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0|回復: 0

柬埔寨的永續旅遊典範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2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58 天

    [LV.10]昇任副理

    1520

    主題

    2168

    帖子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eric、怪盜基德、黑羽快斗、KID、1412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7538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支持烏克蘭輔導長守衛達人天文學家人氣達人足球顧問戰略專家攝影達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總監精華專家駕駛證書好市民時尚玩家時勢評論vip籃球顧問專欄作家新聞記者收藏家工卡小說家選修顧問回覆加分達人

    發表於 2022-4-8 01:07: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4-4-12 06:54 編輯

    原文:柬埔寨的永續旅遊典範,全球7大「為時已晚前必訪」生態旅遊景點之一的Chi Phat

    2022/03/16

    1.jpg
    位於Chi Phat的叢林小屋。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Chi Phat擁有茂密森林、豐富動植物、平緩溪流與瀑布,可以提供森林縱走、山地自行車、划船賞鳥、划橡皮艇、農事體驗、探尋蝙蝠洞、動物觀察宿營等活動。同時,Chi Phat也有文化遺址,例如古代的木棺與瓦罐墓葬群。

    文:Lucy ChangVutha Srey

    Chi Phat是一個位於柬埔寨西南方的村落,座落在中南半島著名的生態熱點—豆蔻山脈Cardamom Mountains。這片東南亞大陸第二大原始雨林,茂密森林從山頂綿延到海岸,2300種植物、全柬200種鳥類的半數以及全球14種瀕危哺乳動物,都以此為家。這片森林同時也是重要水源地,支流向北流向洞里薩湖,供應超過3萬多人用水,並滋養稻田與魚類,保障鄉村貧民食物安全。然而這片生態豐富的森林卻因人為因素,受到史無前例的破壞。

    2016年,Chi Phat被國際生態旅遊協會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選為全球7大「為時已晚前必訪」must see before its too late的生態旅遊景點之一。Chi Phat擁有茂密森林、豐富動植物、平緩溪流與瀑布,可以提供森林縱走、山地自行車、划船賞鳥、划橡皮艇、農事體驗、探尋蝙蝠洞、動物觀察宿營等活動。同時,Chi Phat也有文化遺址,例如古代的木棺與瓦罐墓葬群。與柬埔寨其他社區生態旅遊(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CBET)景點相比,Chi Phat發展出更多元的遊程,依照體能負荷、所需時間,提供遊客多樣選擇。

    2.jpg
    ChiPhat被譽為「為時已晚前必訪」的生態旅遊景點之一。

    生態與生計的兩難

    Chi Phat社區人口規模數約為630戶,總共2500,68.5%家庭種稻米,12.6%家庭種植蔬菜、香蕉、捕魚和飼養牲畜。這個山村曾是紅高棉軍事據點,因此直至1990年以前未受開發活動侵擾,保有大片原始雨林,村民大多為貧農,以刀耕火種(slash-and-burn)傳統方式耕種。1990年代隨著內戰結束、貿易開放,政府將森林土地以特許方式出售或長期租賃給伐木、採礦和農業公司,以求戰後經濟快速發展。

    柬埔寨戰後經濟產值43%來自木材出口,是當時世界上對伐木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因此位於森林中心的Chi Phat,除了本地原住民之外,吸引了大量失去土地遷移來此務農或務工的高棉人、財力雄厚的外來商人,成為伐木與野生動物交易熱點。2000年以後,隨著NGO倡議、南豆蔻山國家公園設立,大型開發案已經減少,但居民既有狩獵伐木與耕作方式也受到禁止,居民生計與生態保育成為零和的兩難抉擇,而保育行動也受到當地居民反彈。

    山村居民經常因為刀耕火種、狩獵伐木的生活方式,背負著破壞森林的污名,然而實際情況是,肥沃耕地因大型開發案徵收,迫使居民遷居到森林深處開闢新家園,直面衝突與法律邊緣。居民原本只是為了維生有限度取用自然資源,後來中間商出現,將山村與非法動植物市場串連起來,木材才成為商品,打獵才變成生意。

    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的衝突,實際上是階級需求的衝突、城鄉差距的縮影,亦即都市消費的經濟規模,以及鄉村維生的永續規模之間的衝突。至今,雖然柬埔寨已經脫離低收入國家,躋身中等收入國家之列,高速經濟成長的果實,很少涓滴到鄉村地區。柬埔寨都市化程度正好與台灣相對,台灣8成人口住在城市,而柬埔寨則是近8成住在鄉村。鄉村吸納了全柬9成貧窮人口,三分之二鄉村人口,經常面臨食物、乾淨飲水、醫療與教育資源短缺問題。

    如果我們將生態的定義擴大,森林不僅是生物多樣性天堂,也是社會安全網。高棉人認為「土地即生命」(ដីជាជីវិត),對住在森林附近的居民而言,木材與非木材森林資源(Non-Timber Forest ProductNTFP)是除了農產品之外的主要收入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2010年研究指出,鄰近森林的居民,比不在森林附近的居民生活條件更好,他們可以從森林中獲得野生蔬果、肉品、藥用植物、木材、菇類、蜂蜜,營養來源比單獨依賴農作物(大多為稻米)更多樣,並且除了自用,也能出售換取現金。因此森林對大部分柬埔寨人而言,不只是食物與收入的保障,更是社會安全網,在農作歉欠收時節,還能從森林取得物資,扮演減少貧困風險的重要角色,因此生態環境退化,不僅危及動植物棲地,居民維生也會受到衝擊。

    3.jpg
    高棉人認為「土地即生命」,新鮮採收的蔬果即為盤中飧。

    雙贏的調解策略

    儘管柬埔寨政府制訂了環境保育法規,然而由於缺乏執法資源,實務工作經常仰賴國際NGO資助。2002年,野生動物聯盟Wildlife AllianceWA著手豆蔻山森林保護計畫Cardamom Forest ProtectionProgram,與柬埔寨環境部、皇家憲兵隊協力成立護林隊,巡守140萬公頃林地,制止掠奪土地,拆除非法伐木和偷獵者營地,扣押非法木材和車輛,阻止人們砍伐森林,扣押推土機、挖掘機,清除陷阱拯救野生動物。自2006年以來,荳蔻山的大象偷獵數量降為零,使豆蔻山成為東南亞生態保育最成功的保護區之一。

    4.jpg
    一隻馬來熊正在大快朵頤,牠是棲息在豆蔻山的易危物種之一。

    然而,國際NGO的計劃目標以外國捐款人價值為導向,與當地居民需求優先性不一定相符,於是產生了生態與生計的兩難取捨。在這樣的落差之下,CBET成為理想的調解策略,保護天然資源的同時,也能創造社區替代生計(AlternativeLivelihood)。2007年起,野生動物聯盟於ChiPhat展開CBET計畫,目標是透過落實執法與經濟誘因,改變居民既有耕作狩獵習慣,改採更永續的森林利用方式。計畫首先確立森林劃界,區分核心區、保護區、永續利用區、聚落區,明訂分區使用規範及罰則;第二,協助居民另謀生計,從事生態旅遊、改行永續農法、協助小型創業。

    CBET的改變理論與設計方法

    野生動物聯盟在Chi PhatCBET方案,其改變理論(Theory of Change)可以這樣描述:為了應對氣候變遷問題,必須保護森林生態多樣性。以此為目標,需要居民改採永續森林利用方式,並提升當地生活水準。因此採行保育立法執法、居民替代生計、社區基礎建設三種措施。其中居民替代生計,分為生態旅遊、農業改良兩類。

    5.jpg
    Chi Phat社區生態旅遊的改變理論。

    生態旅遊方面,為了創造新的生計,彌補居民放棄伐木與狩獵的損失,野生動物聯盟建設遊客中心、森林小屋,成立CBET委員會,邀請社居民加入,從事財務管理、訂房客服、森林巡守、餐飲烹飪、導遊、司機、船夫、清潔、廢棄物處理等工作。此外,聯合經營民宿,以及願意當接待家庭的居民,提供住宿服務。2015年,CBET創造了275個工作機會,全村630個家庭半數以上直接參與CBET工作,其餘社區雜貨店、市場攤商也因為遊客增加間接受益。

    農業改良方面,Chi Phat  8成居民務農,由於刀耕火種受到禁止,因此居民需要放棄之前的耕種習慣,改行定耕。在計劃的協助鼓勵下,已經有居民轉作有機蔬菜,以及榴槤等經濟作物。

    生態保育行動的成敗,是否獲得居民支持是關鍵。因此Chi PhatCBET方案規劃之初,就納入參與式設計精神,採用APPA設計流程,涉及4D步驟:發現、夢想、設計、實現(Discover,Dream,Design,Deliver。在規劃階段,社區居民參與一系列的調查、團體討論與資源地圖繪製,以發掘識別社區旅遊潛能。這些參與過程,讓居民能表達自己需求,共同建構社區願景與計畫目標。

    這樣的設計方法,與社會設計「資產為本社區發展」(Asset-BasedCommunity Development, ABCD)的精神不謀而合。其核心為問題視角的轉換,亦即「弱勢轉化」,也就是說,居民不是被動接受救助的對象,而是能主動解決自身問題的行動者。社區本身有著豐富資源與多樣化需求,只是並未受到重視;居民是他們生活領域的專家,只是需要發揮潛能;因此社區發展的核心,是培育居民能力、創造連結交換,實現另類價值。

    6.jpg
    村民改種有機蔬果。

    計畫成效及影響力

    Chi Phat的生態旅遊方案成效如何?是否緩解了意圖解決的問題?由於CBET包含生態保育、替代經濟雙重目標,接下來讓我們分別檢視這兩個面向。

    生態保育方面,儘管偷獵難以根絕,但CBET計畫開始後已大幅下降70%。此外,雖然CBET是外部發起的行動,但居民為主、由下而上的規劃與決策模式,提高了居民推動的意願,同時也是公共議事能力的練習與實踐。CBET的成功,增加了社區歸屬感以及集體連帶,具體展現在2011年居民聯合簽署請願書遞交總理,以反對在荳蔻山設立鈦金屬採礦場。請願成功不僅保護了社區生態,也讓Chi Phat的倡議聲名遠播,還受邀參與環境保育修法。
    替代經濟方面,CBET2008年成立之初每年接待426位旅客,到2014年大幅成長為3202位,創造105千美金年收益(約315萬台幣),其中將近8成是社區居民直接收入,其餘2成為保留盈餘。2011年起野生動物聯盟停止對CBET財務資助,因為CBET已能損益平衡,至2015CBET儲蓄超過30萬美金保留盈餘作為社區發展基金,以供事業能量擴充、社區無障礙及照護計畫支出。

    大部分直接參與計畫的居民表示,加入CBET之後,生活比以前更好。不僅收入增加,也獲得乾淨飲水與基礎醫療、穩定電力及網路服務,自己獲得職業技能訓練、英語能力提升,孩子也獲得教育機會。對於原本從事狩獵伐木的居民而言,突然改行從事旅遊服務,並非易事。雖然賺得比以前少,但現在的收入穩定而合法,大幅降低以前鋌而走險的心理壓力與受傷風險,酗酒狀況減少了,身心比較健康,家庭關係改善,也增加與外界的連結。

    7.jpg
    村子因為CBET計劃獲得乾淨水井。

    CBET成功要素

    作為一個NGO發起的社區發展方案,如果沒有居民參與、利害關係人協作,不可能產生團結經濟效果。Chi Phat的成功,各方關係人都提到協作與利益共享的重要性,也就是「你的好帶動我的好」,而非「你的好建立在我的犧牲之上」,或者「你的好與我無關」。

    其中,私部門(旅行業者)的參與,對擴大Chi Phat旅遊市場功不可沒。儘管Chi Phat成立官方網站,接受獨立遊客預定住宿及遊程,然而如果沒有旅行業團客,來客數成長將會相當受限。私部門參與,也帶來市場資訊及服務水準要求,並補充當地人力資源不足(例如具備足夠外語能力的導遊);開發CBET景點對旅行業者而言,亦能增加遊程產品多樣性、提升企業聲譽(業者因此獲得企業社會責任獎),也為提升偏鄉經濟盡一份心力。至2015年為止,已有25家旅行業者與ChiPhat合作。

    業者與社區的合作意願,建立在積極有效的溝通上。許多旅行業者的辦公室位於金邊、暹粒、西港等有國際機場的大城市,業者如果需要往來辦公室與Chi Phat之間確認行程細節,時間金錢成本相當高。因此CBET的溝通應變能力非常重要,包括:即時提供業者更新價格表、確保住房數量與品質符合需求、接受顧客意見並回饋修正。這種正面開放與外界互動的能力及自信,是培力的有效證明,不熟悉商業運作的偏鄉,要達成這種成果著實可貴。

    8.jpg
    山村中乾淨舒適的「水岸第一排」

    CBET的限制

    就實務而言,儘管Chi Phat是柬埔寨生態旅遊成功典範,勝過柬埔寨其他生態旅遊景區,然而與鄰近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同定位景點相比,住宿與服務品質仍有待提升。此外,研究指出,CBET效益對社區整體而言並不均質,受益程度由是否直接參與CBET、保育規範是否影響他們先前的維生方式兩個軸度區分。

    對於之前沒有工作,目前從事CBET餐飲、清潔服務的婦女,以及自己開小商店的婦女來說,CBET帶來的工作機會與人潮,增加了她們的家庭收入。對另一部份受雇於CBET的人來說,CBET工作收入與其說是替代性的,不如說是補充性、季節性的;也就是說CBET工資並不足以養家,受旅遊淡旺季影響波動,因此他們還須種植稻米、經營家庭商店、捕魚、收集NTFP(例如橡膠)來維持家計。

    而對於放棄了伐木狩獵、刀耕火種,卻未獲得CBET工作機會的居民來說,他們原本的生計被禁止,既有耕地也因為森林保護或復育計畫被徵收,致使他們頓失主要經濟來源,僅能依賴少量NTFP維生,生活大不如前。有人不得已恢復狩獵,有人則離鄉背井,委身於大都市的工廠或建築工地。

    就策略來說,生態旅遊對社區發展的助益,也受到不少批判。理論上,有人認為生態旅遊是將環境保育、社區發展兩個相異目標綑綁在一起,以生態旅遊作為發展策略的意識形態,無異於把環境保護的要求,強加在地球上某些最貧困群體之上。實務上,有人認為方案規模太小,趕不上社會需求規模;社區主導的運作模式,牽涉當地複雜政治社會網絡,經常產生利益衝突與非預期結果,從而導致計畫失敗。

    Chi Phat的未來

    CBET作為一種社會創新,儘管為調解保育與生計的兩難帶來曙光,卻也非萬靈丹。我們應當將社區發展典範,從旅遊轉向更多元的產業開發,以滿足社區其他需求,例如農業。產業多元化,也能降低依賴單一產業的風險(例如疫情導致旅遊業重創),提升社區經濟韌性。

    Chi Phat 8成居民務農,但從刀耕火種轉換到定耕或經濟作物,需要新耕種技術。由於他們缺乏這些經驗,導致農作產量比以前少,頂多僅夠自用,甚至需花錢從市場買食物,或者需要額外購買化學肥料,從而加重家計負擔,也使得地力逐漸耗竭,造成惡性循環。缺乏平坦道路橋樑、冷鏈物流、行銷通路,也使得社區農產難以觸及主要市場、進行銷售。所以提升農耕技術及產銷條件、轉換村民利用自然資源的心態(從賺快錢,轉成規律穩定的計劃勞作),是農業的下一步。社區已經開始有機農法與經濟作物種植,基於CBET建立的集體信任,產銷合作社、儲蓄互助社,是未來可以探索的實作模式。

    此外,提升當地人力資本以提高服務水準,使得教育成為Chi Phat下一個努力目標。野生動物聯盟已經啟動南豆蔻山獎學金計畫,然而教育的價值能否被偏鄉家庭認可,孩子才不會因為父母需要他們補貼家用而輟學?學有所成的鄉下孩子,是否還會留在家鄉服務?這些都涉及長時間的改變,需要更完整的思考。

    9.jpg
    南豆蔻山每個村子每年5位學生獲得獎學金,繼續在大學深造。

    無論如何,觀光旅遊對當地環境人文的影響,是身為旅人的我們,在探索世界秘境、體驗異國風情的渴望之外,需要進一步深思的責任,讓我們的消費行為更永續。本文希望透過柬埔寨社區生態旅遊的討論,提供台灣責任旅遊、永續旅遊、社區發展、地方創生一些借鏡與激盪。

    *本文感謝柬埔寨翻譯及永續發展顧問VuthaSrey協助提供採訪資料。

    參考資料:

    1.Tieng, Sophea.2016.Chi Phat: AnExemplar of a Successful Community Based Tourism Destination in CambodiaMaster thesis,University of Wageningen, Netherlands.

    2.Serhadli,Sinan.2018.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as a Tool toAlleviate Poverty and Conserve Wildlife in Chi Phat, Cardamom Mountains inSouthwestern Cambodia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of Wageningen,Netherlands.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金幣 +30 貢獻 +1 收起 理由
    duyung + 30 + 30 + 1 感謝分享~ ^(oo)^

    查看全部評分

    簽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4-7-4 12:48 , Processed in 0.1107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