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62|回復: 0

[戰史] 【二戰系列19-3】轟炸日本(3)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3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155 天

    [LV.10]昇任副理

    1816

    主題

    2661

    帖子

    2萬

    積分

    超級版主

    eric、怪盜基德、黑羽快斗、KID、1412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20794

    地理學者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支持烏克蘭輔導長守衛達人天文學家人氣達人足球顧問戰略專家攝影達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總監精華專家駕駛證書好市民時尚玩家時勢評論vip籃球顧問專欄作家新聞記者收藏家工卡小說家選修顧問回覆加分達人

    發表於 2025-3-10 22:3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5-3-11 23:17 編輯

    原文--轟炸日本3:來自中國的「天火」

    百里相澤
    發佈於2024-02-05 2213

    半英畝地獄

    20轟炸機指揮部第58轟炸聯隊的隊員們,是首批派往海外的B-29成員,他們興奮地到達了印度的新軍事基地。然而,他們高興得太早了。

    美國的轟炸機機組抵達的時候正是印度最熱的季節的開始——這段時間裡,灼熱的風從西北向印度沙漠吹來,只有到下午下暴雨的時候,令人窒息的沙塵才減輕了一些。

    一個基地的人們把他們的基地叫做「半英畝地獄」。正午溫度達到46℃,嚴重影響了飛行員和飛機的工作,為此軍方不得不限制在拂曉和黃昏時分飛行。

    發動機維護在夜晚的燈光下進行,燈光吸引了大批飛蟲。更危險的煩惱是眼鏡蛇和攜帶瘧疾的蚊子,人們必須睡在帳子裡。

    1.png
    印度的基地,當地工人們完成其中一座小屋的鋪設茅草屋頂工作。這些小屋被用作住宅、辦公室以及娛樂場所。

    新基地的生存條件幾乎接近原始狀態。印度熱浪滾滾。運輸上的問題限制了美國軍隊配給供應,陌生的當地食物和不純淨的飲用水很快使得隊員們紛紛得了胃部功能紊亂的地方病。

    還有一些外部的危險需要忍受。有一天,派特羅上校,趴在床上時——他的床是由木製框架綁上繩網做成的——被一陣沙沙聲驚醒了,他抬頭看見一條18吋長的蜥蜴正向一個東西發起襲擊;不一會兒,犧牲者,一條黑色黃腿9吋長的蜈蚣,從頭上的茅草屋頂中翻滾出來。幾天以後,另一名官員在他的鋪位旁殺死了1條眼鏡蛇。

    「堪薩斯之戰」

    第一批B-29在踏上飛往亞洲的漫長航程之前,都要由機組駕駛,飛往威奇塔市波音工廠旁邊的1座機場,在這裡進行數百項改進。美國陸軍航空隊的領導人將這次行動稱為「堪薩斯之戰」,或曰「堪薩斯閃電戰」。

    新手飛行員和機組人員把他們新拿到手的B-29飛到這些中心進行改裝。這樣的飛行自身也成了訓練課程的一部分,在進行越洋部署之前為新手們提供一些積累飛行時長的機會。

    然而事情到此還遠未結束:甚至在許多飛機已經離開美國本土之後,軍方還下令進行數百項新的改進。

    B-29「超級堡壘」5萬個以上的零部件組成,這些沒有經過試飛驗證的零件中的任何一個,隨時都可能在沒有事先預警的情況下停止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改裝和維修「套件」就會連同必需的零部件和工程師一起空運到遠在埃及或者印度的國外機場上去。螺旋槳回槳系統、火控系統、電子系統,最重要的是麻煩不斷的萊特發動機,都不斷進行了改裝。

    美軍在開羅和喀拉蚩建立了兩個最大的海外B-29改裝中心。即便是在中國和後來的馬里亞納群島基地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作戰之後,那些地面機械設備還常常被用來糾正「超級堡壘」的原始設計缺陷,而非僅僅用於例行維護。

    美國陸軍航空隊將領柯蒂斯.E.李梅發現他的飛行人員不得不在飛實戰任務時做一些測試項目。這項工作困難而且危險,因為B-29「有的毛病和史密森尼學會昆蟲館裡的蟲子一樣多。無論他們揪出這些毛病的速度多快,都會有新的毛病從引擎罩底下爬出來」。

    起初,B-29是自己最糟糕的敵人,並且最容易在總部或臨近總部的地方發生不幸。和其他轟炸機一樣,由於滿載炸彈,飛機一直處在危險當中。

    在印度發生的一次事故中,在數秒鐘內,1架違規操作的轟炸機在裝彈藥的時候引發爆炸,摧毀了旁邊停靠的4B-29

    2.jpg
    4架飛機被摧毀

    每架執行任務的轟炸機都要攜帶8500加侖燃料和不低於3噸的炸彈。為了節約燃料並且避免發動機過熱,轟炸機群必須精確計算起飛時間,一架接著一架,沒有任何容錯的餘地。時常的飛機間碰撞——和飛行中的故障和著陸時的事故加在一起——造成的死傷要比日本空防造成的還多。

    4.jpg
    19448月,一架B-29躲開事故飛機起飛

    危險的駝峰航運和幸運的機組

    成都位於加爾各答東北方向1000多哩處,這條路要經過聲名遠播的「駝峰」,世界最高的空運路線——為了穿過終年覆雪的喜馬拉雅山脈,機群必須爬到24000呎以上的高度。

    珠峰不僅高還存在惡劣的氣候:極度寒冷、突然降臨的暴風雪和猛烈的向下氣流,這種氣流能把一架飛機像一塊石頭一樣扔向地面。

    為了準備頭兩次空襲,第58轟炸聯隊不得不向中國空運70萬加侖汽油(約合265萬公升)。指揮官沃爾夫準將命令把燃料箱裝進「超級堡壘」的炸彈艙裡;一些飛機也拆去了所有武器裝備,除了飛機尾砲和基本的雷達裝置外,運載多於平常兩倍的汽油量。

    沃爾夫的教練官拉弗內.桑德斯準將,作為先鋒在424日駕駛1B-29越過「駝峰」。桑德斯飛到成都基地——受到中國各界要人和第14航空隊指揮官陳納德少將的盛大歡迎。慶祝活動因7.5萬名中國勞工大喊「頂好」(一種恭喜的表達方式)而十分熱烈。

    5.png
    一架由當地士兵守衛的「頂好號」B-29

    426日,查理斯.漢森將軍攜帶2000加侖航空燃料飛越珠峰去往成都。在跨過印度、緬甸邊界的16000呎高度,漢森看見在他的右翼方向有多架小型飛機:距離他5哩遠,位於他下方2000呎處,可以清楚看出是日本戰鬥機。

    在漢森對其隊員發出警告時,6架日本戰機改變隊形開始迅速攀爬。和B-29同一水準線後,單座位的「中島Ki43」戰鬥機群變成在轟炸機兩側飛行的隊形。

    這些飛機在B-29兩側謹慎的飛行了15分鐘,保持在0.5吋口徑機關槍和20公厘火砲射程以外,或許他們在拍攝美國轟炸機的照片。根據記錄,這是日本人首次見到「超級堡壘」。

    隨後,日本戰機突然從後面和下方開始攻擊漢森的飛機。日本戰鬥機衝到離轟炸機400碼內才開火。漢森飛機的外殼被擊中了;不可思議的是,炸彈艙中滿滿的燃料安然無恙,只有一名砲手大喊自己受傷了。

    漢森拉起飛機,希望能甩掉敵人。另一架中島殲擊機從後面趕上來,逼近到90碼以內——如此近距離攻擊實際上讓攻擊者也陷入險境。

    尾砲手哈樂德.萊哈曼軍士,使用尾砲猛烈還擊。日本戰機中彈後冒著煙落入雲層,可能墜毀了。在幾個回合以後,剩下的戰鬥機離開了。

    這是B-29首次投入戰鬥。漢森在事後總結中,認為在這次的遭遇戰中:「機組成員反應遲鈍」。

    6.jpg
    飛行中的B-29

    每從成都起飛轟炸日本1個架次,所需要的物資需要B-29在「駝峰」上運輸6次。運輸從炸彈到盥洗室用紙的一切物品。機組苦中作樂:每飛行「駝峰航線」一個來回,他們就在機身上面畫一個「駝峰」。

    但是「駝峰航運」可不僅僅是做苦工:在早期運輸供給期間,指揮中心損失了12B-29ATC則損失了6C-46運輸機。部分機組成員有可能順利降落到山谷中,但是只有幸運兒能最終返回。

    6月的一個大清早,萊斯利.斯隆機長及其隊員在中國彭山卸載汽油。在返回印度途中的長江上空,突然第3號發動機被吹掉了汽缸頭,飛機一陣劇烈的顫抖。斯隆盡力使螺旋槳順流交距,調整槳葉邊緣以供給最低風阻力。

    但是,他的努力失敗了,螺旋槳瘋狂的旋轉,像風車一樣轉著,最後發動機起火了,B-29開始迅速下墜;斯隆在海拔22000呎時跳傘。其餘10名乘員也跳出來了,只有左機艙砲手,儘管最後見到他背上傘包正準備跳傘,卻不知道為什麼沒能離開飛機。

    3名隊員在打開降落傘時遇到了麻煩。隨機工程師羅伯特.凱西上尉,奮力撕開纏在一起的繩索,直到他用雙手猛的一拉,才順利開傘。

    機尾砲手約翰.莫爾中士,跳出飛機後但是降落傘卻打不開。一陣瘋狂的忙亂中,他把傘包撕開,用雙手打開傘衣。右砲手維吉爾.貝利中士,被滑過的氣流壓在機身邊緣,最後他拼命掙扎,把自己踢離飛機。貝利因降落很快而著地太猛,降落傘的一大塊絲綢布塊已經被撕爛了。

    其他人都安全地跳下來了。斯隆機長降落在一棵高於地面20呎高的樹上,因此在解開繩子到地面以前不得不搖擺著抓住樹幹。

    從樹上跳下來後,他開始考慮接下來怎麼辦。他和他的隊員們當時飛過的是叫做洛洛斯的山上部落村民居住的村子,那些人出了名的不友好和兇猛。沒人知道洛洛斯人(原文如此)忠心於誰,就斯隆而言,這些人可能是懸賞獵人,渴望得到日本人所付的抓獲美國飛行員300盧比的獎勵。

    隨機工程師凱西緊張地看著一隊靠攏過來的武裝人員。這些洛洛斯人——短小,比凱西所熟悉的中國人外表上要黑一些。他們帶著穆斯林頭巾,穿著又長又重的山羊皮斗篷,渾身發出臭味。

    洛洛斯人做出凱西認為是威脅的手勢:一個人表示他想要凱西的0.45吋口徑的隨身配槍。凱西把槍給了他——看上去屈服總好過於被人動手搶走。

    洛洛斯人領著凱西到了一個土屋組成的小村子,把他帶到一個顯然是這個村子首領的人面前。其他的美國飛行員也被帶來了,多數人已經交出了自己的手錶和珠寶。一名機組成員本打算保留水壺的,一名洛洛斯人用一把10吋長的匕首巧妙的朝帶子一劃,水壺就沒了。

    當首領提供給飛行員們一頓燉羊肉和米飯時,這些飛行員感覺有希望了。因為排斥食物散發出來的氣味,這些美國人拒絕食用;然而到了第二天,他們更饑餓了。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村裡的長者們圍坐在冒煙的鴉片周圍,熱心地給飛行員們拿來了他們的共用煙管,飛行員們禮貌地拒絕了。

    飛行員們作為洛洛斯的客人已經11天了。他們獲准可以看飛機殘骸,埋葬死去的砲手。當他們全身都髒了,並且飽受蝨子的折磨急需洗澡的時候,被獲准可以脫去衣服,跳進冰冷的山溪,然後用沙子搓洗。沙洗給洛洛斯人帶來了很多歡樂,一名洛洛斯人表現的相當友好,甚至向一名飛行員學習美國牛仔歌謠。

    在第11天,首領最終任命了一名嚮導送這些遇難者離開這座山。在離開以前,他交給他們一袋膠質生鴉片,作為回成都的路費。

    走過一個村子接一個村子,團隊到了海拔更低些的地方。嚮導在不斷地更換。美國人用鴉片和斯隆設法弄到的中國和印度貨幣來付路費。

    當飛行員們到了古中國城雷波(音)時,他們感覺厄運終於接近尾聲。

    市長命令為飛行員們準備熱水洗澡,給他們穿乾淨的衣服並將他們穿著的粗麻布衣服洗乾淨。還為他們提供了美國香煙。設宴招待他們吃的是蛋、小雞、桃子還有茶葉。

    在彭山,一名退役的中國將軍又一次設宴招待他們,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他送他們上路——兩名最強壯的飛行員依然走路,其他人乘坐抬杆。在飛機失事的第28天,斯隆機長及其隊員們返回成都。他們行走了大約250哩的路程,每個人減輕了1525磅體重。經過短暫的恢復階段,他們繼續「駝峰航運」。

    首戰曼谷

    1944年春末緩慢地往中國積蓄汽油儲備的時候,華盛頓的阿諾德將軍繼續要求進行針對日本本土的大規模、迅疾的軍事行動。

    既然印度的基地暫時無法攻擊日本本土,沃爾夫將軍選擇了一個近點兒的目標,同時還可以兼顧部分訓練任務:日軍佔領下的泰國曼谷馬卡贊的鐵路製造廠、修車廠,距離B-29印度基地1000哩。

    空襲計畫定在65日,雨季的開始。

    早晨545,每架攜帶5噸炸彈和6486加侖汽油,一共100架「超級堡壘」開始從克勒格布的機場起飛。他們將在白天,以每4架飛機組成的鑽石形編隊的形式實行高空可見轟炸。

    98架飛機成功起飛。

    一架飛機因為機械故障無法起飛,另一架飛機艱難地顛簸著,搖搖擺擺地飛向天空。緊接著,飛機失去控制,左翼斜插進地面,火焰從發動機中噴出,點燃了整個機身,掉落的輪子火焰熊熊的向前滾動。炸彈在炸彈艙裡面爆炸,機身被撕成兩半。1名機組人員奇蹟般存活下來。

    在飛往目標的途中,14架飛機因機械故障返回,另外有7架根本沒找到目標。

    11點左右到達曼谷時,飛行員發現他們的目標被惡劣的天氣所掩蓋。能見度如此之低,以至於阿諾德所想要的所有目標——精確轟炸、嚴密的編隊飛行——都是不可能的了。

    飛行編隊一片混亂,機群分散成13架的小編隊亂七八糟的接近目標。避免空中相撞成為最關心的問題,和這些相比,地面隨心所欲的高射砲火(因為同樣發現不了目標)和前來攔截的9架戰鬥機都不算啥問題了。

    B-29機群本應在2200025000呎的高空投下炸彈,但實際上卻在1700027000呎的高空投下了炸彈。只有18枚炸彈擊中了預定目標。摧毀了1所日軍醫院和日本秘密警察總部。

    7.jpeg
    轟炸曼谷

    返航的時候天氣更糟糕了,發動機故障和燃油不足更是雪上加霜。

    布斯.馬隆少校,打算飛往昆明迫降,但是距離目的地60哩時沒油了。他和他的同伴跳傘後,被中國人救了。

    桑德斯上尉的飛機因為燃料耗盡被迫在孟加拉灣迫降。水上迫降時,兩名機組成員犧牲,其他9個人被英國海空聯合營救摩托艇救上來了。有意思的是,1天以後,他的「超級堡壘」自己浮上水面,被沖到岸邊,顯然空的燃料箱提供了足夠的浮力。

    亞歷克斯.N.查姆瑞少校的B-29油箱中還有燃油,但是油料傳輸系統損壞。他只能拋棄了剩餘的燃油,以艱難的滑翔方式做水上迫降,機身裂成兩半,扎姆瑞和無線電技師犧牲了。

    8名機組成員成功打開了兩艘救生艇。其餘兩名都受傷了的隊員穿著救生衣在海裡泡了一整夜。當同伴們在第二天發現他們並把他們拉上1艘救生艇時,其中一個已經被螃蟹咬得全身是傷了。在海上又飄蕩了一個晝夜後,兩艘救生艇和艇裡的人員被沖到了加爾各答附近的岸邊。

    還有30多架飛機,受盡雨季天氣和眾多其他原因的折磨,在從空襲回來的途中迷路降落在印度東南各個基地上。

    隨之而來的空中偵察顯示,B-29的首戰和預期目標相差甚遠。只有18架轟炸機在主要目的地區域投彈。部分飛機甚至投彈在距離目標兩遠的地方。

    阿諾德只等了1天就再次施加壓力。他通過急件告訴沃爾夫,聯席會議迫切想要讓B-29打擊日本本土——迅速而有力。

    阿諾德列舉了兩個原因:緩解日本地面部隊進攻而施加給陳納德的第14航空隊的壓力;配合一項「相當重要的在太平洋海域進行的海軍軍事行動」——後來得知是攻佔塞班島。

    阿諾德進一步要求,至少得有70架飛機在615日之前行動。攻擊日本本土。

    夜襲八幡

    615日,75架轟炸機,滿載燃油和2噸炸彈,還額外帶上了一批隨機飛行的美國新聞記者。從成都起飛,前往日本最南端的九州。

    8.jpg
    B-29的兩個彈倉滿載可以裝載10噸炸彈,就是圖中這種規格的炸彈40

    這次他們的目標是:日本最大的鋼廠和焦炭產地,九州北部八幡的帝國鋼鐵集團,這裡生產供應(全國)1/4的軍用鋼管。

    起飛再一次成為最危險的時刻。75架飛機中,1架墜落在機場上燃起大火,但是機組人員卻奇蹟般地爬出燃燒著的飛機殘骸逃生。6B-29起飛失敗。4架起飛後因機械故障返回。剩下的64架在黃昏時分向日本進發。這次遠征由桑德斯將軍指揮。

    只有47B-29找到了目標。在中國時間晚上1138首批B-29抵達八幡上空,一個黑漆漆的城市,探照燈粗大的光束照射在銀色的飛機上。桑德斯發出代碼:「貝蒂!貝蒂!貝蒂!」情報官員上校詹姆斯.賈西亞,選擇自己妻子的名字作為桑德斯率領的首批B-29向日本投彈的代號。

    9.jpg
    八幡鋼鐵廠被轟炸後燃起大火,煙柱直衝雲霄

    巨大的銀色十字型飛機在夜空中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威勢,密集的炸彈呼嘯而至。每一聲爆炸都在宣告:滅亡已經降臨。

    對於地面上的日本人來講:「螺旋槳的噪音傳遍了整個蒼穹。我可以清楚地看見敵人飛機的標誌。防空武器立刻開始射擊。砲聲如雷。但是,可恨的敵機繼續飛行。然後,從那些飛機白色軀體內出來巨型黑色物體……轟隆!轟隆!轟隆!魔鬼,野獸!」

    幾架飛機在九州上空被擊中,在返回成都途中,3架飛機墜毀。所有機上人員遇難,包括《新聞週刊》通訊記者羅伯特.申克爾。

    對於八幡鋼鐵廠的轟炸,損失了7架飛機,但是戰果寥寥:炸彈散佈在離主要目標120哩不等的距離內,主要廠房基本上沒有什麼損失。

    李梅來了

    受制於糟糕的後勤,成都基地的B-29出動頻率並不高,層出不窮的機械故障和發動機故障造成的飛機損失比日本的防空火力更高。

    他們持續的轟炸八幡鋼鐵廠,對鞍山鋼鐵廠進行了幾次頗有成效的轟炸,炸毀了那裡的焦炭爐。

    810日,機群從印度東南端的錫蘭島起飛,咆哮著衝出特意加長的跑道,向位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巴鄰旁的布拉朱煉油廠進發。

    轟炸效果很差,基本沒有對主要目標造成損失,但是在水道上佈雷的飛機戰績不錯:這些水雷炸沉了3艘船隻,炸壞4艘,阻礙當地油運交通1個月之久。

    持續的低效作戰令阿諾德司令及其不滿,他從歐洲的第8航空隊調來了中意的指揮官:柯蒂斯.李梅少將——第3轟炸師的指揮官,年齡38歲,飛行領域中最年輕的兩星將軍。

    10.jpg
    杜立德(左)和李梅:一個炸平了歐洲,一個燒光了日本

    李梅在19448末來到位於印度克勒格布B-29總部,帶來了強硬、創新的戰略轟炸技術。在親自參加過一次對鞍山鋼鐵廠的空襲後,李梅印證了自己的想法。

    李梅訓斥他的飛行員們:「你們只不過是在這沾濕雙腳而已」,將軍告訴他們,到目前為止,他認為他們的表現還是業餘的。

    然後,李梅交給飛行員們一系列挑戰,他列出必須進行的強制改變。為了最大程度地用好B-29複雜的雷達設備,轟炸手和無線電報務員要學著協同工作,無論天氣好壞,必須能夠依據轟炸瞄準器的交叉瞄準線和地面雷達反映出來的脈衝波紋,暫態、同步地精確轟炸。

    李梅還頒佈命令,拋棄舊式的4架飛機鑽石形編隊方式,換成他在歐洲成功應用過的12架飛機方形陣式。飛機不再允許單獨轟炸目標,要等來自於領隊飛機的信號再投放炸彈,領隊飛機由最專業的飛行員駕駛。命令執行後,選出來的領隊機組人員又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緊張訓練。

    李梅的再教育計畫開始起作用了。

    11.jpeg

    1014日,B-29機群襲擊了位於臺灣的飛機綜合企業;這次奇襲是為了配合麥克阿瑟的菲律賓雷伊泰島登陸計畫。

    李梅發動了130架「超級堡壘」,每架飛機攜帶重6.8噸的炸彈,是從前所載的3倍還多。104架飛機以方形陣式抵達臺灣空軍基地聯合體。這次襲擊,再加上兩天前航空母艦的襲擊,只給工廠剩下了6座小型建築,其餘7座飛機修理庫和基地上的其他16座建築全部被夷為平地,116架飛機被摧毀在地面上。

    1025日,隨著汽油儲備部分補足,李梅又一次猛烈地偷襲日本飛機工業,這一次目標是九州的大村市一家工廠。59架飛機到達目標,造成了實質性破壞。然而,在返程途中,1架取名為「天體」的飛機卻經歷了一次異常痛苦的歷程。

    「天體」轟炸目標後正飛越過長崎,突然,有一架日本飛機俯衝攻擊了它。120公厘的機砲砲彈在艙中爆炸,機長萊德福感覺他身子側面都被擊中了。

    他暫時還無法顧及自己的傷勢,但實際上他的髖骨破裂,側身被彈片撕開,一個腎臟都暴露出來了。駕駛員座艙充滿殘骸——粉碎的設備、電子傳動裝置,包括內部通信聯絡系統。「天體」號開始下墜。

    萊德福盡力拿到機艙後部的無線電,尋求支援。「你來控制」,他對副駕駛員喊著,「我要聯繫編隊的領航機!我們需要幫助——現在就需要!」

    萊德福根本沒來得及發出這條消息。在他掙扎出座位時,他發現隨機工程師,軍士長哈里.米勒躺在地板上,不省人事。一塊彈片擊穿了他的頭盔,造成很嚴重的頭部傷口。溫室艙中的空氣因彈孔漏氣降低壓力而產生了層層薄霧,這些霧氣是由於機艙內的空氣迅速冷卻凝聚而形成的。

    萊德福叫來轟炸手修理不省人事的米勒的氧氣罩,而他自己取代了工程師的位置以保持B-29的高度。

    敵機的襲擊破壞了3號發動機,現在1號發動機也因沒有燃料而喘息著。工程師的後面的控制台損壞了。萊德福拖著自己的身體進入炸彈艙,手動控制向1號發動機傳輸燃料。

    1個小時後,他已經虛弱的無法再支撐下去了,他把這個工作交給了機尾砲手。另一名成員給萊德福的傷口作外包紮,想給他用一支嗎啡減輕疼痛。萊德福拒絕服用,他想要清醒地留在那兒。

    12.jpeg

    萊德福打算把「天體號」緊急迫降在日軍未佔領的中國區域,他希望能在那裡可以為米勒找到醫療幫助。

    但是受損嚴重的飛機已經無法迫降了,他們設法全員跳傘(包括昏迷的米勒)。

    米勒消失在一座低矮的小山後面。萊德福降落在水稻田裡,當他搖搖晃晃地爬出來,渾身都是泥土和鮮血。

    一群好奇的中國人走過來,但是他們不能明白萊德福一直重複的是什麼:「頂好!美國飛行員!」他說的是他所知道的唯一一句中國話。

    他絕望地想要托人尋找米勒,但是苦於想不出辦法來表達,直到有一個戴眼鏡的小個子男人,走到萊德福的身邊,自我介紹說:「我是楊先生,鎮裡的郵政局長。我會講英語。」

    萊德福問道:「我在哪裡?」

    「距離老河口70哩,距離重慶500哩,距離附近的日本佔領區8哩。」那個郵政局長說道。

    「其他人都好嗎——那個受傷的人也好嗎?」

    「受傷的人在醫院。其他人在往這裡來的路上。」鎮裡的外科醫生是日本人訓練出來的,他包紮了萊德福的傷口。

    通過郵政局長,醫生告訴萊德福:「你需要手術」。起初萊德福拒絕了,他希望能有一名美國醫生飛過來,先照顧米勒。但是,當隊員們集合後,他得知,米勒已經死了——在著陸以後不久就死了。

    終於,在當地中國醫生的照顧下,傑克.萊德福康復了。在他可以行走的時候,中國人就安排人護送飛行員和他的機組成員返回基地。

    李梅意識到部分中國西北地方還在共產黨控制之下。他認為,可以通過主動向遙遠的延安紅軍領導人毛澤東做出表示,以改善全面營救的前景。

    李梅派遣一名特使駕駛1架裝載電子設備的C-47運輸機去延安,尋求在毛澤東的根據地建立一個無線電站。事實證明,共產黨領導人是合作的。電臺迅速建立起來,和毛自己的網路連在一起,以便將迫降的美國飛行員的下落可以迅速轉播給成都。

    關係建立後,李梅派遣另一架裝有現代醫療供給的飛機去毛澤東那裡。

    這名咄咄逼人的美國將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間的長距離關係持續活躍。他們交換信件和禮物:毛澤東給李梅一把日本軍用刺刀,後者給毛澤東一副雙筒望遠鏡。當李梅暗示改善、延長延安飛機跑道或許是一個好主意時,毛澤東表示贊同,甚至親自花費1天時間來研究這個計畫。

    中國共產黨給予被擊落的B-29機組成員的慷慨幫助和熱情好客對於美國人來說實在是令人愉快的驚喜。

    1944年後期,一架B-29的隊員在一次襲擊南京的空襲後在太行山跳傘。少校弗朗西斯.摩根及4名其他生還者受到太行軍區司令員李達將軍的庇護。在摩根及其同伴與共產黨一起等待撤退的16個星期裡,游擊隊盡最大可能讓摩根他們感覺自由自在,包括在感恩節和耶誕節提供精心製作的食物。最終當飛行員們經陸路護送至有1架救援飛機的集合點的時候,在共產黨佔領的村子裡,摩根一行作為英雄受到熱烈歡迎。

    13.jpg
    李達將軍和被救的美國飛行員合影

    事實上,對於摩根及其他被救的飛行員們來說,主要的危險似乎來源於國民黨人,即使是為了救援這些飛行員,他們也拒絕和共產黨人協商。

    美國的救援飛機在共產黨佔領的基地著陸,把摩根他們急速送出中國,這主要是考慮到蔣的秘密警察有可能會殺死被救的飛行員,以免他們傳頌在共產黨部隊那裡所受的款待。

    19451月,即在漢口戰役不到1個月時,阿諾德將軍再次去找李梅,命令這位體態魁梧的指揮官接管位於馬里亞納群島上的第20航空隊。

    20航空隊在天寧島、塞班島和關島的新基地展開的軍事行動難以滿足阿諾德的要求。

    「我們所瞭解的所有消息就是馬里亞納上空的新型B-29戰機似乎沒取得任何光彩。」李梅寫道。

    他這樣解讀阿諾德帶來的挑戰:「這對你來說是又一隻美妙的大熊。來吧!抓住牠的尾巴。」

    結語

    「閉關鎖國給日本領導人和人民帶來的狹隘性,使他們覺得自己不會遭到攻擊,其本土堅不可摧。而B-29則粗暴地把他們從安全的幻夢中喚醒了。」

    未完待續
    簽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5-4-27 18:42 , Processed in 0.0679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