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回復: 0

烏克蘭大反攻前瞻:勝券在握,沒有懸念 /吉歌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奮鬥
    2024-11-6 02:18
  • 簽到天數: 20 天

    [LV.4]拿到工卡

    37

    主題

    63

    帖子

    387

    積分

    網站編輯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387
    發表於 2023-5-8 06:58: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中央視 於 2023-5-8 07:00 編輯

    看待事物必須以客觀的態度,也必須超越細節把握大局。去年我準確預測出:俄羅斯將對烏克蘭發動戰爭,而最終又必然戰敗。


    其關鍵在於兩點:第一,充分尊重基本事實;第二,嚴格遵守基本邏輯。

    那麼基本事實到底是什麼呢?


    事實是:去年短短一年,俄烏大戰卻已經過了四個階段,而俄羅斯三敗一平。


    第一階段是基輔閃電戰,俄羅斯傘兵和車臣特種部隊閃電襲擊基輔,最終被殲滅。  


    此戰普京輸在不符合閃電戰的條件,真正的閃電戰貴在猝不及防而不是實力碾壓。中國古代的項羽是閃電戰真正的創始人。其破釜沉舟,八萬擊敗四十萬秦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跡。後來一次更以三萬人擊敗劉邦的六十萬盟軍,該記錄至今人類無法打破! 俄軍在烏克蘭北東南三面調動大軍過於明顯,事前也被美方多次揭底,普京怎有不敗之理?  


    第二階段是基輔攻堅戰,俄羅斯以四十公裏的車隊強攻,最終損失慘重不得不撤離。   


    此戰輸在糧草不濟,最終竟然只剩下三天口糧。不攻下烏東至基輔的一些關鍵城市作為補給樞紐,卻想迅速強攻得手,這犯了兵家大忌。 烏克蘭借助堅固城池輕鬆防禦,加上得到西方先進防禦性武器,俄羅斯的坦克和裝甲車等反而成為了遊擊戰的活靶子。

      
    第三階段是烏東相持戰,俄羅斯充分發揮炮火優勢實行焦土戰術,取得緩慢但穩步的蠶食成果。

       
    由於烏東距離俄羅斯比之烏西的基輔較近,而且事前已經占據了頓巴斯部分地區作為樞紐,糧草、彈藥補給要比前面一戰要充分得多。加上普通炮火方面的優勢,和緩慢進攻的戰術,俄羅斯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俄羅斯拿下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思克,控製了盧甘斯克,補給更容易確保,有利於後續在東部發展;而烏克蘭奪回南方要塞蛇島,堪比二戰的“中途島”勝利,因為海上通道大體打通,十分有利於武器轉運和糧食出口。


    這一階段可以認為打平。


    第四階段是伊久姆奇襲戰,烏克蘭采取“聲南擊東”的策略,猝不及防奪取了伊久姆這個戰略要地。


    觀察地圖可知,此處是人員物資的轉運樞紐。“得伊久姆者得烏東”,這句話是沒錯的。打個比方,堪比中國三國時代的荊州。丟了荊州,連英明神武的諸葛亮也只有“七出祁山身先死”了。


    此次奇襲戰絕對可以是戰爭史的教科書範例,它如一記重拳,一下就把俄軍打成一片散沙。至此,北、東、南三個方向俄軍首尾難以兼顧,物流也必須繞著走,苦處難以言表。而占據此地,烏克蘭軍隊可以從北、東、南三個方向進行選擇性打擊,戰術靈活性更佳了。


    奪取了伊久姆,烏克蘭其實已經取得了整個戰爭的決定性勝利,俄軍剩下的只是垂死掙紮而已。至此,俄烏戰爭的主體其實已經結束了。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早已了然於胸。


    據俄新社11月4日報道: 【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令,將允許對重刑犯進行征召。報道稱,作為動員的一部分,將允許征召因嚴重罪行而未被定罪或尚未定罪的公民服兵役。相應的文件已發布在法律信息的官方網站上。】


    讓重刑犯參戰,任何一個有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那是真正的垂死掙紮和黔驢技窮了。四戰三負一平,加上墮落到征召重刑犯的地步,即便大部分堅定的俄粉也應該知道大勢已去。


    普京動用了有爭議的“軍事犯罪集團”瓦格納和重刑犯,這些人堪稱“亡命之徒”。如果能發揮它們剽悍力量,以閃電戰反奪伊久姆,那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那麼新的基本事實又是什麼呢?

      
    事實是:苦戰損失慘重,連巴赫穆特一座城市都拿不下來,只能占領大部分。

      
    這說明俄軍完全沒有攻堅能力,只有被動挨打的地位。如此狀況,想守也是必然守不住的。俄羅斯四敗一平,只守難攻,請讀者們回顧一下人類戰爭史,在類似情況下有幾次能扭轉戰局?概率可謂微乎其微。


    除了看清楚基本事實,也可以依據邏輯進行內在分析。我曾經在在《烏克蘭奪回“中途島”,並透射勝利曙光!》進行了相關分析,這是關於第三階段烏東相持戰。


    【第一,俄軍成果很不理想,暴露重大心理疾病。

       
    能占領城市固然是一個成果,但更關鍵的還是在於消滅有生力量。俄羅斯軍隊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應該實現挺俄粉心目中的“包餃子”,因此聚殲至少幾萬烏軍才是真正的目標。但即使按照俄羅斯軍方的通報,兩周時間狂轟濫炸只導致約5500名烏軍傷亡,這對十幾萬正規烏軍而言仍然是很有限的損失,所以距離真正的任務實在差距太遠。

      
    其實確切而言,緩慢進攻不算真正的正確,而是“該慢的慢該快的快”。正面攻擊該慢,可穩紮穩打,不可打草驚蛇;而迂回斷後應該快,必須快如閃電,卡住對方去路,如此方可將對手囊括。俄軍由於腐敗深重、膽怯畏戰,加上指揮失誤,因為無法完成迅速兩翼包抄、斷後吞吃的理想效果。

      
    而反觀烏克蘭軍隊,其戰術能力確實很高,以半防禦戰半遊擊戰的模式與俄軍周旋。當俄羅斯的炮火過於猛烈時就先行撤離,占據製高點布下炮火陣地,待俄軍步兵入城後反過來狂轟濫炸。而夜晚,憑借歐美提供的夜視設備,又反攻控製部分據點。如此雖然丟失了大部分陣地,但形成了反複拉鋸的形勢,達到了消耗俄軍和贏得時間的效果。俄軍雖然獲得進展但不勝其擾損失也不小,而烏軍在消耗戰後兩次揚長而去,這實際是俄羅斯的失敗。   


    事實上,烏克蘭軍隊的頑強在基輔戰役乃至馬裏烏波爾等戰役中就得以充分體現。久而久之發展到現在,俄軍的膽怯畏戰恐怕已經成為內傷,這種心理疾病在後期的大決戰中可能導致迅速潰敗。  


    第二,俄軍焦土政策埋下隱患,內外夾攻將潰不成軍。

      
    俄羅斯在烏東實施焦土政策,必然激發大量民怨,無法進行長久有效統治。關於民心向背的巨大力量,一般容易為人低估,尤其被政府低估。因為統治者往往迷信軍事實力,而人民的爆發力有時可能是幾何級數的。  


    美國曾經派出50萬大軍攻打越南,軍事優勢毋庸置疑,但最終失敗溜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定程度上實行了焦土政策。一位美國越戰將軍說,“我們每殺死一個越共,就製造出另外一百個越共”。焦土政策是下下之策,所謂“失民心者失天下”,俄羅斯的失敗是必然的。  


    從歷史上看,美國政府往往在判斷真實民意上犯錯。讓我們考察一下前面的阿富汗戰爭:6萬塔利班遊擊隊戰士,11天擊敗30萬阿富汗正規政府軍,而且幾乎兵不血刃。這創造了戰爭神話。美國參聯會主席米利和國防部長奧斯丁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說:“據我所知,沒有任何報告預測到,一支30萬人的安全部隊會在11天內潰散”。顯然,無論是軍事領袖還是專家們,都已經完全傻眼了,眼鏡打碎了絕對有千百副。

    就從這次烏克蘭戰爭,中、美、德、俄四大國,起初都判斷烏克蘭將在閃電戰中迅速失敗。中國習近平要求僑民等出示中國小國旗,美國拜登提議澤連斯基流亡,德國送了三千個頭盔被譏笑應該送三千個枕頭。但事實證明澤連斯基判斷對了。這應該不完全是勇氣,還有一個對真實形勢的判斷。

    這次澤連斯基計劃在年底前結束戰爭,很可能也是正確的。而西方國家可能又犯了低估烏軍和烏克蘭人民的錯誤,因而傾向於持久戰。

    8月份烏克蘭軍隊整備完畢將進入大反攻。而彈藥大量耗損、精疲力盡的俄軍的防守能力又如何呢,這可和進攻是有所不同的。俄軍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也無法像烏軍那樣有效展開遊擊反擊,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被城內人民和城外烏軍裏應外合而一敗塗地。 】

    近期有一些烏克蘭或俄羅斯武器不足的報道,其實在我看來都早夠用了,叫窮都是想索取更多物質支持而已。

    伊久姆奇襲戰,就是最好的說明。需知,戰爭的核心要素不在於武器而更在於人心,人才是決定性的力量。原油暴跌,瓦格納內訌,俄國內也是火光連連,搞不好是國內人民在反抗。俄羅斯軍心民心皆失,外部被深惡痛絕,內部也有不穩,焉有不敗之理?

    烏克蘭方面看,烏軍如果急於求成,在去年秋冬發起大反攻,那因為氣候不佳和戰備不充分,或許還有挫折。而在今年夏秋之季發起,各國支援陸續全面兌現,可謂各方面都到位了。勝券在握,戰爭已經沒有懸念。

    下面是該考慮“俄羅斯二月革命”的事了。




    奮鬥的我來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4-11-20 20:58 , Processed in 0.1106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