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4-5-30 20:59 編輯
魯汶大學(KU Leuven【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簡稱KUL)是比利時最大的大學,擁有比利時國家大學的美譽,歐洲頂尖高等學府,也是世界著名大學之一。1425年由教皇馬丁五世下令建立,是全球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同時也是西歐「低地國家」(包括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中最古老大學。它創立於1425年,是一所擁有將近600年歷史的歐洲最古老的宗教大學。1968年起分為兩座大學,魯汶大學(荷蘭語原校區)和新魯汶大學(法語區),需要注意的是,官方譯名中無荷蘭語和法語的說法,目前魯汶大學及其英文譯名University of Leuven均指位於荷蘭語區魯汶市的KU Leuven(即荷語魯汶大學),分裂出的法語魯汶大學則稱為新魯汶大學。
魯汶大學
魯汶大學當今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近100多年來,它始終排名全球前20名。近50年來排名在第17位左右。它作為一所以國際為導向的大學,魯汶大學繼承了一個世紀來好客的傳統。得益於大學間學生與教師的緊密合作與交流,魯汶大學極大的促進了歐洲及至世界的文化與科學的發展和知識的傳播。現今魯汶大學在世界名校排行中為第17位(也有的機構將它排在第16位),在比利時乃至整個歐洲的學術界擁有絕對的權威。有著比利時國家大學的美譽的天主教魯汶大學是比利時最大,同時也是荷比盧地區最古老大學,擁有近600年的悠久歷史。比利時國王繼承人在繼位時明確要求其要擁有KU Leuven魯汶大學的碩士學位,比利時的政府多位部長也均在該校兼職任教。KU Leuven魯汶大學的學生來自於世界各地,在這裡可以深刻感受到世界多元文化。
魯汶大學處於領先地位的研究領域有:半導體、微電子及納米技術、生物信息和生物統計、幹細胞研究、臨床醫學、醫學影像、神經系統、運動治療和康復、創傷心理學、遺傳學、食品科學、金融和計量經濟學、會計學、歐盟法律、建築及古建築保護、以及密碼學。
歷史沿革
魯汶大學創立於1425年,在1835年曾改名為國立魯汶大學(Rijks Universiteit Leuven,RUL,1815〜1835),1968年起法語魯汶大學(UCL,亦被稱為新魯汶大學)從原魯汶大學分離出來獨立成為新學校。KU Leuven則在比利時的荷語區保留數百年來的學校原址,而UCL搬到比利時的法語區奧丁尼斯稱為新魯汶大學。
初創時期
1425年是教會禧年,在第4代布拉班特公爵約翰的提議下,羅馬教宗馬丁五世於12月9日詔令建立天主教魯汶大學。魯汶大學初創時期教授主要來自巴黎大學、科隆大學和維也納大學,並設有文學院、法律學院和醫學院。1432年,增設神學院。後來規模逐漸擴大,學術聲望也明顯提高。許多著名學者也來此執教。
文藝復興時期
16世紀大人文學者伊拉斯謨在魯汶大學執教,並於1517年創建了三語言學院,研究希伯來文、拉丁文與希臘文,使魯汶大學成為當時歐洲人文主義研究的中心。富有改革精神的教宗哈德良六世也曾是魯汶的教授。哲學家尤斯圖斯.利普修斯也曾在這裡執教過很多年。魯汶大學的科學傳統源於數學家弗里西斯,他培養了很多科學家,如地圖學者麥卡托,他的繪製地圖方法至今仍在使用;植物學家多多恩斯和現代解剖學之父維薩留斯也在魯汶學習或執教過。
魯汶大學初建時,適逢比利時國運昌隆,大學發展迅速。但隨後比利時先後經歷西班牙帝國、奧地利、法蘭西帝國、荷蘭王國的統治。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在今荷蘭南部和比利時佛蘭德地區爆發了尼德蘭宗教戰爭,魯汶大學因戰火遭到嚴重破壞。奧地利統治時期,教育體制受奧地利的深刻影響,體制較為僵硬。
法國大革命時期
1797年魯汶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占領,法國政府鎮壓並關閉各種舊社會的機構,包含魯汶大學以及其學院。大部分學校建築被拍賣,部份則再利用為公家機關、軍事設施、公共學校。
比利時獨立時期
拿破崙一世戰敗後,1815年維也納會議將今比利時土地劃歸荷蘭王國,國王威廉一世利用舊魯汶大學(Oude Universiteit Leuven,OUL)的舊校舍成立了新的國立魯汶大學(Rijks Universiteit Leuven,RUL)。1830年,經歷比利時獨立戰爭,比利時從荷蘭王國獨立,成立比利時王國。1835年,9位有崇高威望的天主教樞機主持恢復了天主教魯汶大學(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UCL)。
兩次世界大戰時期
由於比利時王國地處西歐心臟地帶,歷代均為交通要衝和兵家必爭之地,第1次世界大戰和第2次世界大戰中,比利時都未能倖免,被德國二度佔領,魯汶大學亦經歷浩劫,其中著名的圖書館兩次被焚為灰燼。第2次世界大戰後才得以重建。
進入現代以來,由於比利時處於德、法之間,使得魯汶大學飽受戰爭之苦。1914年,大禮堂和圖書館被德國人燒毀,30萬冊書籍化為灰燼。戰後在美國和國際組織資助下,重建了圖書館。不幸的是,二戰中圖書館再次被焚。90萬卷書只剩下1萬5千卷,整個學校受到極大破壞。二戰以後才又重新恢復,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近當代
1954年,在皇室許可下,魯汶大學於比屬剛果建立分校剛果魯汶大學(University of Lovanium)。剛果於1960年獨立後,於1971年剛果魯汶大學和其他兩間大學被合併為國立薩赫大學(Université Nationale du Zaïre,UNAZA)。
1968年代開始學校再次受到政治影響,說荷蘭語的教授和學生要求將說法語的人士趕出學校,兩方發生嚴重衝突。當時的比利時首相范登.博埃南不同意學校分裂,結果比利時政府中有8位弗拉芒族的大臣自主離職,導致內閣空虛;范登.博埃南無力支撐局面,不得不宣布辭職。新大選之後,比利時政府最終作出裁決:天主教魯汶大學一分為二。1970年,天主教魯汶大學正式分裂成兩所大學:(荷蘭語)魯汶大學(KUL)(簡稱荷蘭語魯汶)與(法語)魯汶大學(UCL)(簡稱法語魯汶)。前者留在原址,後者絕大部分系遷往新建的新魯汶,其醫學院遷往布魯塞爾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