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回復: 0

[戰史] 【近代戰史13】硝石戰爭(1879.4.5〜1883.8.20)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4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66 天

    [LV.10]昇任副理

    1526

    主題

    2178

    帖子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eric、怪盜基德、黑羽快斗、KID、1412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7602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支持烏克蘭輔導長守衛達人天文學家人氣達人足球顧問戰略專家攝影達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總監精華專家駕駛證書好市民時尚玩家時勢評論vip籃球顧問專欄作家新聞記者收藏家工卡小說家選修顧問回覆加分達人

    發表於 2024-4-5 20:03: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4-5-27 07:55 編輯

    原文──南美的「世界大戰」:南美太平洋戰爭(上)(下)

    1「硝石戰爭」發生於187983年,也稱「南美太平洋戰爭」、「第2次鳥糞戰爭」為區別194145年美、日之間的「太平洋戰爭」,本文標題以及文章內容採「硝石戰爭」做區分

    19世紀20年代中後期,在歷經10餘年艱苦至極的獨立戰爭之後,整個西屬和葡屬南美贏得了獨立。然而對南美洲的人們而言,這得之不易的獨立帶來的不僅有翻身做主的喜悅,也有對宗主國撤走後怎樣發展經濟的困惑。新生的南美洲各國都以農牧業為經濟支柱,普遍缺乏工業基礎,獨立後初期的經濟困難更使得政局常常處於動盪之中。缺乏發展經驗的各國只能立足於開發自然資源,透過出口工業原料以從歐洲取得產業現代化急需的工業流水線設備。安地斯山脈(Sierra Andes)中端西側地帶的岩層中富含硝酸鹽礦,而乾燥的氣候使得大量礦產裸露在外並極易開採。圍繞著這個重要礦產區的歸屬,3個前西班牙殖民地國家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2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2: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分別於181818211825年自西班牙獨立

    1.jpg
    19世紀智利曾經靠著開挖領土中大量的鳥糞島(有些島嶼上的鳥糞甚至堆成10公尺厚),發了一大筆有機肥料財。甚至導致過「鳥糞戰爭」。圖為2008年,工人在利馬北方600公里處馬卡比島(Macabi island)上開挖鳥糞。只要給予島嶼十多年「休息期」讓島上的鳥糞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能被再次收集起來。祕魯領土中仍保有21座這樣的鳥糞島。圖/法新社

    2.png
    阿他加馬地區和戰前秘魯、玻利維亞和智利3國疆域邊界,實線是3國戰後於1929年最終確定的邊界

    1、矛盾的激化與戰爭的爆發

    3.jpg
    位於現今智利北部境內的阿他加馬沙漠,擁有豐富的銅礦、鋰礦、硝石礦以及鳥糞磷礦......等礦產,187983年智利、秘魯、玻利維亞為爭奪此地資源爆發戰爭,最終由智利勝出,完全控制此地的礦產資源

    位於3國交會的阿他加馬沙漠(Desierto de Atacama地區是安地斯山地帶中儲量最高的硝酸鹽產地。由於早期這種資源對工業生產並不重要,故這片地區在西班牙駐秘魯總督統治時期從未明確劃定歸屬。3國獨立後,玻利維亞佔領了沙漠中部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區,秘魯佔領了北部的塔拉帕卡大區Región de Tarapacá智利則佔領了北緯24度以南的地區。19世紀6070年代,歐洲各國紛紛開始第2次工業革命,硝石是提煉含氮、鉀、鈉、硫等化肥和碘單質的天然原料;它可以用於製造火藥、也是軍事工業中必必不可少的原料。3此外,在冶煉銅礦時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能夠提高銅的純度,而銅礦是智利重要的出口資源4因此,智利人把硝石譽為「白珍珠」Perla Blanca和「白金」Platino同時,勘探隊在阿他加馬沙漠地帶發現了大量硝石礦脈。這使得3國政府開始重視起這片不毛之地。

    3原本硝石在19世紀6070年代之後需求大增,到了20世紀20年代德國發明「固氮法」,使得硝石需求大減

    4目前智利位居世界第2大銅礦出口國,僅次於澳洲

    4.jpg
    天然狀態的硝酸鈉結晶

    對於阿他加馬地區礦產的開發主要由智利公司進行。然而在18775月,一場大風暴襲擊了安托法加斯塔港,使得這座城市的設施嚴重受損。玻利維亞地方政府通過決議,要求對智利公司每開採100磅原礦石加徵10美分的稅,這項決議遭到了智利方面的強烈反對。

    187812月,為獲得更多的財政收入,玻利維亞政府單方面宣布對阿他加馬地區開採礦產的智利公司增收高額商業稅,遭到明確拒絕。1879214日,玻利維亞宣布收回這區的礦產開發權。同日,智利即出兵2000多人前往佔領安托法加斯塔市Ciudad de Antofagasta,玻利維亞僅有數十人兵力的警衛隊選擇放棄抵抗。加之在安托法加斯塔有5000多智利籍公民定居,而持玻利維亞國籍的僅有600餘人,因此整個佔領過程極為順暢。智利軍隊總指揮上校埃米略.索托馬約爾Emilio Sotomayor在安托法加斯塔的市政大樓上升起了智利國旗,全城的智利籍居民都喜氣洋洋地聚集起來,把智利軍隊當作解放者來歡迎,而玻利維亞的普通居民、公務員和警衛隊被允許無阻擋地安全撤離。智利政府出兵佔領安托法加斯塔成為點燃硝石戰爭的導火線,玻利維亞於是在31日對智利正式宣戰。

    5.jpg
    智利軍隊佔領安托法加斯塔後在列陣

    6.jpg
    現今的安托法加斯塔,過去曾是玻利維亞的領土,硝石戰爭後成為智利領土的一部分,玻利維亞失去安托法加斯塔這一沿海城市後成為內陸國,兩國關係至今因而緊張

    而秘魯在獨立後不久,為了防備強鄰,便有與玻利維亞結盟的傳統。183610月,秘魯議會透過議案決定與玻利維亞聯合,組成了秘魯-玻利維亞邦Confederación Perú-Boliviana這個邦聯的成立對兩國的共同發展有著重要好處:魯可以更深入地利用玻利維亞的資源,玻利維亞也可以更好的利用秘魯漫長的海岸線。這個邦聯是拉丁美洲統一的重要嘗試。但另一方面,智利認為這個邦打破了區域平衡,威脅了智利的利益。智利隨即夥同阿根廷向這個邦聯開戰邦聯總統安德烈斯.德.聖克魯斯Andrés de Santa Cruz苦戰兩年多,雖然擊退了阿根廷軍隊,但最終被智利擊敗。在智利軍隊的威脅下,這個短暫的邦聯被解散。從此之後,兩國同智利的矛盾更加深化。

    7.png
    玻利維亞-秘魯聯,首都為塔克納

    8.jpg
    現今的塔克納

    18792月初,為響應玻利維亞方面,時任秘魯總統馬里安諾.伊格納西奧.普拉多Mariano Ignacio Prado強行沒收了智利在阿他加馬沙漠的硝石開採企業,並宣布將在214日進行公開拍賣,兩國頓時處在戰爭邊緣。秘魯隨即進一步驅逐了居住在塔拉帕卡地區的所有智利人,並且沒收了他們的全部財產,智利和秘魯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45日,智利正式對玻利維亞以及早在1873年就與玻利維亞簽訂了同盟條約的秘魯宣戰。至此,硝石戰爭全面爆發。

    9.JPG
    秘魯總統普拉多(18261901年),186568年及187679年執政

    各參戰方投入兵力:智利:24401879410001880秘魯:55571879350001880玻利維亞:168071879

    2、實力的對比與早期的衝突

    從戰爭爆發伊始就顯而易見的是,這場戰爭與傳統的沙漠戰爭完全不同:由於阿他加馬沙漠人煙極度稀少、交通狀況極度落後,對這片地區周邊海洋的控制權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關鍵因素。而秘魯在開戰前剛經歷了經濟危機,其陸軍和海軍都缺乏必要的訓練和維護。秘魯海軍雖然擁有3艘鐵甲戰艦、1艘鐵甲護衛艦、1艘巡洋艦、2艘砲艦、3艘魚雷艦和4艘運輸船,總噸位看似並不小,但其中絕大多數都陳舊過時,無力進行正面交鋒,只有鐵甲戰艦「獨立」Independencia和「瓦斯卡」Huáscar有比較強的戰鬥力。而在變更了幾屆短命的政府之後,秘魯的盟友玻利維亞本身並未做好應對戰爭的充足準備,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大量艦艇被出售,甚至拉不出一支像樣的海軍。

    與之相反的是,智利儘管也遭到了經濟危機的衝擊,但擁有一支更為現代化、訓練也更有素的海軍艦隊,包括2艘鐵甲戰艦、4艘鐵甲護衛艦、4艘巡洋艦、2艘砲艦、6艘魚雷艦和6艘運輸船。兩艘戰艦分別是1874年和1875年下水的新船,航速達13節且主裝甲帶9.5吋,可見智利海軍的準備顯然更加充分。

    1879.png
    戰爭爆發時的智利海軍艦隊,每艘艦艇後續都會提到

    戰爭爆發初始,智利軍隊試圖一舉催毀正在缺乏防禦設施的卡亞俄港(Callao)修理的秘魯艦隊的艦艇,但這計劃被擁有1/2英格蘭血統和1/2西班牙血統、參加過反抗西班牙入侵的欽查群島戰爭(Guerra de Chincha5的智利海軍總司令胡安.威廉斯(Juan Williams Rebolledo)拒絕。54歲的威廉斯上將堅持認為,雖然摧毀秘魯海軍、奪取制海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但智利海軍應當首先對秘魯的南部港口如伊基克Iquique進行封鎖以截斷其硝酸鹽出口,中斷秘魯政府的最大財源,同時也切斷秘魯從海外獲得軍火的途徑。而後再發起登陸作戰,配合陸軍佔領玻利維亞和秘魯的領土。

    5欽查群島戰爭「第1次鳥糞戰爭」發生於186466,原因為西班牙為了欽查群島島上豐富的鳥糞磷礦而進行的戰爭

    11.jpg
    胡安.威廉斯上將(18251910年),189091年曾短暫成為智利總統

    12.jpg
    現今的卡亞俄港

    於是,在威廉斯的指揮下,伊基克港遭到了封鎖,瓦尼洛斯Huanillos、莫連多Mollendo、皮卡Pica和皮薩瓜Pisagua等港口則遭到了砲擊,港口設施大半被催毀。威廉斯希望藉助對貿易途徑的破壞以削弱秘玻聯軍的作戰能力,但封鎖的效率仍不夠高。當他意識到這個問題時,秘魯人已經獲得了備戰喘息的時間——頑強的秘魯海軍從未打算過屈服。在「瓦斯卡」號艦長、秘魯海軍總司令米格爾.格勞Miguel Grau的指揮下,秘魯的兩艘鐵甲戰艦進行了一系列反封鎖行動,多次深入智利海域進行騷擾性奇襲。這些行動旨在打破智利海軍的封鎖,在避免與對手正面交戰的情況下迫使敵方艦隊撤回大本營。一旦該計劃得以實現,智利對玻利維亞和秘魯的陸上入侵將被延遲,聯盟將得以自由地沿海岸線補給並加強對陸軍的部署,武器也可以從海外源源不斷地運進秘魯。

    作為秘魯海軍旗艦的「瓦斯卡」號無疑是秘魯當時最重要的1艘戰艦。「瓦斯卡」號屬於低乾舷、裝船面旋台砲塔的鐵甲艦,是秘魯為了對抗西班牙入侵而於1864年在英國卡梅爾.萊爾德造船廠Cammell Laird Shipbuilders訂造,1865107日在伯肯海德Birkenhead下水。其標準排水量達1130噸,全長67公尺,寬將近12公尺,主機為兩台臥式蒸汽發動機,功率1500馬力,4具長方形鍋爐。單軸推進時最高航速可達11節,載煤300噸,標準編制200人,不僅可以在高海況下進行長途巡航,而且轉向也很靈活。艦體中部裝有4.5吋寬的裝甲帶,兩端縮減到2.5吋寬,砲塔和裝甲之間有14吋厚的柚木分隔以減少砲彈對船體的衝擊。砲塔裝甲厚度5.5吋,火砲由人工操縱轉動,兩門10吋的加農砲可發射300磅重的砲彈。艦體側面配備40磅副砲,車尾也裝了12磅砲。主砲塔後面是一座由3吋厚裝甲包裹的六角型指揮塔。1866120日,「瓦斯卡」號駛離英國,67日抵達秘魯。18682月,格勞開始擔任「瓦斯卡」號艦長。另一艘舷旁列砲鐵甲艦「獨立」號則是英國阿爾弗雷德.亞羅造船廠(Alfred Yarrow Shipbuilders1865年的產品。

    13.jpg
    「瓦斯卡」號鐵甲戰艦

    3、海軍對決的開幕

    硝石戰爭中的第1次海戰--奇帕納海戰Batallade Chipana1879412日在瓦尼洛斯港外爆發。秘魯的鐵甲護衛艦「聯合」號Unión和砲艦「皮科馬約」號Pilcomayo發現了正在開往伊基克港的智利護衛艦「馬加拉內斯」號Magallanes,於是主動出擊。在經過兩小時的追趕砲擊後,「聯合」號的主發動機發生了故障,被迫中止作戰,受傷的「馬加拉內斯」號得以迅速逃脫。第1次衝突以秘魯海軍的勝利而告一段落。

    奇帕納海戰被智利人看作是奇恥大辱。18794月底,在政府高層的催促下,威廉斯最終決定進攻卡亞俄港,徹底摧毀秘魯艦隊。516日,智利海軍的主力艦隊開始向卡亞俄港進發。兩艘木製軍艦:由奧圖羅.普拉特Agustín Arturo Prat Chacón指揮的巡洋艦「艾斯美拉達」號Esmeralda和卡洛斯.孔德爾Carlos Condellde la Haza指揮的縱帆船「科瓦東加」號Covadonga,意為「山中仙女」,是1865年俘獲的西班牙艦艇則在伊基克港外繼續執行封鎖任務。

    14.png
    孔德爾中校(18431920年)

    然而,令威廉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智利艦隊北駛卡亞俄的同一時刻,秘魯海軍的兩艘主力鐵甲艦:格勞指揮的「瓦斯卡」號和由胡安.瓜由勒爾莫.莫爾Juan Guillermo More艦長指揮的「獨立」號已經駛出卡亞俄,向南前往阿里卡港Arica運輸援軍、武器彈藥和食物補給。1879521日的清晨630,「科瓦東加」號的嘹望哨兵高喊道:「北方發現兩道煙柱!」但因為艦隊被濃密的晨霧籠罩,智利人無法辨認出新來艦船的型號。當時,他們判斷那是返回的友軍艦隊的船隻。到了645,孔德爾身旁的一名水手接過望遠鏡。經過一段時間的辨認,他看出了前方那兩艘戰艦的細節,立即對孔德爾說:「那是秘魯的瓦斯卡號和獨立號。」「你能確定嗎?」孔德爾很疑惑。水手回答:「錯不了,只有瓦斯卡號前桅杆上的索具是那樣的形狀。」孔德爾隨即下令對空鳴砲,通知仍在錨泊的「艾斯美拉達」號敵艦將至。

    15.jpg
    普拉特上校(184779年),時至今日,他仍被民眾視為智利的國家英雄

    儘管敵我實力懸殊,但普拉特在片刻的權衡後,立即對屬下的士兵們進行了一次簡短但振奮人心的戰前演說:「孩子們,這場戰鬥在實力上是不對等的,但是雙方的智慧和勇氣毫無差別。智利海軍的旗幟從未在敵人面前倒下過,我希望這次也是這樣。就我個人而言,只要我還活著,我們的戰旗就會在它原來的位置上迎風飄揚;如果我戰死,我相信各位也將繼承我的志願,盡到應盡的職責。智利萬歲!」

    4、伊基克海戰

    行動開始後,普拉特命令孔德爾讓「科瓦東加」號緊跟他的航線,「艾斯美拉達」號、「科瓦東加」號和運輸船「拉馬爾」號Lamar在伊基克港的中央水域會合在一起。815,「瓦斯卡」號和「獨立」號的第1輪齊射在智利軍艦中炸響,普拉特命令「艾斯美拉達」號開始機動航行,「科瓦東加」號緊跟其後。825,遠處迎來了秘魯人的第2輪齊射,「瓦斯卡」號的1發砲彈結實地擊中了「艾斯美拉達」號的右舷,穿透船體,打死了船上的軍醫維德拉Pablo Videla和他的助手,並使1名水手受了致命傷。

    此時,運輸船「拉馬爾」號佯裝國際貨輪,升起了美國國旗向南開去,「科瓦東加」號上的孔德爾也改變航向追隨「拉馬爾」號而去。格勞命令「獨立」號前去堵截「科瓦東加」號和「拉馬爾」號航路。「艾斯美拉達」號上的普拉特觀察到了「科瓦東加」號不合常理的行動,問道:「孔德爾在幹什麼?」然而孔德爾無視普拉特發出的命令,徑直尾隨「拉馬爾」號而去,秘魯的「獨立」號在其後緊緊追趕。在命令「獨立」號前去追趕「科瓦東加」號和「拉馬爾」號後,格勞決定指揮「瓦斯卡」號速戰速決,擊沉或俘虜「艾斯美拉達」號。

    此時,普拉特走下甲板回到艦長室,換上閱兵時才會穿的正裝軍禮服,收拾好妻子的照片和其他私人物品,隨後重新回到指揮位置。為了改變對己方不利的戰場態勢,普拉特迅速地把「艾斯美拉達」號的艦位橫到海岸線正前方、距離海岸線僅220碼的位置,逼迫「瓦斯卡」號降低射擊速度以免誤擊岸上的村莊、誤傷平民──大量村民此時正聚集在海岸邊觀戰。

    16.jpg
    伊基克海戰

    17.jpg
    現今的伊基克

    伊基克方面陸軍的秘魯指揮官胡安.布恩迪亞(Juan Buendía)事先在海灘上部署了一些加農砲,準備與秘魯艦隊共同攻擊智利艦隊,此時,他派遣一名信使乘小船前去告知「瓦斯卡」號。格勞由於事先得到了一份錯誤的情報,誤以為普拉特在「艾斯美拉達」號周圍佈滿了水雷,因此「瓦斯卡」號在距離它660碼的地方便停了下來,開始下令用10吋口徑主砲進行齊射。但因為秘魯水兵缺乏對科爾斯式(Coles)砲塔實彈操作的經驗,導致整整1個半小時內都沒有一發砲彈擊中「艾斯美拉達」號。智利水兵以30磅砲和步槍進行還擊,但砲彈根本無法擊穿「瓦斯卡」號的堅固鐵甲。戰況暫時陷入了僵局之中。

    到了10點左右,伊基克要塞的秘魯陸軍在海岸上安裝的19磅加農砲砲壘也開始對智利艦艇開火,隨後1枚榴彈擊中了「艾斯美拉達」號,炸死3人。普拉特命令軍艦進行機動,但因為主發動機故障、一個鍋爐也發生了爆炸,艦船只能以4節的航速勉強挪動。他把軍艦停在了距離岸上城市邊1100碼,離海岸線280碼的地方,這樣船員在軍艦沉沒後還可以跳海游回岸邊這項機動措施使得格勞發現所謂環繞「艾斯美拉達」號的水雷陣根本不存在,於是下令讓「瓦斯卡」號抵近射擊。隨後1發砲彈擊中了「艾斯美拉達」號的甲板,打死了傳令兵和砲手。已經嚴重受損的「艾斯美拉達」號同時遭到來自「瓦斯卡」號和岸上要塞的砲火,狀況令人絕望,但是普拉特和他的士兵們仍然拒絕投降。這讓在「瓦斯卡」號裝甲司令塔中觀察到的格勞也對他們的勇氣感到欽佩。感嘆說:「這些智利人還能堅持戰鬥,真是了不起。」

    5、「跟我來,小夥計們!」

    到了1130,格勞認為對這艘受損的軍艦繼續進行砲擊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他決定給予敵艦決定性的一擊,這時候距離開始攻擊「艾斯美拉達」號已經過去了超過4個小時。「瓦斯卡」號回退了一下以獲得足夠長的加速時間和足夠高的速度,以艦首的撞角對準「艾斯美拉達」號的右舷,準備發動衝撞。情況雖然萬分危及,普拉特立刻發現這是一個跳幫登上秘魯軍艦、在白刃格鬥的奪船戰中壓制敵方火力的契機。這項計畫不無價值——因為這艘已經受損的木軍艦與完好無損的鐵甲護衛艦的交鋒可以說是毫無勝算。因此當普拉特發現敵艦第一次即將撞上「艾斯美拉達」號時,他拔劍出鞘,高呼道:「Al abordaje muchachosPrepárate salto banda」(「跟我來,小夥伴們!準備跳幫!」)

    18.jpg
    「瓦斯卡」號衝撞「艾斯美拉達」號

    然而由於現場交火時聲響特別大,只有軍士官胡安.德.迪奧斯.阿爾迪亞(Juande Dios Aldea)清楚地聽到了艦長的呼聲,他和普拉特以及一名叫做阿爾塞尼奧(Louis Arsenio)的水兵一起向敵艦的甲板跳去。阿爾塞尼奧因為劇烈的撞擊滑倒了,因此只有兩人成功地跳上了鐵甲艦。攜帶著一把斧子和一支手槍的阿爾迪亞被敵方砲塔上的密集火力擊中,帶著致命傷倒下了。只有普拉特還在繼續前進,秘魯人為他的超凡勇氣感到驚訝。普拉特跳上「瓦斯卡」號甲板後直接衝向指揮塔,但隨即被一顆子彈擊中腿部。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倒下,仍然頑強地屈起膝蓋,試圖勉強站立起來。這時,秘魯軍艦砲塔上的一名水兵對他開了一槍,子彈擊中了他的前額。普拉特緩緩地倒在了甲板上,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19.jpg
    普拉特的犧牲

    「艾斯美拉達」號上剩餘倖存的士兵們目睹了他們的指揮官的光榮犧牲。因此當「瓦斯卡」號再次試圖撞擊「艾斯美拉達」號的艦首時,伊格納西奧.塞拉諾(Ignacio Serrano)上尉再度高喊「準備跳幫!」他帶著另外10餘名士兵跳上了「瓦斯卡號」,但紛紛被砲塔的火力擊倒。塞拉諾是唯一的倖存者,下半身多處受傷。格勞立刻命令手下士兵把他抬起來送進醫務室,安置在重傷的阿爾迪亞身邊。

    1200整,「瓦斯卡」號發動第3次撞擊。「艾斯美拉達」號的船體中部被擊穿。「艾斯美拉達」號緩緩下沉,因為高度不夠,再也沒有人能跳上敵艦了,最後沉入水中的是智利海軍旗幟——在1860年作為尚未從軍校畢業的小學徒在第一次登上「艾斯美拉達」號的19年後,普拉特實踐了自己的誓言,與他心愛的戰艦一起犧牲了。1210,就在「艾斯美拉達」號沉入水中的瞬間,副艦長格雷戈里奧.里克爾梅(Gregorio Riquelme)在自己的砲位上發出了最後一彈,與戰艦一起沉入了海底。戰役最終結果:智利方面有135名士兵陣亡,62名受傷落水的士兵被格勞下令營救上來;秘魯方面有1名士兵陣亡,7名士兵受傷。

    格勞下令手下士兵給俘虜們乾衣服、藥品和食品,同時將他們安頓在軍艦上,以免他們被岸上憤怒的秘魯民眾所殺。格勞也對普拉特的陣亡表示了悲痛之情,並向對手致以敬意。同時,「科瓦東加」號仍在繼續向南全速行進,「獨立」號則在其後緊追不捨。緊接在伊基克海戰之後的格雷薩岬海戰(Batalla de Punta Gruesa)即將爆發。

    20.jpg
    格雷薩岬海戰

    6、格雷薩岬海戰

    在「瓦斯卡」號擊沉「艾斯美拉達」號後不久,「科瓦東加」號全速追隨運輸船朝南方行駛的時候,孔德爾中校忽然意識到「獨立」號雖然航速比較高,但吃水也過深,因此不能在淺水區行駛;而排水量比較小的「科瓦東加」號卻可以輕易進出淺水區。因此孔德爾拼命讓船隻靠近海岸線航行。「獨立」號隨後緊跟過來,雙方開始互相開火射擊。由於「獨立」號缺乏訓練有素的砲手,而且「科瓦東加」號上的狙擊手們,包括神射手胡安.加布里埃爾.布拉沃Juan Gabriel Bravo)一直在對「獨立」號上的舵手和砲手瞄準開槍,因此雖然「獨立」號的追擊進行了整整3個小時,卻仍然毫無結果。

    到了下午3點整,莫爾中校決定讓「獨立」號採取一個危險的動作:用「獨立」號的厚鐵甲撞沉智利軍艦。他一邊估測著水深一邊嘗試著發起了兩次衝撞,但是當艦艇靠近淺水區時都不得不放棄行動。在靠近一個名叫格雷薩海岬的淺水灣時,「科瓦東加」號的艦底劃過了一塊水下的暗礁,造成了輕微的擦傷。莫爾見此情況,認為這是擊沉「科瓦東加」號的一個大好機會,於是下令讓「獨立」號發動第3次衝撞,不巧這次「獨立」號直接撞上了礁石,船體迅速進水並向右傾斜。「科瓦東加」號隨即調頭返回並發動進攻,「獨立」號的官兵也奮力還擊,並試圖讓軍艦駛出這片淺灘。

    21.jpg
    格雷薩岬海戰中「科瓦東加」號與「獨立」號對射

    當莫爾艦長發現他的戰艦已經嚴重受損後,遂下令自毀「獨立」號以防戰艦落入智利軍隊之手。但是彈藥庫已經嚴重進水,無法引爆。「科瓦東加」號繼續對「獨立」號射擊,但當艦發現「瓦斯卡」號正從北方趕來增援時,立即調頭撤退了。格勞檢查了「獨立」號,在發現該艦已經無法正常開動後,格勞決定繼續追擊,但在這段時間裡「科瓦東加」號已經開足最大馬力向南方逃走了。格勞意識到,在黃昏到來前「瓦斯卡」號無法追上輕巧的敵艦,因此放棄了追擊並轉回頭來救援「獨立」號,打撈起了「獨立」號的火砲並救起了船上的和海灘上的船員。格雷薩海岬之戰中秘魯方面18名水兵戰死,5人受傷;智利方面4人戰死,3人受傷。

    22.jpg
    「科瓦東加」號縱帆船

    伊基克海戰與格雷薩岬海戰對於秘魯海軍而言是一次戰術勝利——智利海軍對伊基克的封鎖解除了;但是,兩次海戰在戰略上的代價重大:智利海軍只損失了其最老舊的幾艘木製戰艦之一,而秘魯海軍喪失了威力最強的兩艘鐵甲護衛艦之一。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瓦斯卡」號被迫孤軍奮戰,面對整個智利海軍艦隊。

    海戰見證了兩位傑出的海軍將領的誕生——普拉特以其為智利英勇戰死而著稱,格勞則因為義舉救助對手的行動而在屬下和對手之間都聲名遠播。僅如此,他還特別致函普拉特上尉的遺孀卡繆拉(Carmela Prat)表示哀悼。隨信寄出的包括普拉特的日記、衣物和佩劍。普拉特艦長被奉為智利的國家英雄,他的名字成為了智利重新振奮士氣的力量。民眾紛紛表態,完全支持政府繼續戰爭的決定。伊基克之戰也激起了智利政府和百姓對威廉斯優柔寡斷的決策以及整體作戰計劃失敗的不滿,為他日後的被撤換埋下了伏筆。

    7、「瓦斯卡的劫掠」

    18795月以來,「瓦斯卡」號進行的主要行動有:破壞了科布賈Cobija、托克皮拉Tocopilla、普拉提略Platillos、梅西約內斯Mejillones、瓦尼洛斯Huanillos、查尼亞拉爾Chanaral、瓦斯科Huasco、卡爾德拉Caldera、科金博Coquimbo和道達爾Tatal港;擊傷了智利軍艦「布蘭科.恩卡拉達」號Blanco Encalada、「阿卜蒲」號Abupu、「馬加拉內斯」號和「馬蒂亞斯.科西尼奧」號Matías Cousinio;擊沉了16艘智利運輸船並俘獲了運輸船「埃米利亞」號Emilia、「阿德萊德.羅哈斯」號Adelaide Rojas、「傑克」號E. Saucy Jack「阿德里亞娜.盧西亞」號Adriana Lucía、「里馬克」號Rimac和「科金博」號Coquimbo;奪回了被俘的秘魯軍艦「克羅琳達」號Clorinda和「卡奎塔」號Caquetá;摧毀了被智利佔領的安托法加斯塔要塞砲台並破壞了安托法加斯塔到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智利第3大城市和首都最大的外港)的海底通訊電纜。

    23.png
    「瓦斯卡」號俘獲「里馬克」號蒸汽運輸船

    24.jpg
    現今的瓦爾帕萊索,曾在1960年一場規模9.5超級地震中被摧毀,2003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艘僅存的戰艦阻止了智利對秘魯和玻利維亞領土的入侵,並成功地保持這一狀態達半年之久,智利陸軍任何登陸作戰的企圖都不能得逞;因為「瓦斯卡」號的堅持使得使智利海軍對海洋的絕對控制成為不可能。格勞以一人之力抵擋住了智利海軍,有效地切斷的智利軍隊的補給線。他對戰艦的一系列成熟運用令人肅然起敬,這些行動以「瓦斯卡的劫掠」(Correrias del Huascar)而廣為人知。而格勞在俘獲智利運輸船後都會先等到全體船員撤離後才開火擊沉,這些人性化的舉動為他從對手那裡贏得了「海上騎士」El Caballerode los Mares的稱號。作為對他的赫赫戰功、騎士精神與紳士風度的褒獎和敬意,格勞被秘魯政府提拔為海軍少將。

    25.png
    米格爾.格勞少將(183479年)

    另一方面,封鎖伊基克港的智利艦隊由於士兵過度疲勞和補給不暢,被迫轉移到瓦爾帕萊索進行整修。此時,威廉斯與戰爭部長拉斐爾.索托馬約爾Rafael Soto Mayor及陸軍總司令賈斯托.奧爾特加Justo Arteaga上將發生了日益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18798月底,智利政府最終解除了威廉斯海軍總司令的職務,由加爾瓦里諾.里維羅斯Galvarino Riveros接替。

    里維羅斯與他的前任威廉斯的作戰風格截然不同。在他看來,智利海軍的第一個目標乃是實現對阿他加馬地區近海海域的絕對控制,獲得制海權優先於佔領玻利維亞和秘魯的領土,所以「瓦斯卡」號和格勞都必須被徹底消滅。然而,儘管智利海軍嘗試了多種手段試圖俘虜或擊沉「瓦斯卡」號,卻因格勞高超的戰術而無一奏效。

    里維羅斯於是決定改用更靈活的戰術以對付飄忽不定的「瓦斯卡」號。他精心設下了埋伏,讓整個智利艦隊被分成兩部分:1支小艦隊奉令在玻利維亞海岸搜索對手的蹤跡,而智利的6艘主力戰艦——包括剛完成維修保養的中央砲位鐵甲艦「布蘭科.恩卡拉達」和「海軍上將科克倫」號Almirante Cochrane則在港口待命,隨時準備聽候擊沉或俘獲「瓦斯卡」號的命令。到了1879年的秋天,里維羅斯和智利海軍的機會終於來了。

    8、安加莫斯海戰

    1879920日,智利海軍艦隊再度出航,前去增援安托法加斯塔的陸軍部隊。任務完成後,它們兵分兩路在海上搜索前進。108日上午800整,「海軍上將科克倫」號率領的智利第1分艦隊行至安加莫斯海岬Punta de Angamos附近,偵察艦「科瓦東加」號忽然發現正南方向出現了兩道煙柱-那正是老對手「瓦斯卡」號和護衛艦「聯合」號這支艦隊在格勞的指揮下,正準備進入安加莫斯海灣襲擾安托法加斯塔的智利陸軍。早已埋伏好的6艘智利軍艦,包括「布蘭科.恩卡達拉」號、「海軍上將科克倫」號、「科瓦東加」號、「馬蒂亞斯.科西尼奧」號、「奧希金斯」號O'Higgins和「羅阿爾」號Roar魚貫而出,準備截擊秘魯艦隊。鎮定自若的格勞下令「聯合」號向北全速脫離戰場,尋找安全港口避難,他自己則率「瓦斯卡」號做好戰鬥準備。雙方海軍的最後一次大規模交鋒安加莫斯海戰就此正式爆發。

    26.jpg
    「布蘭科.恩卡拉達」號中央砲房鐵甲戰艦,因智利第1任總統曼努埃爾.布蘭科.恩卡拉達(Manuel José Blanco y Calvode Encalada)而得名

    925,「布蘭科.恩卡拉達」號和「海軍上將科克倫」號對「瓦斯卡」號施行包圍戰術。到了930,為改變不利的戰場態勢,格勞決定先發制人,在2000公尺遠的距離上,「瓦斯卡」號對「海軍上將科克倫」號打出了第1輪齊射,兩發砲彈掠過敵艦上方,沒有造成太大傷害。由於「瓦斯卡」號處在兩艘智利鐵甲戰艦的包圍之中,而該艦的科爾斯式砲塔由人力旋轉驅動,10個人在砲塔外的甲板下使勁轉動手輪才能使砲塔每15分鐘轉動1圈,因此基本上只能同時往一個方向射擊,此時就不得不停火裝彈,機會轉瞬即逝。「科克倫」號的中央砲房在相同的距離上打出了它在戰鬥中的第一響。它打出的第2發穿甲彈直接命中了「瓦斯卡」號的指揮塔,正在指揮戰鬥的格勞和屬下的高級軍官當場戰死。另一發砲彈打壞了船舵的一個重要部件,使得「瓦斯卡」號失去了控制。格勞為國捐軀之時,年僅45歲。

    27.jpg
    安加莫斯海戰中「瓦斯卡」號和「布蘭科.恩卡拉達」號的對決

    格勞殉國之後,倖存的艦員並未就此投降。在埃利亞斯.阿吉雷(Elías Aguirre)、梅里頓.卡瓦傑爾(Melitón Carvajal)和迪亞哥.加列松(Diego Garezón)等軍官指揮下,操縱不靈的「瓦斯卡」號居然成功地完成了一個機動的大迴轉,避開了兩艘智利鐵甲艦的夾擊。不再猛烈但依舊頑強的砲火繼續傾瀉在「海軍上將科克倫」號上並將其擊傷,直到主砲塔在劇烈的爆炸聲中徹底失靈。

    28.jpg
    正在對射的「瓦斯卡」號和「海軍上將科克倫」號

    「瓦斯卡」號的奮戰終於進入了尾聲,情況顯而易見:軍艦中彈76發,已經徹底失去了戰鬥力,避免不了被俘的命運了。在戰鬥開始兩小時後的1130,「瓦斯卡」號的倖存艦員決定鑿沉軍艦而不是向敵人投降。但智利艦隊制止了這項行動,軍艦最後被俘虜並採取了搶救措施以避免沉沒。安加莫斯海戰以智利海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隨著「瓦斯卡」號被俘,所有的海戰結束了,秘魯剩餘的兩艘鐵甲艦已經無法正面迎戰,而其他的船則不堪一擊。至此,除了一些局部的小規模衝突之外,智利海軍在戰爭的隨後階段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沿岸海域,並開始執行從陸地進軍阿他加馬沙漠的計畫。智利掌握制海權後,在此後的戰爭中廣泛運用海軍力量,透過一系列登陸作戰將大量陸軍部隊運送上岸以支援對秘魯和玻利維亞領土的入侵。

    29.jpg
    被俘的「瓦斯卡」號

    30.png
    1879年末,智利軍隊早期的登陸作戰

    31.jpg
    1880年左右的智利海軍艦隊

    32.jpg
    硝石戰爭時期的秘魯軍隊,可見除指揮官為白人外,大部分普通士兵都是生活在廣大鄉村地區的印地安人

    9、智利軍隊的登陸作戰

    由於玻利維亞軍隊的士兵絕大多數以印地安後裔為主,部隊裡充斥著連像樣的軍裝都沒有,腳蹬涼鞋、穿著五花八門服裝的印地安人,他們沒有步槍等火器,只有原始的弓箭和十字弩,這也使得硝石戰爭成為世界上最後一場使用弓弩戰鬥的戰爭。而秘魯軍隊的情況也大抵如此,即使算上少量裝備先進武器的秘魯部隊,面對著全副先進武裝的智利軍隊,雙方戰鬥力的差距還是有著雲泥之別。187911月,7000多名智利士兵在6艘軍艦的護送下,在伊基克要塞附近登陸,秘魯、玻利維亞聯軍進行殊死抵抗。在多洛雷斯戰役中,智利軍隊以少勝多,擊敗秘、玻聯軍主力軍隊,在前線督戰的玻利維亞總統達薩聞訊率軍逃回國內。至此,整個塔拉帕卡地區全部由智利控制。

    33.png
    多洛雷斯戰役

    玻利維亞和秘魯軍隊戰敗的消息傳回兩國國內,輿論嘩然,政局頓時動盪不安。秘魯總統普拉多在民眾的反對聲浪中狼狽下台,反對派首領彼得羅拉Nicolás de Piérola上台並重組力量以抵抗智利軍隊。玻利維亞總統達薩Hilarión Daza y Grosellé也被憤怒的民眾趕下台,坎佩羅José Narciso Campero Reyes成為臨時總統和軍隊領導人。為了保住秘魯邊境的阿里卡和更北方的塔克納(Tacna),玻、秘兩國緊急組織軍隊抵抗。1880年初,智利軍隊在伊洛Ilo和帕科查Pacocha登陸,佔領莫克瓜Mokegua,通過沙漠地帶,並於18805月的塔克納戰役中擊敗玻、秘聯軍,攻占塔克納,玻利維亞軍隊被迫退回本土,並從此退出戰爭。緊接著,智利軍隊又南下攻陷了由秘魯守護的阿里卡。18806月,秘魯和玻利維亞丟掉了安托法加斯塔、塔拉帕卡、阿里卡和塔克納這些位於硝酸鹽礦產區的城市。至此,玻利維亞失去了所有太平洋沿岸的領土,而秘魯除守衛本土以外的部隊則幾乎全軍覆沒。

    34-1.png 34-2.png
    玻利維亞總統達薩(184094年)(左)與坎佩羅(181396年)(右)

    35.png
    188064日的情勢圖,其後不久於阿里卡談判舉行

    port-and-downtown-seen-from-the-top-of-el-morro-de-arica-arica-chile-south-ameri.jpg
    現今的阿里卡,與伊基克一樣過去曾是秘魯的領土,硝石戰爭後成為智利領土的一部分

    美、英、法、義等列強曾出面調停戰爭,18806月,3國代表在阿里卡舉行談判,但秘魯拒絕智利提出的議和條件,只同意暫時休戰。出於人道主義,智利允許秘魯用運輸船把被俘的傷兵運走,但傷兵人數超過了運輸船的裝載量,智利便將「羅阿爾」號借給秘魯以運送傷兵。73日,「羅阿爾」號完成任務後,拖著1艘滿載水果的智利駁船返航時,駁船突然發生爆炸,並傷及「羅阿爾」號。智利政府認為這是秘魯設下的陰謀,決定採取嚴厲的報復措施:攻佔秘魯首都。

    接著智利軍隊攻入秘魯本土腹地,攻占了欽查Chincha後便長驅直入首都利馬。18811月,智利陸軍26000人向利馬城發動總攻,秘魯守軍僅進行了兩天的象徵性抵抗便悉數投降。智利軍隊隨後進城,對利馬大肆搶掠、焚燒和毀壞、大規模運走名貴油畫,甚至運走利馬圖書館的圖書和利馬動物園裡的動物。智利佔領利馬後,先後扶植了兩屆傀儡政府,直到因秘魯內戰迅速擴張而不得不撤離。

    36-1.jpg 36-2.png
    發動硝石戰爭的智利總統阿尼瓦爾.平托.加蒙迪亞(Aníbal Pinto Garmendia182584年)(左)和最終結束戰爭的總統多明戈.聖馬利亞.岡薩雷斯(Domingo Santa María González182489年)(右),兩人皆從屬於自由黨

    那麼智利軍隊所表現出的的戰鬥力為何如此強大呢?在國家凝聚力方面,秘魯和玻利維亞在從西班牙殖民統治下獨立到與智利開戰前的這段漫長時間,兩國的統治階級未能使各民族之間的矛盾消解,未能提高國家和民族凝聚力,也未能使國家政局穩定。而智利在這些方面則大大優於這兩個國家。由於秘魯政府長期執行民族壓迫政策,白人、麥士蒂索人(印歐混血人)、黑人、華人和印地安人原住民之間充滿了矛盾和衝突。這使得秘魯這個國家四分五裂,毫無凝聚力可言。而玻利維亞政府甚至長期依賴印地安人交納的「貢金」來維持政府開支,這種貢金每年平均佔到玻利維亞財政收入的37%之多;梅爾加雷霍時期還非法強佔和拍賣印地安人的土地,導致了186971年的印地安農民起義,這進一步加劇了其國內的混亂以及經濟的蕭條。對印地安人的壓迫政策,使得玻利維亞無法形成合力對抗外敵。而智利有著強大的工人階級,他們富有紀律和熱情。戰爭期間大批智利工人志願加入了智利軍隊,增強了軍隊戰鬥力。智利全國的一致對外甚至到了任何對於戰爭或軍事領導人的負面報導都將被禁止或罰款拘留的地步。有記者曾在戰地慰問傷員,向戰地的秘魯傷員和智利傷員拋出同樣的問題:「你為誰而戰?」秘魯傷員都是回答為他們的上級和總統而戰,而智利傷員的回答則是:「為祖國而戰。」

    37.jpg
    智利軍隊直抵利馬城下

    38.jpg
    188178日的情勢圖,智利軍隊駐守在利馬城

    PER7a-Helicopter-View-Lima.jpg
    現今的秘魯首都利馬

    10、戰爭結果與三國後續

    最終,智利贏得了對秘魯和玻利維亞的絕對性勝利。188310月,秘魯和智利政府在利馬北郊的安孔城簽訂《安孔條約》Treaty of Ancón。根據該條約,秘魯需將塔拉帕卡地區割讓給智利。而後簽訂的《利馬條約》Treaty of Lima則規定秘魯的塔克納和阿里卡由智利佔領10年,之後透過全民公投決定其歸屬(最終公投結果顯示塔克納回歸秘魯,阿里卡則併入智利),秘魯還需支付1000萬披索作為戰爭賠款。18844月,玻利維亞與智利在瓦爾帕萊索簽訂了停戰協定,實際上承認了智利對玻利維亞沿海地區的佔領。戰爭傷亡情況:玻利維亞:5279人戰死;秘魯:12934人戰死;智利:2791人戰死。

    戰敗的秘魯和玻利維亞受到了空前沉重的打擊。對秘魯來說,這是一場恥辱的失敗,使政客的名譽掃地。條約簽署後,秘魯立即陷入了內戰當中。188512月,卡塞雷斯Andrés Avelino Cáceres最終擊敗伊格萊西亞斯派等各股勢力並於18866月當選秘魯總統,秘魯的內亂才算終結。18848月,當最後一批智利佔領軍撒離秘魯後,秘魯在經濟和政治上已經瀕臨破產。從經濟來看,這場戰爭對秘魯是一次毀滅性打擊。除了失去了盛產硝石的領土以外,秘魯大部分已勘探的礦產類蘊藏都已抵押給歐美各大商業銀行;秘魯的工業體系也被戰爭破壞了。因此國家財政收入驟降到600萬美元,僅能達到戰前的三分之一,外債卻因此高達1.5億美元——如此沉重的債務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中都阻礙著秘魯的進一步工業化發展。

    39.jpg
    安德烈斯.阿維利諾.卡塞雷斯(18361923年),188690年任秘魯總統,秘魯戰後秩序的恢復者

    直到1904年,玻利維亞和智利才正式簽訂和平條約。懾於智利強大的軍事壓力,玻利維亞放棄了原本堅持的必須獲得一個太平洋港口的要求,同意割讓在硝石戰爭中既已被智利佔領的全部土地。玻利維亞喪失了安地斯山脈與太平洋沿岸之間的全部沿海領土,變成了一個沒有出海口的高原山地內陸國,嚴重地影響了其後續工業化和經濟的發展——玻利維亞的經濟水平從此開始逐漸落後於周邊國家。戰爭結束後直至今日,玻利維亞從來都沒有放棄索要出海口的要求。為了重獲出海口,玻利維亞在接下來1個多世紀的不斷在國際外交場合向智利施壓,但從未有過實質進展。

    40.png
    硝石戰爭後秘魯和玻利維亞被智利佔領的領土

    根據《安孔條約》和《利馬條約》,智利則得到了太平洋沿岸原屬玻利維亞的盛產銅礦和硝石的領土。此後,作為戰勝國的智利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硝石儲備,成為美洲唯一的天然硝石出口國和世界上最大的硝石出口國,進入了所謂的「肥料時代」Era de los Fertilizante和「硝石礦高潮時代」Era declímax salitre。用於製造炸藥和化肥的硝石礦出口業直到20世紀20年代都在經濟上支撐著每屆智利政府對國土的開發。另一方面,憑藉著從硝石戰爭中奪取的領土,智利的國土面積拓展了三分之一,南北縱跨達到了史無前例的4350公里,像一把倚靠著安地斯山脈的利劍般懸掛在南美大陸西海岸。智利的國際地位也大大提升,被各國冠以「美洲普魯士」的稱號,最後成為與阿根廷和巴西並立的南美洲ABC三強國。6

    6:智利不僅是南美ABC三強國之一,2012年與烏拉圭更被列入高收入經濟體之一;而玻利維亞則是目前南美國家中經濟發展最差的國家之一

    41.jpeg
    今日的智利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 de Chile),是一座發達而繁榮的現代化都市

    42.jpg
    1895年日本從智利採購的巡洋艦

    參考資料:

    《劍橋拉丁美洲史.第五卷》【英】 萊斯利.貝瑟爾

    《美洲政治史綱.第二部》【美】 威廉.福斯特

    《百年戰火:美洲近世的小國與戰爭》閻京生、劉怡

    18791883年南美太平洋戰爭的回顧與思考》張寒

    Analysison The Nitre War18791883》中國知網.2015-06-01

    《南美太平洋戰爭對參戰國的影響》拉丁美洲研究.2015年-第5

    影片補充: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金幣 +30 貢獻 +10 體力 +10 愛心 +10 收起 理由
    arco + 30 + 30 + 10 + 10 + 10 內容精彩加分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簽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4-7-12 14:41 , Processed in 0.11054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