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5-4-12 17:40 編輯
2020-11-28 20:56:17 來源:燃燒的島群
1942年6月4日10:22,太平洋戰爭中最具決定性的5分鐘終於來臨。3個美軍艦載俯衝轟炸機中隊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將炸彈投向赤城、加賀、蒼龍號航母,引起熊熊烈火。復仇心切的山口多聞命令碩果僅存的飛龍號航母抵近攻擊,雖然重創了約克鎮號航母卻也自身難保,掃尾戰隨後展開。至此,美軍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一舉摧毀了作為日本戰略矛頭的南雲機動部隊主力。
重錘悄然而至
中途島海戰戰至6月4日10:22,美軍對南雲機動部隊發動的7波攻擊完全以失敗告終(包括即將失敗的VT-3魚雷突擊),出擊部隊輕則七零八落、重則全軍覆沒,短期內喪失了戰力(見)。現在機動部隊的零戰正在東南方向低空屠殺VT-3速度緩慢的TBD機群,其攻擊已經不可能奏效,因此對機動部隊形成實質威脅的只剩下企業號的VB-6、VS-6和大黃蜂號的VB-3這3個俯衝轟炸機中隊。只要挺過這波攻擊,南雲機動部隊就可以從容地放飛齊裝滿員的第2攻擊波,給位置已經暴露的美軍特混艦隊以毀滅性打擊。但是,這一幻想於10:19被飛龍號航母上一名姓吉田的瞭望哨兵的嘶吼打碎:他看到美軍SBD機群正準備從高空向毫無防備的加賀號航母俯衝!
符合傳統「命運5分鐘」說法的畫作(Griffith Baily Coale作於1942);部分美軍飛行員當時也誤判甲板上停滿飛機,造成了這一錯誤印象
大部分軍迷對接下來的一幕再熟悉不過:甲板上停滿艦攻、艦爆的日軍航母應聲爆炸、日軍軍官對於攻擊波只要5分鐘就能起飛捶胸頓足……這個片段是主要來自淵田美津雄回憶錄的所謂「命運5分鐘」,此後在各種書籍、繪畫和電影中反覆上演。但是,歷史學家們經過考證已經完全證明事實與此大相徑庭。正如前篇所說,由於美軍魚雷機反覆發動攻擊,日軍被迫將甲板用於升降戰鬥機,第2攻擊波的艦攻、艦爆還完全停在機庫裡,需要至少30分鐘才能起飛!此時,4艘日軍航母甲板上只有少數補充油彈的零戰。不過,即將開始的美軍俯衝轟炸的確有「決定命運」的效果,而且其跌宕起伏之過程頗有命運之感。
反駁淵田美津雄說法最直接的證據:此前B-17轟炸時飛龍號甲板空無一機
美軍方面,約克城號的整個艦載機大隊於10:03從東南方向抵達目標上空,VF-3立即掩護VT-3從低空進行魚雷突擊,同時VB-3中隊長麥斯威爾.萊斯利上尉(Maxwell F. Leslie)帶領17架SBD從高空飛向東北方向的蒼龍號航母。相當幸運的是,企業號艦載機大隊長韋德.麥克拉斯基少校(C. Wade McClusky)也於10:02,帶領威爾默.加拉赫上尉(Wilmer E. Gallaher)的VS-6和理查.貝斯特上尉(Richard H. Best)的VB-6共33架SBD,從西南方向抵達南側的加賀號和赤城號航母上空。
其實,這兩支打擊力量同時抵達戰場純屬巧合,而且雙方的飛行和攻擊過程也都一波三折。首先,VB-3剛剛安裝的新型電子炸彈保險解除裝置設置錯誤,啟用時會提前投下炸彈,因此包括萊斯利座機在內的4架SBD誤將炸彈投入海中,萊斯利及時命令其餘機組改用手動解除才保住其炸彈。即便如此,萊斯利還是決定讓失去了炸彈的SBD參加俯衝,為保有炸彈的SBD分散火力。
企業號機群方面,麥克拉斯基於9:20抵達預判的目標海域,但是此前機動部隊連續進行的規避機動早已改變了航向,之後30分鐘內麥克拉斯基只看到了茫茫大海。沮喪的麥克拉斯基十分清楚,如果搜索至10:00還未能發現敵艦,機群就必須返航。幸運的是,他在9:55發現了獨自航行的嵐號驅逐艦,立即判斷這艘驅逐艦是要返回機動部隊,因此帶隊隱蔽尾隨。這艘驅逐艦此前被派去壓制鸚鵡螺號潛艇才脫離機動部隊,因此鸚鵡螺號看似失敗的魚雷攻擊反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關鍵作用。7分鐘後的10:02,麥克拉斯基興奮地用無線電向TF16指揮官斯普魯恩斯少將報告:「我是麥克拉斯基。已發現敵軍!」(This is McClusky. Have sighted the enemy)
1940年的嵐號驅逐艦,正是這艘驅逐艦將企業號的SBD引向了機動部隊
「命運5分鐘」:致命的俯衝轟炸
10:22,加賀號航母甲板和艦橋上的幾乎全體軍官、瞭望哨兵異口同聲地喊道:「敵,急降下!」此時撲向加賀號的明顯是一群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因為他們的俯衝角度接近90度,而且這是一個30架SBD組成的強大機群。加賀號立即開始進行規避機動,同時高射砲手們拼命開火,儘管日軍高射砲性能和火控水準非常低下,加賀號的砲手們還是取得了整場戰役中日軍高射砲對SBD的唯一戰果。加賀號的這些措施取得了成果:美軍打頭陣的三機編隊紛紛將炸彈投入了水中,未能取得命中,但是加賀號的好運也到頭了。
描繪美軍俯衝轟炸的作品(John Hamilton作品)
由VS-6中隊長加拉赫上尉駕駛的SBD第4個投彈,準確地將1枚500磅炸彈投向了加賀號的甲板,也取得了中途島戰役中美軍對日軍機動部隊的第一次命中。隨後,7號機的500磅炸彈直接洞穿了前部升降機,在裝滿了飛機、炸彈、魚雷、航空燃油的機庫中爆炸。接下來,第3枚500磅炸彈不偏不倚地命中了加賀號狹小的艦橋,瞬間炸死了包括艦長在內的大部分高級軍官。最後,1枚1000磅炸彈落在了艦體正中央,將飛行甲板炸了個粉碎。這4枚炸彈的綜合效果極為致命,讓加賀號航母立即開始原地打轉並且熊熊燃燒。
二戰期間美軍憑藉飛行員報告製作的描繪這場決定性俯衝轟炸的全景模型
在機動部隊的北側,蒼龍號的瞭望哨於10:24突然報告發現1架SBD;蒼龍號還應對不及之時,另外16架SBD也從三個不同方向拍馬殺到、投下炸彈。VB-3飛行員投下的13枚炸彈當中,3枚1000磅炸彈給蒼龍號造成了致命性的打擊。其中第1枚恰好命中了塗在艦橋前方甲板上的日之丸,當即炸碎了甲板。第2枚直接洞穿了飛行甲板中部,鑽入機庫內爆炸;第3枚也洞穿了飛行甲板後部,鑽入機庫爆炸。這兩枚1000磅炸彈不僅引爆了塞滿機庫的飛機、航空燃油、炸彈、魚雷,還直接摧毀了鍋爐。至10:30,蒼龍號已經失去了動力、燃起大火,並且即將開始連環爆炸。
至此,7位美軍飛行員瞬間使加賀號和赤城號航母失去了戰鬥力,但是決定了戰役勝負的卻是VB-6中隊長理查.貝斯特上尉,電影《決戰中途島》的主人公。企業號的VS-6先於VB-6抵達戰場,因此按照慣例VS-6應該攻擊距離更遠的赤城號。但是大隊長麥克拉斯基少校原為戰鬥機飛行員,對俯衝轟炸的戰術條例並不熟悉,因此由他率領VS-6轟炸加賀號、VB-6轟炸赤城號。然而,麥克拉斯基和貝斯特同時按下了無線電呼叫按鈕,因此雙方互相沒有收到對方的指令,結果VS-6和VB-6一窩蜂地撲向了加賀號航母。如果美軍就此放過了赤城號,南雲二打三的戰役結果就難以預料了,尤其是因為村田重治少佐率領的赤城號艦攻隊水準天下無雙;正是他們在珍珠港對戰列艦大道外側展開了致命的攻擊,而美軍各艦載機大隊均已七零八落。
值此關鍵時刻,貝斯特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戰機,命令手下飛行員改為攻擊赤城號,不過只有貝斯特自己、愛德溫.克勒格爾中尉(Edwin J. Kroeger)和弗雷德里克.韋伯少尉(Frederick T.Weber)組成的三機編隊及時改出。好在赤城號發現這3架SBD的時已經為時過晚,高射砲火也十分微弱,3位美軍飛行員迅速投下炸彈。克勒格爾和韋伯的炸彈遺憾地失之毫釐、落入水中,但是堅持到最後一刻才投下炸彈的貝斯特將這枚至關重要的1000磅炸彈投進了飛行甲板中部的升降機井,在掛滿魚雷、加滿燃料的九七艦攻之間轟然爆炸。此時的時間是10:26,中途島戰役的勝負、乃至美日兩軍的戰略態勢和太平洋戰爭的進程都在過去的5分鐘內被決定了。
描繪日軍航母遭到轟炸起火的畫作(Robert Benny 1943年作)
不過,美軍也為這場歷史性的突襲付出了相當代價。企業號一共損失了21架SBD,其中絕大部分都因為燃料耗盡而在水上迫降,約克鎮號也有2架SBD在水上迫降,好在大部分飛行員都被救起。至此,TF16和TF17的3個航母艦載機大隊已經在6月4日當天上午的攻擊中損失了12架F4F、21架SBD和多達37架TBD,還有大量飛機遭到重創、失去戰鬥能力,攻擊力遭到了嚴重削弱。
日軍方面,等到美機揚長而去之時,加賀號和蒼龍號已經無可救藥。加賀號的上層甲板人員幾乎全部死亡,損管系統徹底癱瘓,不久之後就連續爆炸7次、上方升起了蘑菇雲!蒼龍號機庫被劃分為3個獨立區域以隔絕大火,但是3枚炸彈恰好分別命中了這3個獨立區域,造成無法控制的大火,日軍只好於10:43在加賀號失去動力後棄艦。赤城號的情況起初要好很多,但是從10:42開始,美軍近失彈在水中爆炸造成的衝擊波開始導致主舵失靈。11:35,赤城號的航空燃油庫突然爆炸,下午15:00再次嚴重爆炸,赤城號最終無法挽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攻擊榛名號戰列艦未果、但是陰差陽錯之下立下大功的鸚鵡螺號潛艇於13:59再次潛入機動部隊中間,向癱在水中的加賀號發射了4枚魚雷,艇長布羅克曼少校認為命中1雷。但是不可思議的事實是:其中1枚魚雷卡在發射管中、2枚射失、最後1枚命中目標卻未能引爆!
錯誤描繪鸚鵡螺號擊中加賀號的全景模型(實際上並未命中) 儘管一彈未中,但是起到了重大作用的鸚鵡螺號艇長布羅克曼少校戰役結束後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
飛龍反擊
從10:54至10:58,二航戰司令山口多聞少將終於讓碩果僅存的飛龍號航母放飛攻擊波,但是此時飛龍號僅能派出區區18架九九艦爆和6架零戰,由艦爆隊長小林道雄大尉率領。日軍最新的偵查情報來自於築摩號重巡洋艦的5號偵察機,這架飛機報告了以約克城號航母為核心的TF17位置;另一架此前起飛的彗星艦載偵察機同時發現了實力更強大的TF16,卻由於無線電失靈而無法彙報,因此小林道雄率隊撲向了約克鎮號航母。直至13:00,日軍才通過審訊俘虜瞭解到美軍2個特混艦隊、3艘航母的參戰兵力,並且旋即將俘虜殺害。
大受打擊的南雲忠一於11:27率領機動部隊指揮部從赤城號航母轉移至長良號輕巡洋艦。但是此時他和山口多聞都頭腦發熱地決定率領機動部隊剩餘實力突向美軍航母的位置,力求以飛龍號艦載機破壞其起降能力,再以水面艦艇將其摧毀。山本五十六於12:15獲知機動部隊損失情況後也像一個瘋狂加注的賭徒,命令瑞鳳、鳳翔號輕型航母向南雲忠一靠攏;遠在阿留申方向的4航戰隼鷹、龍驤號輕型航母南下;栗田健男的支援隊以重巡洋艦砲擊摧毀中途島機場;主力部隊全速加入戰鬥。不過,連續追蹤TF17的日軍偵察機發現弗萊徹少將明顯無意與日軍進行水面交戰,而是在向東航行。回過頭來審視戰局,日軍最合理的戰術應當是保全最後具備戰鬥力的飛龍號航母,以航程優勢與美軍周旋。哪怕是以水面部隊繼續發動決戰,也需要飛龍號收容空中的零戰來提供空中掩護。
無論如何,現在能夠給美軍造成直接威脅的只有飛龍號的攻擊波,但是在飛行途中6架零戰又按捺不住地攻擊返航途中的美軍SBD,留下九九艦爆獨自突擊。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6架零戰竟然未能擊落任何美機,反而自身一損一傷。11:52,約克鎮號的雷達引導20架F4F前去攔截日軍九九艦爆,以迎頭攻擊立即擊落11架,隨後又以1架F4F為代價擊落了3架姍姍來遲的零戰。
正上方的一架九九艦爆準備轟炸約克鎮號,左側另一架似乎即將墜海
然而,避開了F4F攔截的7架九九艦爆展開了極為準確的俯衝轟炸。其中1號機被美軍四聯裝1.1英吋高射砲打得領空散架,但是其242kg高爆炸彈正好炸毀了將其擊落的高射砲位,雙方竟然同歸於盡!2號機同樣被擊落,炸彈落入水中,3、4、7號機投失炸彈後紛紛撤回母艦。然而,5、6兩機投下的250kg穿甲彈分別擊穿了中部飛行甲板和前部升降機,在機庫中爆炸。也就是說,7架參與進攻的九九艦爆共取得了3發命中和4發近失的驚人成績,可見日軍飛行員技術之高超。然而,出擊的飛龍號機群只有4架九九艦爆和3架零戰返航,其中各1架損傷過重失去了戰鬥力,小林道雄大尉則葬身大海。美軍方面,儘管約克城號當時燃起了大火,但是技術嫻熟而且設備先進的損管隊員立即撲滅了大火,使約克城號恢復了起降能力。
搶救被炸彈所傷的人員,前方就是一座四聯裝1.1英吋高射砲砲位
不過,由10架九七艦攻和6架零戰組成的飛龍第3攻擊波終於經過漫長拖延後,於13:30在艦攻隊隊長友永丈市大尉的帶領下騰空而起。此時友永丈市的微弱攻擊隊完全無法與他早晨率領的108機龐大機群相提並論,而且友永座機的油箱仍在漏油,這意味著他將無法返航。不久之後的14:09,跟蹤了TF17許久的築摩5號偵察機終於被2架F4F發現並擊落,3名機組成員無一生還,日軍也因此失去了最直接的情報來源,因而再次撲向了約克鎮號。
從13:55開始,約克鎮號的雷達早早就發現了日軍機群,立即派出16架F4F準備截擊。14:34,友永丈市發現了此時已經恢復戰力的約克鎮號,下令分為兩組夾擊敵艦。友永丈市的五機小組立即遭到突襲,2架F4F在首次攻擊中就敲掉了1架九七艦攻,但是也被「黃雀在後」的零戰擊落。隨後,更多F4F擊落了剩下的4架九七艦攻,其中VF-3中隊長薩奇少校親手擊落了勉強投下魚雷的友永座機,取得了他當天的第4個,也是戰爭中的最後一個戰果。
描繪九七艦攻攻擊約克鎮號的畫作(John Hamilton作品)
然而,另外一個五機小組得到了零戰的拼死護衛:2架零戰首先以被擊落為代價纏住了3架來襲的F4F、另外1架零戰則擊落了1架冒險起飛的F4F戰鬥機,為九七艦攻掃除了障礙。抵達攻擊位置的5架九七艦攻抓住機會發射魚雷,除了1架九七艦攻魚雷卡住未能發射外,其餘4枚魚雷當中2枚命中,造成大量海水湧入約克鎮號前部發電室、切斷了全艦電力,還卡死了船舵,並且在17分鐘內就造成了23度的嚴重傾斜。15:00,約克鎮號下達了棄艦命令。日軍方面只有5架九七艦攻和4架零戰返回航母,其中只有3架九七艦攻和1架零戰還具備戰鬥力。不過,飛龍號的末日也即將到來。
這架九七艦攻飛過約克鎮號20mm高射砲前方,左側機翼已經微微冒煙
飛龍之死
日軍艦攻飛行員們回報他們擊中了1艘「完好無損」的航母,因此山口多聞以為此時他手下的飛行員們已經重創或擊沉了2艘航母,與美軍處於1比1的實力對比。然而,利根4號機於15:50「發現2艘完好航母」的報告打碎了這一幻想,此時山口多聞才開始考慮撤退。但是一切已經為時過晚,因為1架VS-5的SBD早在14:30就發現並報告了飛龍號航母的位置。15:25,VB-3、VS-6、VB-6 3個中隊剩下的共26架SBD在VS-6中隊長加拉赫上尉的率領下從企業號的甲板上起飛,大黃蜂號也在一番拖延後放飛了16架SBD。謹慎的斯普魯恩斯少將將全部F4F都留了下來用於保護艦隊,其中執行警戒任務的F4F於16:33終於趕跑了利根4號機,並擊落了利根3號機。
6月4日中午的SBD,來自約克鎮號的VS-5中隊;正是這個中隊發現了飛龍號
直至此時,山口多聞還試圖以手中的5架九七艦攻、4架九九艦爆和1架緊急改作艦爆用的彗星艦偵發動最後一擊。但是,加拉赫於16:45發現了飛龍號航母並下令進攻,隨後於16:58帶隊展開俯衝,為飛龍號敲響了喪鐘。沒有雷達的日軍於17:01才發現美機,13架空中警戒的零戰和高射砲瘋狂開火、擊落了2架SBD,卻無力阻止美軍轟炸。前幾架SBD投彈未中後,由德威特.沙姆韋上尉(DeWitt W. Shumway)暫時指揮的VB-3突然超過了貝斯特的VB-6,迫使後者重新整隊俯衝。然而,沙姆韋先拔頭籌,以1枚1000磅炸彈命中飛龍號艦首的日之丸,包括貝斯特在內的3名飛行員也以1000磅炸彈命中相同位置,徹底炸碎了飛龍號前部艦體、前部升降機和前部機庫中的19架零戰。
次日早晨鳳翔號艦載機拍攝的飛龍號「遺照」,可見艦首已經完全被炸毀
美中不足的是,同一編隊內的幾架SBD轟炸榛名號戰列艦未果,大黃蜂號的SBD也未能命中利根、築摩號重巡洋艦。分別從中途島和夏威夷起飛的各6架B-17則在17:42發動了6月4日當天美軍的最後一場空襲,但是B-17的水準轟炸仍然一無所獲,反倒是其自衛機槍摧毀了飛龍號上的1座高射砲。
隨著夜幕降臨,南雲機動部隊已經再無翻盤可能,絕望地在空中盤旋的零戰一架架燃料耗盡落入水中,4艘航母也一一滑向滅亡。蒼龍號首先於19:13被驅逐艦擊沉處分,艦上1103人當中711人死亡;加賀號也緊隨其後於19:25被驅逐艦擊沉處分,艦上811人死亡;赤城號則堅持到次日早晨5:20才被擊沉處分,艦上267人死亡。比起另外3艘航母,飛龍號的損管工作其實頗有成效,火勢一直在控制之下,但是隨著全艦於21:23喪失電力,損管工作難度驟增。23:58,飛龍號上突然發生爆炸,此後大火也蔓延開來。其實飛龍號仍有拯救可能,但是心灰意冷的山口多聞於2:30下令棄艦。他於3:15召集全體艦員舉行了空洞無謂的告別儀式,讓船員高呼三聲「萬歲」並高唱「君之代」,隨後以「一起欣賞今晚的月色吧」同意艦長加來止男大佐一起留下來與艦同沉的請求。最終,飛龍號於5:10被驅逐艦擊沉處分,但是到了9:10才最終沉沒,艦上392人死亡,還有不少艦員被留在艦上,後來被美軍俘獲。山口多聞並未提前報告南雲忠一,以至於正在安排全力搶救飛龍號的南雲忠一接到報告後錯愕不已。
《提督的最後》:日本描繪飛龍號棄艦的繪畫,正中者為山口多聞
幻滅與追擊
自從約克鎮號宣佈棄艦以來,TF17指揮官弗萊徹少將就大度地將戰役指揮權讓渡給了TF16指揮官斯普魯恩斯少將,後者則於19:15回收攻擊波後明智地決定暫時撤退,避免遭到日軍水面艦艇攻擊,隨後在安全海域來回游曳以達到掩護中途島的目的。
此時,南雲忠一如夢初醒、認識到戰鬥已經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因此命令機動部隊向西北方向後撤來爭取保全飛龍號。然而,山本五十六仍然在做著以水面艦艇展開夜戰的春秋大夢,竟然在22:55將南雲忠一解職,令其負責2艘尚未沉沒的航母和擔任護衛的驅逐艦,改由近藤信竹中將指揮機動部隊剩餘戰鬥力量。但是等到午夜日軍艦艇還根本不見美軍蹤影,山本五十六這才接受了現實,命令取消佔領中途島的行動,同時拒絕了參謀渡邊安次中佐和黑島龜人大佐在次日晝間以主力部隊直接砲擊中途島的瘋狂計畫。6月5日白天,主力部隊鳳翔號輕型航母的艦載機在惡劣海況下強行起飛,終於從空中與南雲部隊建立了聯繫,隨後引導兩支部隊合兵一處。但是直到此時,山本五十六還不願退兵,而是再次寄希望於當晚靠近美軍展開夜戰,以水面艦艇反敗為勝。
但是,栗田健男的支援隊在接到撤退命令時距離中途島僅剩90公里,而且立即陷入了麻煩。6月5日凌晨2:30,正在轉向的支援隊突然發現美軍河豚號潛艇(USS Tambor),最上號重巡洋艦和三隈號重巡洋艦在慌亂之下發生碰撞,前者的航速驟減至12節。於是,栗田健男下令三隈號留下護衛,艦隊主力全速撤退。除此之外,奉命砲擊中途島機場的伊-168號潛艇沒有收到行動取消的命令,獨自於1:20以甲板砲展開砲擊,但是在岸防砲的還擊下被迫下潛。美軍方面,河豚號潛艇根本沒能展開攻擊,而且遲遲未能將情報傳回,以至於斯普魯恩斯直到6:00才搞清楚情況,河豚號艇長也因此在戰役結束後遭到撤職。
接到情報後,中途島航空大隊立即派出PBY搜索,終於在6:30發現了最上號和三隈號,半小時後VMSB-241的6架SBD和6架SB2U飛抵目標位置展開攻擊。在前一天的戰鬥中,VMSB-241的中隊長和執行軍官先後陣亡,因此馬歇爾.泰勒上尉(MarshallTyler)成為了兩天內的第3任中隊長。在隨後的戰鬥中,理查.弗萊明上尉(Richard E. Fleming)在堅決攻擊時壯烈犧牲於日軍高射砲之下,而且當時有人認為他駕機撞向了敵艦,因此被追授榮譽勳章。然而,飛行員們的勇氣並不能彌補飛機的落後和飛行員技術的生疏,竟然沒有1彈命中敵艦。8架B-17隨後於8:34從高空投下了多達39枚炸彈,仍然無一命中。
同時,斯普魯恩斯一度接到了「發現另一艘日軍航母」的報告,實際上是偵察機飛行員發現了還未沉沒的飛龍號。於是,至15:43斯普魯恩斯派出了三波共60架SBD前去攻擊,結果只找到了谷風號驅逐艦。這艘驅逐艦可謂大難不死,首先於16:36遭到5架B-17轟炸,無一命中;此後這60架SBD又在大黃蜂艦載機大隊長林少校的帶領下從18:08開始轟炸,卻仍然無一命中,還反被擊落1架SBD、另1架迫降海上。最終,5架B-17於18:45展開了中途島戰役中此機型的最後一次轟炸,但是結果仍舊令人沮喪,而且2架B-17還在歸途中燃料耗盡迫降,成為了戰役中B-17的唯二損失。至此,美軍在6月5日的追擊戰鬥未能取得任何戰果,極其令人失望。說句題外話,谷風號最終在1944年6月用完了好運氣,被美軍潛艇擊沉於菲律賓海域,獲救的艦員又隨浦風號驅逐艦再次被擊沉,最終無一生還。
不過,6月5日一整天都沒能逃多遠的最上號和三隈號於6月6日早晨6:45被執行偵查任務的SBD發現,其不清楚的無線電報告還被聽成了「1艘航母」。如臨大敵的斯普魯恩斯再次於8:00從大黃蜂號派出25架SBD,由林少校帶隊於9:50展開攻擊。運氣不佳的林少校並未轉運,其機群僅命中最上號2彈,自身卻被日軍高射砲擊落2架SBD。最上號的損管軍官十分專業,早在前日就說服艦長拋棄了全部魚雷和甲板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在1個小時內就撲滅了大火。
緊隨大黃蜂機群之後的是企業號的31架SBD、3架TBD和12架F4F,但是企業號大隊長麥克拉斯基已經負傷,因此改由約克鎮號被擊中後降落至企業號的VS-5中隊長華萊士.肖特上尉(Wallace C. Short)率領。12:11,肖特率隊集中攻擊了被誤認為戰列艦的三隈號重巡洋艦,其命中目標的5枚500磅炸彈使三隈號燃起大火,2枚近失彈的水下衝擊波也損壞了船體。13:58,三隈號沒有提前拋棄的魚雷突然被大火引爆,徹底炸飛了上層建築、震碎了船體!
15:00,大黃蜂號的23架SBD展開了最後一擊,艦長馬克.米契爾上校(Marc A. Mitscher)終於以飛機受損為由沒有讓表現不佳、運氣不濟的林少校帶隊。結果,大黃蜂機群命中最上號、三隈號重巡洋艦和荒潮號驅逐艦各1枚1000磅炸彈,造成了甲板上嚴重的人員傷亡,更加速了三隈號的沉沒。最終,最上號上90人陣亡、101人受傷,卻得益於損管得力而安全返航;荒潮號上包括轉移的三隈號人員在內共死亡37人;三隈號則在19:30沉沒,艦上888人當中700人死亡。
描繪美軍空襲最上、三隈和荒潮號的畫作(John Hamilton作品)
約克鎮悲歌
儘管約克鎮號早在6月4日15:00就被下令放棄,但是艦體情況至6月5日早晨奇蹟般地發生好轉,甚至連嚴重的傾斜都被基本扶正。於是,美軍派人於13:08重新登艦,並且由綠鵑號掃雷艦(USSVireo)拖曳前行,在6艘驅逐艦的保護下慢慢返回珍珠港,損管人員更是全面穩定了艦內損壞情況。在此時看來,已經在珊瑚海海戰中大難不死,並且經過奇蹟般的維修後參加中途島戰役的約克鎮號將再次創造一個損管奇蹟。
然而,指揮伊-168號潛艇的田邊彌八少佐殘酷地終結了這個奇蹟。6月6日早晨,伊-168耐心地潛行尾隨約克鎮號航母組成的艦隊,竟然躲過了全部6艘美國驅逐艦的聲納。13:31,伊-168終於進入了攻擊位置,田邊彌八抓住機會發射4枚魚雷後立即下潛。可能田邊彌八都沒能想到,這4枚魚雷即將取得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的主要戰果:其中1枚魚雷正中伴隨約克鎮號的哈曼號驅逐艦(USS Hammann)、引爆了船體中部的深水炸彈使其斷成兩截沉沒,艦上84人陣亡。另外2枚魚雷命中約克鎮號,立即使海水以無法控制的速度湧入艦體。憤怒的美軍驅逐艦對伊-168進行了連續3個小時的深水炸彈攻擊,一度令日軍艇員們陷入了絕望,但是最終這艘戰功卓著的潛艇死裡逃生回到日本,不過最終也在1943年7月被美軍潛艇擊沉。
描繪約克鎮號和哈曼號驅逐艦被擊中的模型
約克鎮號上的美軍損管人員終於無力回天,只好再次棄艦,但是頑強的約克鎮號出乎意料地堅持到6月7日早晨5:01才最終沉沒,遺憾之餘只有整場戰役中艦上只有57人陣亡這一數字還算令人欣慰。至此,約克城號的悲歌成為了盪氣迴腸的中途島海戰的最終樂章。山本五十六終於在6月7日早晨認清現實,意識到集結主力艦隊、攻略艦隊和機動部隊水面艦艇與美軍交戰的設想已無希望。黃昏時分,山本五十六最終下令撤退,結束了災難性的中途島海戰。不過,美軍也在當天遭受了戰役中軍銜最高的人員損失:陸航第7航空隊司令克拉倫斯.廷克少將親自率領一隊B-24轟炸機從夏威夷起飛追擊日軍,但是在索敵未果後返航時燃料耗盡,在海上迫降的過程中遇難。
東京時間6月5日晚,海軍斗膽將仍在進行的中途島海戰戰況報告給了裕仁天皇。儘管天皇裝腔作勢地表示體恤海軍官兵,安撫部隊情緒,他卻立即與海軍一同著手掩蓋慘敗的事實,甚至親自授予安藤紀三郎中將部長級權力來指揮封鎖消息的工作。因此,不僅普通日本國民和陸軍被蒙在鼓裡,就連內閣總理大臣東條英機都對戰敗的情況不甚瞭解。海軍向外宣稱又一次獲得了「大捷」:聲稱擊沉美軍2艘航母、1艘重巡洋艦和1艘潛艇,自身航母被擊沉、重創各1艘。
6月14日晚,日軍艦隊返回日本,在濃霧中垂頭喪氣地駛入柱島錨地。為了封鎖消息,日本海軍以極為可恥的方式對待生還的航母官兵。傷患被偷偷送進吳、佐世保、橫須賀3大軍港的秘密病房,與外界隔絕數月甚至1年,人數不足的醫務人員還常常羞辱受傷官兵,就連淵田美津雄這種佐級軍官也不例外。沒有負傷的官兵們在不准與家人通信、更不准回家探望的情況下,立即被派往南太平洋各偏遠島嶼駐防,大部分葬身戰場。與之大相逕庭的是,應當為中途島慘敗負最大責任的山本五十六和戰役的實際指揮者南雲忠一均未遭懲罰,後者繼續擔任重組後從第1航空艦隊改稱為第3艦隊的機動部隊司令,前者則繼續蠻橫地支配日本海軍戰略。
矛頭折斷:中途島戰役影響
在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一共被擊沉了4艘航母和1艘重巡洋艦,還有1艘重巡洋艦、1艘驅逐艦和1艘油船遭到重創,飛機損失257架,人員損失達到3057人陣亡、37人被俘,其中121人為機組成員。長久以來,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日軍最精銳的海航飛行員隨著航母被擊沉而死傷殆盡,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首先,陣亡的121名飛行人員當中74人死於空戰,與美軍轟炸沒有直接關係,而且121人陣亡的數字並不那麼嚴重。相比之下,從1942年4月到1943年4月日本海軍航空兵在南太平洋損失了多達2817架飛機及其大部分機組,這才基本輸光了戰前的精銳飛行員。與之類似,257架飛機的損失也沒有那麼嚴重。反而是721名熟練地勤人員的死亡相當無法代替,5航戰翔鶴、瑞鶴號航母的地勤人員水準無法與1、2航戰相比,日本海軍機動部隊艦載機放飛和回收速度再也無法達到中途島海戰中的水準。
實際上,4艘艦隊航母的沉沒才是中途島之戰最大的損失,而且產生了巨大的戰略後果。戰爭初期,機動部隊的6艘主力航母可以說是整個日本戰爭機器的尖利矛頭,其具備高度協同能力、機動性和打擊力的艦載機隊是一支可以輕易改變戰略態勢的關鍵打擊力量。中途島一役後,日本海軍僅剩翔鶴、瑞鶴兩艘主力航母,只能依靠在性質上完全不同的輕型航母加強機動部隊實力。因此,儘管日本海軍學習了中途島海戰的教訓,開始強調儘快放飛攻擊波、設計裝甲航母,但是日本海軍、乃至日本戰爭機器的絕對矛頭卻無法替代。要等到1944年,下一艘主力航母大鳳號才會服役,接下來雲龍、天城、信濃號航母才姍姍來遲,根本淪為了運輸船。矛頭折斷的後果就是日本海軍被迫取消包括MO、FS作戰在內的全部大型進攻行動,戰略選項只剩下局部繼續進攻、整體轉入防禦、依靠內線作戰優勢消耗盟軍實力的消極戰略,實則坐以待斃。
日本海軍第1機動部隊在戰爭最初半年中四處征戰,擔任戰略矛頭
美軍的損失包括1艘航母和1艘驅逐艦沉沒、145架飛機被毀、307人陣亡。然而,美國海軍起初並沒有認識到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戰果,而是慢慢分析才得出了這個結論。另外,直到戰爭結束美軍都無法想像到從中途島起飛的陸基攻擊機除了擊傷曙丸號油船之外,竟然沒有取得任何戰果,還長期認為是陸航B-17和海軍艦載機共同擊沉了日軍航母。不過,美軍從此得出的戰術結論是有道理的,即以航母攻擊敵軍陸基航空兵基地十分危險,因此美軍要等到1943年末至1944年初才嘗試以航母挑戰敵陸上航空基地。
美軍在戰時整理的中途島海戰過程,可見嚴重高估了戰果
戰鬥結束後,美軍也論功行賞、論過處罰。尼米茲、弗萊徹、斯普魯恩斯3位統帥獲得傑出服務勳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Medal)。戰役結束後,尼米茲繼續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和太平洋戰區司令,弗萊徹繼續指揮特混艦隊,但是在瓜島戰役期間因為過於謹慎被哈爾西撤換,斯普魯恩斯則擔任尼米茲的參謀長長達1年,深得尼米茲賞識,後被提拔為與老上司海爾賽平起平坐的第5艦隊司令。表現不甚理想的大黃蜂號艦長馬克.米契爾被調離一線,但是後來在所羅門群島前線指揮航空兵部隊表現出色,最終成為TF58特混艦隊司令。同樣表現不佳的林少校也被調回美國,但在戰後官運亨通成為海軍少將。
企業號艦載機大隊長麥克拉斯基少校榮獲海軍十字勳章(Navy Cross),傷癒後在戰爭末期成為科雷吉多號護航航母(USS Corregidor)艦長。中途島戰役中功勞最大的VB-6中隊長貝斯特上尉不幸在飛行過程中吸入有毒氣體,身患結核病,榮獲海軍十字勳章和優異飛行勳章(Distinguished Flying Cross)後退伍。在戰役中發揮神勇的戰鬥機王牌、VF-3中隊長薩奇少校榮獲了第2枚海軍十字勳章和傑出服務勳章,隨後調回美國訓練海航飛行員、制定戰鬥機戰術,最終於1967年以上將軍銜退役。為美軍占得先機的羅徹福特中校未獲勳章,而且出於保密原因等到1970年代他的功績才公諸於世。其餘大部分在戰鬥中犧牲或者表現出色的中隊長都被追授了海軍十字勳章,其中包括VMSB-241的亨德森少校。他的名字被用於命名中途島機場,還有瓜島上那座舉世聞名的「亨德森機場」。
毫無疑問,美軍贏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日軍遭受了一場慘痛的失敗,但是中途島之戰恐怕並不如經常宣稱的那樣徹底改變了戰爭結局。正如上文所述,就算日軍贏得中途島戰役也幾乎沒有可能攻佔夏威夷群島,更無法扭轉日美雙方根本性的戰爭潛力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美國軍民的戰鬥意志不動搖,那麼美軍在1944年的反攻無論如何都是日本海軍無法抵擋的。只要對比兩組資料即可:戰爭開始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共有3艘航母、9艘戰列艦、12艘重巡洋艦、8艘輕巡洋艦和50艘驅逐艦,除了航母居於劣勢外與日本海軍不相上下;但是在戰爭中,美軍各型軍艦僅選取一級作為代表,就新建了17艘艾塞克斯級艦隊航母、9艘獨立級輕型航母、4艘愛阿華級戰列艦、12艘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25艘克里夫蘭級輕巡洋艦和175艘弗萊徹級驅逐艦。而這些船隻大部分在1942年6月就已經在遠離戰場的美國本土開始建造,新型飛機等技術裝備的研發、生產也完全碾壓日本。也就是說,哪怕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役及之後的戰鬥中擊沉整支太平洋艦隊,只要美國人的反攻決心不變就還是可以打敗日本。從這種角度上講,太平洋戰爭的結局在珍珠港落下第一顆炸彈、甚至日本軍政高層乃至國民決定以掠奪擴張來挑戰世界秩序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不過,實力的優勢並不能直接帶來戰爭的勝利,而是那些在戰場上不顧犧牲與敵人奮勇作戰的將士們用智慧、意志與鮮血拼來了勝利。從這個意義上講,或許中途島戰役的「決定性」不在於多大的戰果,而在於冒死突擊的魚雷機機組、智取強勝的戰鬥機飛行員和技術高超的俯衝轟炸機飛行員們合力向同盟國軍民證明:他們有信心、有實力也有毅力徹底打敗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奪取最終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