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回復: 2

[華人聚集區] 南加州洛杉磯縣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喜歡
    3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06 天

    [LV.10]昇任副理

    1483

    主題

    2591

    帖子

    3271

    積分

    管理員

    Rank: 12Rank: 12Rank: 12

    積分
    3271

    站長程式達人支持烏克蘭

    發表於 4 天前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中文又音譯為聖迦谷, 聖加百利谷, 或聖加布里埃爾谷,是美國南加州的主要山谷之一,位於洛杉磯以東,聖蓋博山以南。
    它得名於流經山谷中央的聖蓋博河,而聖蓋博河又是得名於西班牙的總領天使聖加俾額爾傳教會,1771年在此立足
    聖蓋博谷一度曾是農業區,現在幾乎已經完全城市化,屬於大洛杉磯都會區的一部分。聖蓋博谷是全美國種族最多元化的地區之一,面積約200平方英里(520平方公里),包括31個城市,如巴沙迪那

    SGValley.jpg

    1970 年代,隨著中國移民開始在蒙特利公園定居,亞裔美國人湧入加州洛杉磯縣聖蓋博谷地區的西南部。該地區位於洛杉磯市東部,作為海外華人(華僑)的中心,已獲得國際認可。 儘管從 19 世紀開始,中國移民就是南加州建立過程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存在,但大量華人移居到聖蓋博谷郊區,與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白人外遷的趨勢相吻合。 這為中產階級亞裔美國人開始在聖蓋博谷定居提供了機會。

    蒙特利公園市的高房價、犯罪率和過度擁擠導致 80年代人們第二次離開該市,華人社區現在分散在聖蓋博谷的幾個城市。蒙特利公園市以外的山谷中華人聚居的郊區城市(也稱為民族郊區)包括北邊的阿罕布拉、亞凱迪亞柔似密聖瑪利諾、聖蓋博、南巴沙迪那和天普市,然後向東到奇諾崗、鑽石、工業市、哈仙達崗、羅蘭崗、核桃市和西科維納。
    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人口結構,這些郊區已經建立了許多講普通話、閩南語、客家話、潮州話、上海話和粵語的企業。

    1,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 
    2,阿罕布拉Alhambra
    3,聖蓋博市San Gabriel
    4,柔似密Rosemead
    5,巴沙迪那Pasadena
    6,天普Temple City
    7,亞凱迪亞Arcadia
    8,愛滿地El Monte
    9,聖瑪利諾市San Marino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20 金幣 +20 貢獻 +10 愛心 +10 收起 理由
    danmitsu + 20 + 20 + 10 + 10 好文章~給您按個讚~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來美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TA的每日心情
    喜歡
    3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06 天

    [LV.10]昇任副理

    1483

    主題

    2591

    帖子

    3271

    積分

    管理員

    Rank: 12Rank: 12Rank: 12

    積分
    3271

    站長程式達人支持烏克蘭

     樓主| 發表於 4 天前 | 顯示全部樓層

    c8416v0q-FILEID-1.119.43.jpg
    陳李琬若 女市長

    新大陸上的「小台北」 — 加州蒙特利公園的華人生活

    這裡幾乎有台北的一切。退休的老年人、一窩蜂搞地產的商家、逃避升學壓力的青少年……,和醒目的中文招牌、供應中國商品的市場互相呼應,形成一幅有趣的畫面。

    文 温曼英   天下雜誌30期
    發布時間:1983-11-01
    瀏覽數:5262

    南加州清朗的陽光雖和台北一樣耀眼,乾爽的空氣卻不致使人黏膩地汗濕。十一個鐘頭前剛和家人在桃園中正機場揮手告別的一位貿易商,飛抵洛杉磯後,開始體嚐置身異地的滋味。
     這種感受並沒有持續太久。當客戶駕車帶他離開市中心,只在高速公路上奔馳了二十分鐘,駛進蒙特利公園市區(Monterey Park)後,他的所見所聞,便彷彿又回到台北。
     林立街旁的中文招牌多得令人目不暇給。飯館、酒家、銀行、市場、理髮廳、中藥店、旅行社、地產公司……,除了斗大的漢字頻頻向他招喚外,熟悉的商號:頂好超級市場、海霸王餐廳、九如小吃、米高梅舞廳……,也給他帶來突兀的驚愕。
     近五、六年來,位於洛杉磯東北角的蒙特利公園市,被繪聲繪影地稱做「小台北」。蒙市的市經理達拉瑪斯(Lloyd Dellamas)指出,這個原本已老態畢露的中型城市,所以能有台北般地熱鬧、繁榮,確是由台灣和香港的中國人大批移入造成的。
     雖然在將近六萬的蒙市人口中,中國居民還不超過一萬五千,但據熟悉當地環境的人估計,每天由四面八方湧向蒙市工作、活動的華人,少說也有六萬之多。

    有台北的一切

     因為中國人多,中國店多,不諳英文的可以擺脫語言障礙,毫無隔閡地用國語、台語或廣東話來溝通。一位留學生承認,住在這裡久不說英文的結果,出城後,反倒難以適應。
     移民引以為樂的是,台北所能享受到的吃喝玩樂,這兒幾乎樣樣俱全。超級市場裡,從新竹的米粉、貢丸到豆苗、茼蒿、九層塔,貨源充裕、便格便宜。小吃店裡,無論湖州粽子或是燒餅油條,味道也都正宗道地。大型飯館裡,四川、湖南、台菜、廣東菜各有廚掌,晚餐後還有歌星樂隊現場演奏,有的餐廳甚至供應宵夜的清粥小菜。
     「完全把台灣的餐飲習慣照單翻版過來了,」新近從台灣移居此地的人,印象尤其鮮明。
     幾乎讓人難以置信,就連旅行考察的商人路過留駐時,也有酒廊、舞廳消磨閒暇。這類聲色場合所刊登的報紙廣告,多以「舞星來自台灣」為號召。
     和散居海外的其他僑民比較,蒙市的中國人在生活所需上得天獨厚。每到中秋、端午、元宵等傳統節令,喜慶的氣氛早在一兩個月前就隨應節貨品出籠而濃熾起來。由於聚眾群居,他們似乎比較沒有「衷曲無處訴」的煩惱。有人笑說,週末、假日來這裡逛逛,幾十年不見,完全沒想到的朋友,都可能在這裡碰到,有時候,反倒深為聚會活動過多所苦。
     中國人選擇在此落戶,環境親切、景觀熟悉,可減低「離鄉背井」的衝擊,自是主要原因。此外,氣候怡人、交通方便(離市中心和唐人街都不超過二十分鐘,甚至距台北也比距美國其他城市近),也使蒙市對飄洋過海的新移民,產生莫大吸引力。
     「我希望孩子能多交些中國朋友,有機會接觸中國文化,且不受種族歧視,」當年以留學生身份出國的蘇作人,在鹽湖城唸完書後,到蒙市來定居。
     蒙市住宅區分散在三、四座山坡上。華人集居的結果,山坡另得雅號–中國人的比華利山莊。

    老年人的牢籠

     雖然開餐館、洗衣店、雜貨舖的舊僑,有漸從中國城遷移到蒙市的趨勢,但據熟悉當地情形的居民估計,蒙市的中國人中,八○%都是由台灣去的新僑。
     其中有些是留學生,讀完書後準備落地生根,把父母越洋接來。也有人退休後到此養老,過標準的寓公生活。還有醫生、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員,蜂湧至此做中國人的生意。然而,為數最多的仍屬自己開店或經營房地產、進出口貿易的商家。
     不諳英文、不會開車的老年人舉步維艱,日常活動極為簡單。曾為華欣文化事業總經理的鈕先銘便接觸到很多這樣的朋友,他們連上街購物都得仰仗子女,因此,平日除了在家築方城打麻將外,幾乎無所事事。
     「對老年人而言,就像被關進無牆的大監獄,精神上很苦,」有人吐露。
     蒙市也吸收了不少為逃避升學壓力,被父母送來讀書,親人仍在台灣的青少年。報紙的分類廣告裡,漸有新行業應運而生:「替你在蒙市做父母,帶小孩……。」
     表面上,處心積慮送小孩出國的父母達成了願望,實際上,這些身心均未成熟的青少年缺乏真正的親情撫慰,再加語言不通,很容易在無從選擇下誤入歧途。一位專欄作家引證,新近活絡蒙市的不良少年組織–華青幫,成員中很多出自台灣的富家子弟。

    炒熱蒙市地產

     除了少數的專業人士外,多半中國人一旦落定腳,就開始在中國人的圈子裡打轉,無論做生意或日常休閒,眼光多集中在有限的格局裡,不太關心美國社會的情況。
     在加州普遍流傳這樣的故事:闖過「資金外流」的關卡,手捧巨額美鈔的台灣客,一來就先動用現金置產,或者投資房地產,或者買汽車旅館。一個墨西哥人大惑不解地說:「他們真是出手闊綽,很少考慮分期付款!」事實上,有些人還沒有飛來,就先用遙控的方式找地蓋房子,炒得蒙市的地皮炙手可熱。
     「因為用現款買賣,台灣移民根本不在乎美國利率的高低,」理想地產負責人蔡明燦指出。這位曾在台北宏泰建設任總經理的業者估計,蒙市約有五、六十家房地產公司,業務囊括介紹地產買賣、蓋房子、投資開發土地,和提供專才替客戶管理汽車旅館等等。
     一九七七到七八年間,蒙市房價舞動最厲害,原先只值五、六萬美金的房子,數月間升值一倍。三年前,連棟式兩層樓房(condo)由一呎十元漲到十七美元。商業區的地價漲幅更大,據經營頂好超級市場的吳金生透露,六年前買下這塊賣聖誕樹用的荒地時,一呎只值四元,現在超過一百元,足足多出二十五倍。
     眼看地價被愈炒愈熱,很多本身有其他專業的人禁不住也插手房產,以期分一杯羹。過度搶建的結果,原來十分幽靜的住宅區呈現了擠和亂的景觀:為了謀利,使得原先三棟房子的空間被改建為十二棟;由於擴建得太快,房子賣不出去,只好空在那裡。
     一位留學生批評,有些台灣移民不重視建築物的風格,只求速成,把房子蓋得像廉價品,破壞了蒙市的居住環境。
     蒙市的白人對此深感嫌惡,甚至在議會中提案,限制住宅區的發展。建築師李鐘寧指出,兩年前通過的禁建法令,將使蒙市的居住單位減少,有效減緩中國人移入的速度,確是台灣移民大量控制蒙市房地產留下的後遺症。

    只跟自己人比

     引起訾議的除搶建、爛造的風潮外,還有中國店家的招牌問題。看不懂漢字的非華人,對只有中文不見英文的招牌公開表示排斥。新上任的華裔女市長李琬若在挨家勸導把中文改為雙語之餘,憂心忡忡地指出,由碩大的漢字招牌可以看出,中國人做生意只以華憂同胞為對象,雖置身海外仍是自己人跟自己人爭,似乎忘記了美國的廣大市場。
     蒙市被稱做小台北,遺憾的是,連一窩蜂從事同一行業,惡性削價競爭、自相殘殺的惡習都酷似台北。大至耗資百萬的報館、銀行、超級市場,小至小吃店、書局,均難倖免。慘痛的結局是,經常有銀行倒閉、餐館易主。一位傳播界人士搖頭表示,以人口和面積比例看來,此地的華資企業密度實在太高,潛伏著一觸即發的危機。
     頂好超級市場總經理吳金生便親身體驗,由於「撿現成」和「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心理作祟,任何的市場調查或對投資效益的分析都失靈無效。六年前,頂好超級市場以拓荒者的姿態開幕,如今,類似頂好的市場約有一、二十家。
     若把視線移至餐館,十年前,蒙市只有三家中國館子,每家五十個座位,現在,每兩個街廓就有三家,掌大廚的師傅多半是從台灣請來的。經營海霸王、四川飯店的吳小越屈指估計,總括看來,蒙市的大型餐館共有三十四家,連小吃店也算的話,已然闖破八十大關。
     七年前,世界日報在美西創刊時,是唯一的華文日報。目前撇開週刊或旬刊不計,蒙市的日報整整有十四家。一家前年開張的錄影公司,三個月內遭遇十位競敵,如今為數更多,生意難做。賣中文刊物的書店,也從一家時開時關地衍成六、七家。

    挖角風氣猖獗

     最令人驚訝的,莫過於蒙市的華資銀行數。華人商會表示,包括大小銀行和儲代會在內,此地銀行共有二十四家,九○%的客戶都是中國人。
     由於家數過多,財力分散,這些銀行規模小,成本高,加上華人較不善於運用銀行資金做生意,美國人又絕少踏進華資銀行,撐不下去宣告倒閉的時有所聞。
     「如能集中全力,辦一兩家大的,才可能跟他國的銀行競爭,」出國前,曾在台北瓦斯任職的國泰銀行副總裁謝汝彬認為。他指出,另一個銀行界的問題在於人才難求,挖角的風氣猖獗。
     「挖來挖去,蘿蔔也變成人蔘,」一位蒙市的商界人士不以為然地指出,本來一位華資銀行總裁的年薪約為兩、三萬美金,現在漲到十萬零七千,還附帶配合汽車。
     事實上,由於華人市場有限,競爭過於激烈,連專業的牙殿(蒙市的五十位華人醫生中,牙醫佔二十多名)、律師執業時,都不能免俗地跟客戶討價還價。
     也有堅持原則,抵制同行自相殘殺的例子。蒙市唯一固定按月從台灣批貨的書店–世界書局,像總經銷般,把空運來的書分發給洛杉磯的其他書舖。這家書店的老闆白文光堅決要求分銷商統一售價,用合理的利潤經營,任意削價的一律不再給貨。
     「頂好」的吳金生亦採硬派作風,不管其他市場有任何噱頭,他仍維持底價,拒做虧本生意。
     吳金生強調,唯有創造適當利潤,才能改善員工工作環境、待遇及服務水準;惡性競爭下,大家勉強餬口,非但經營者的素質不能提高,消費者也不會進步。

    認識當地社會

     為了提升新移民從商的境界,敬業會計師事務所的主持人之一,名列美西名人錄的會計師莊華敏,常辦講習會,針對中國人創業的時弊,提供專業的財稅知識。
     「要對本地的社會、經濟、文化商業、習俗、財稅法規有適當的認識與瞭解,才能打出天下,」八○%的客戶都是美國人的莊華敏說。
     他經常發現,因企圖規避眼前的賦稅,很多華裔仍和在台灣時一樣,做兩本帳。結果是,財務報表太不引人,大大降低了利用美國銀行資金做生意的機會。
     莊華敏呼籲新移民,徹底改變只把市場放在華人社區的短視作風,非得以美國市場為目標,才能突破原有的侷限。再則,在法律、稅法財務、市場行銷方面,一定不要省小錢,而應尊重專才,運用專家。
     這樣的忠告不止一端。新近當選為台灣同鄉聯誼會副會長的謝汝彬也表示,該會將針對新僑舉辦活動,希望能把華人的感情、利益與當地其他居民的結合在一起。
     當地居民不容易接觸到中國人的優點,但對少數人把在台灣橫衝直闖、不控制噪音的開車習慣帶到蒙市來印象深刻,還有人抱怨住宅區裡深夜頻傳麻將聲,擾得大家不得好睡。
     「其實,有公德心、守法、敬業的移民到底佔多數,」蒙市市長李琬若持平地說。她十分肯定華人對蒙市經濟的貢獻,不過,並不同意把蒙市塑造為小台北。
     深思熟慮的移民也都相信,住在這個國際都市裡,實應走出自己人的象牙塔,培養更開放進取的生活態度。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20 金幣 +20 貢獻 +10 愛心 +10 收起 理由
    danmitsu + 20 + 20 + 10 + 10 內容精彩加分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來美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TA的每日心情
    喜歡
    3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06 天

    [LV.10]昇任副理

    1483

    主題

    2591

    帖子

    3271

    積分

    管理員

    Rank: 12Rank: 12Rank: 12

    積分
    3271

    站長程式達人支持烏克蘭

     樓主| 發表於 3 天前 | 顯示全部樓層
    C011401.jpg
    吳金生(右)與白文光

    2022年12月10日
    拉斯維加斯頂好廣場創辦人、南加州著名華裔商人吳金生12月9日(週五)去世,享年86歲。吳金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早期在洛杉磯華人聚集城市開創了大型購物超市,近二十年前又在拉斯維加斯開創了頂好廣場商圈,並設立「頂好超市」,數年之後將超市轉讓給大華超市集團,也就是現在的168超市。

    吳金生先生來自台灣,約1978年在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大西洋大道上開設了一座大型商場,內有頂好超市、頂好旅遊、彭園餐廳、世界書局、義美小吃等華人商舖,開起了他在美國的事業版圖。  

    約二十年前,吳金生將事業重心轉到拉斯維加斯,頂好廣場就是他的代表作,商場內早期開設的「頂好超市」、「蒙特利傢俱」,都是其自行投資的商業。此外,當時吳金生又將事業版圖擴展到中國大陸,先後在大連等地開辦外語學校。

    據悉,數年前吳金生在15號高速公路不慎發生車禍,造成身體傷害,其後,其即赴台長居並進行復健工作,產業移交給子女經營。

    據了解,吳金生去世前剛從台灣返回美國不久,十一月間在拉斯維加斯還和友人餐敘,唯身形較前更為削瘦。之後發覺腹部疼痛,經檢查才知已患胰腺癌晚期,12月9日在休士頓去世,享年86歲,告別式訂於下月14日在洛杉磯舉行。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20 金幣 +20 貢獻 +10 愛心 +10 收起 理由
    danmitsu + 20 + 20 + 10 + 10 請多發表這類的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來美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5-4-27 04:03 , Processed in 0.0753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