ty Cobb。
George Sisler:左打者,主守一壘,在1920年揮出257支安打和.407的高打擊率。在鈴木一朗於2004年創新紀錄前,Sisler的單季257支安打是大聯盟單季史上的最多紀錄。
George Sisler。
儘管Hornsby在1920年以創生涯單季新高的.370打擊率,打下國聯打擊王,可是距離4成打擊率,仍有一段不小的落差。
與4成打擊率擦肩而過的1921年
然而,就在隔年,也就是距今正好100年的1921年,Hornsby開始向世人證明,右打的中線野手,也能挑戰單季4成打擊率。球季開打後進行了7場比賽,Hornsby的打擊率就上到4成,而且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都維持在4成線之上。
不過等球季例行賽進入接近尾聲的9月份時,Hornsby的打擊率開始下滑。疲勞或許是造成他成績開始有所下滑的因素,因為那年Hornsby全勤出賽,每一場球的每一局都沒有錯過。例行賽結束的倒數第二天,Hornsby單場4支0,打擊率降到了.3997,這是他自4月23號之後的最低點。
在那個時候,Hornsby的打擊率在計算上,是會自動進位為4成的。另一方面,地方報紙《聖路易郵報》(St. Louis Post-Dispatch)的計算有誤,少算Hornsby 1個打數,所以從報紙上來看的話,Hornsby在最後一場例行賽的賽前,打擊率剛好超過4成一點。
不管如何,從Hornsby的角度來看,如果最後一場比賽他選擇不打,就能保全4成的賽季打擊率,成為新科的4割男。紅雀當時在國聯的排名位在第3,只靠1場比賽無法翻轉排名,所以例行賽最終賽事可以說是消化試合(那個年代只有聯盟第1能夠參與世界大賽),有空間讓Hornsby刻意選擇不打來保全紀錄。
紅雀隊時期的Rogers Hornsby。
若撇除Hornsby,那場比賽唯一較大的看點是,如果海盜隊明星投手Wilbur Cooper再拿1勝,就可以超越同聯盟的Burleigh Grimes,成為國聯勝投王。(Cooper後來拿下了那場勝投,以22勝獲得1921年的國聯勝投王。)
Hornsby沒有為了保全4割男的名銜而選擇不打,依然出戰最後一場例行賽。雖然他保全了那一季的全勤出賽(而且是每一局都有打),但卻失去了單季4成打擊率,因為Cooper讓他單場4打數全掛零。Hornsby的賽季打擊率在例行賽最後一天跌到.397,與單季4割失之交臂。
假如Hornsby當初是看《聖路易郵報》上的數字,那麼他在那場比賽的最後一個打席,還有機會保住4成打擊率。結果他敲出中外野方向的深遠平飛球,眼見就要形成安打,卻被國聯跑速最快、防守範圍最大的海盜中外野手Max Carey(後入選名人堂)收進了手套。在隔天的報紙上,Carey的這一接被描述為「沒收了Hornsby的1支安打」。
Max Carey。
不畏戰,再次挑戰4割賽季
下一個賽季,也就是1922年球季,打到8月16日的時候,Hornsby的打擊率「掉」到了.374,跟他在1920年全季的.370差不多。
當然,從現在的標準來看,不論是.374還是.370的打擊率,都是高的嚇死人的成績(21世紀後,只有2個單季打席數合格的打者,曾繳出.370以上的打擊率,分別是2002年的Barry Bonds和2004年的鈴木一朗),但就那個年代的標準,以及Hornsby 1921年賽季才剛繳出.397打擊率的脈絡,Hornsby在1922年球季進入末段只累積出不到.375的打擊率,所透露出的訊息是:他在前一年能有機會挑戰4割男身份,可能只是運氣比較好;再者就是,Hornsby可能已經錯過了他挑戰單季4成打擊率的最佳時機點。
不過也是從8月中開始,Hornsby展開了他大聯盟生涯最長的連續安打場次區間,最終達到了33場(從8月13日〜9月19日)。
這波連續安打場次,不僅是Hornsby個人生涯最佳,在整個大聯盟歷史上也非常難得。活球年代的大聯盟已經過了100年,這段期間只有不到40個連續安打場次能達到30場,而在這些連續安打場次中,沒有人的期間打擊率能超過Hornsby 1922年連33戰安打的.466。
註2:Hornsby在這連33戰安打的過程中,也繳出高達.808的長打率,同樣是所有至少30場連續安打場次裡面,最高的期間長打率。
1922年9月20日,Hornsby單場4打數沒敲安,終止了他的連續安打場次紀錄,但他也已經把例行賽打擊率拉抬到了.397。例行賽最後10多天,Hornsby保持住不錯的打擊手感;不可思議的是,等到球季最後一場例行賽的賽前,的打擊率竟然跟前一年的狀況一模一樣,也來到了會自動進位成為4成的.3997!
˙
這個情形也代表著,只要這次Hornsby選擇不打最後一場例行賽,他就能保全單季4成的打擊率,成為1902年以來首位右打的4割男。然而,相隔1年,Hornsby沒有改變他的做法,依舊決定出戰最後一場例行賽。
這次,Hornsby沒有再安打數掛零了,面對芝加哥小熊投手Tony Kaufmann,Hornsby頭2個打數都敲出一壘安打。第3次打擊,Hornsby掃出三壘方向的強勁滾地球,三壘手John Kelleher守得精采,把球攔了下來,不過卻傳了個暴傳,守備失誤出現,讓Hornsby再次站上壘包。第4個打數,Hornsby又敲安,從後援投手Fred Fussell手中擊出在反方向右外野落地的一壘安打。
總計Hornsby那場比賽單場5支3,繳出猛打賞的成績單,賽季打擊率以.401作收。Hornsby成為1902年之後第1位右打4割男,也是首位繳出單季4成打擊率的中線內野手。
開啟傳奇巔峰的1922年
Hornsby的1922賽季實在充滿驚奇,除了繳出生涯首個4割賽季,Hornsby在連33戰安打之後,仍能保持非常火燙的打擊手感,這點在歷史上也十分難得。
活球年代所有曾經至少連30戰安打的球員中,他們在連續安打場次期間的合計打擊率是.397,但在連續安打紀錄告終後的總打擊率只有.295,沒有人能夠在連續安打場次紀錄結束後,繳出超過.352的打擊率。但1922年的Hornsby不一樣,他在連33場安打紀錄完結後,剩餘賽季50打數敲出21安打,打擊率高達.420!
Hornsby在1922年8月13日開啟的連續33戰安打紀錄,也打開了一段Hornsby穩定保持打擊率在4成以上的生涯巔峰區間。Hornsby打出連33戰安打時是26歲,從那時候一路算到他滿30歲前的1724個打數,其打擊率竟高達.410,實在不可思議。
Hornsby在1924〜25年又繳出2個4割男的賽季,成為現代棒球史上,唯一1位曾3度單季4成打擊率的右打者。Hornsby也保有大聯盟史上最長的4成打擊率區間,從1920年7月21日起算到1926年5月12日,Hornsby都能把打擊率保持在4成之上,在超過3000個打數中敲出1214支安打。
上述這些紀錄,相信未來應該很難有人能夠追上甚至沾到邊。1942年,Hornsby入選棒球名人堂。
擔任聖路易棕人隊總教練時期的Rogers Hornsby。
這也難怪,即便生涯沒有累積超過3000支安打,Hornsby仍被後世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右打者之一。
跟他同年代的最偉大投手Grover Alexander評價Hornsby時就說:
「Hornsby是我面對過最優秀的打者。為了誘騙他、讓他打不好,我必須使盡所有招數,但還是難以壓制住他。就我個人來說,沒有比他打擊技巧更好的打者。」
補充:
基本資料
暱稱別號:Rajah(王者) 出生日期:1896年4月27日 逝世日期:1963年1月5日(66歲) 身高體重:180公分/79公斤 投打習慣:右投右打 守備位置:二壘手、三壘手、游擊手 出生地點:
美國德州溫特斯 最高學歷:Northside High School 職棒選秀:1915年美國職棒聖路易紅雀隊自由契約球員 親屬關係:Everett Hornsby的胞弟 原文姓名:Rogers Hornsby
經歷
球員時期:
美國職棒聖路易紅雀隊(大聯盟,1915~26、1933年) 美國職棒紐約巨人隊(大聯盟,1927年) 美國職棒波士頓勇士隊(大聯盟,1928年) 美國職棒芝加哥小熊隊(大聯盟,1929~32年) 美國職棒聖路易棕人隊(大聯盟,1933~37年)
教練時期:
美國職棒聖路易紅雀隊總教練(1925~26年) 美國職棒紐約巨人隊總教練(1927年) 美國職棒波士頓勇士隊總教練(1928年) 美國職棒芝加哥小熊隊總教練(1930~32年) 美國職棒聖路易棕人隊總教練(1933~37年、1952年) 美國職棒辛辛那提紅人隊總教練(1952~53年) 美國職棒芝加哥小熊隊助理教練(1958年) 美國職棒芝加哥小熊隊打擊教練(1959年) 美國職棒紐約大都會隊三壘指導教練(1962年)
個人年表
1915年
9月,被西方聯盟丹尼森冠軍隊交易到聖路易紅雀隊,正式挑戰美國職棒 9月10日,大聯盟初登場,對辛辛那提紅人隊代打上陣,兩打數無安打 9月14日,對布魯克林羅賓隊Rube Marquard擊出生涯首安,是1支一壘安打。
1916年 5月14日,對布魯克林羅賓隊Jeff Pfeffer擊出生涯首支全壘打。
1920年 生涯首度打擊三冠王
1925年
2度獲得打擊三冠王,兩次打擊率都超過4成 生涯第3度超過4成打擊率,與Ty Cobb並列史上第1
1926年
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紅雀冠軍代表隊 12月20日,被交易到紐約巨人隊,聖路易紅雀隊獲得Frankie Frisch與Jimmy Ring
1928年
1月10日,被交易到波士頓勇士隊,紐約巨人隊獲得Shanty Hogan與Jimmy Welsh 11月07日,被交易到芝加哥小熊隊,波士頓勇士隊獲得Bruce Cunningham、Percy Jones、Lou Legett、Freddie Maguire、Socks Seibold以及20萬美金
1931年 4月24日,對匹茲堡海盜隊達成生涯首次單場3響砲
1932年
3月3日,遭到芝加哥小熊隊釋出 10月25日,與聖路易紅雀隊簽下合約
1933年 7月26日,遭到聖路易紅雀隊釋出,同天再與聖路易棕人隊簽下合約
1937年 聖路易紅雀隊將其名字與其他退休背號一同陳列紀念
1942年 以78.1%得票率入選美國棒球名人堂
1963年 因心臟病在芝加哥逝世,享壽66歲
1999年 被The Sporting News選為史上百大傑出球員,排名第9
2014年 入選聖路易紅雀隊名人堂
2021年 入選芝加哥小熊隊名人堂
特殊事蹟
國聯年度MVP:1925、1929 國聯打擊王:1920~25、1928 國聯全壘打王:1922、1925 國聯打點王:1920~22、1925 國聯安打王:1920~24 國聯打擊三冠王:1920、1925 生涯打擊率.358史上第2,國聯第1 生涯兩度三冠王與波士頓紅襪隊Ted Williams並列,國聯最多
職棒生涯成績
球員成績:
總教練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