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75|回復: 0

司徒綿(Mian Situ,1953〜)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4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948 天

    [LV.10]昇任副理

    1570

    主題

    2270

    帖子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eric、怪盜基德、黑羽快斗、KID、1412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7840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支持烏克蘭輔導長守衛達人天文學家人氣達人足球顧問戰略專家攝影達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總監精華專家駕駛證書好市民時尚玩家時勢評論vip籃球顧問專欄作家新聞記者收藏家工卡小說家選修顧問回覆加分達人

    發表於 2024-5-4 23:30: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4-8-31 04:20 編輯

    原文:魂歸來兮--在全國美展海外展區中講述司徒綿的故事

    作者:駱家宗

    前言:

    作者在第13屆全國美展海外展區、在司徒綿的作品前講述這幾年來,曾多次自駕到美國走訪了幾十位移民北美的廣州美術學院校友,向他們了解80年代改革開放初的特定歷史時期的留學潮,曾有近200名先後移民到北美的廣州美院畢業的校友,在異國他鄉的生存狀態,心路歷程、創作方式、社會活動及取得的成就,透過講述他的故事,在熱門時刻傳播,引起關注,期待文化界及史學界能重視這段容易忽略的歷史,透過這幅參展作品背後帶出的當下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

    1.jpg

    我在司徒綿的《農夫市集-雲南滄源》前駐足良久。解讀這幅不屬於宏大敘事主題的作品,平實記錄在靜悄悄黎明下邊塞村民趕早集交易的場景,人物大多隱藏在暗部,我佩服已過花甲之年的他,以學院派嚴謹造型的功力,光是弱色階就將人物表情與動態刻畫如此生動,暖灰調營造出人影綽綽朦朧的氣氛,烘托出帳篷與遠山在晨曦平射的交響。這可能是受美國印象派的影響,利用光照的時間節點渲染出邊塞山村破曉前的意境,再現雞鳴即起,隨性,率真、勤勞的淳樸民風,我讀懂了他的表達,經歷了大半生跌宕起伏海外漂泊,流露出對樸素無華邊塞「慢活」的眷戀。

    2.jpg

    我上大學之前,常到他的課室看他的畫,曾目睹了研究生畢業創作《紅土》的整個過程。畫中畫的是女知青和村婦,分別朝相反方向躺睡在紅土地,含蓄影射那些年青春與涵養壓抑的表達,當時學院的教學並不主張這樣的「主題思想」,不予公開展出。而《美術》主編栗憲庭先生對這幅畢業作品非常認可。就這樣,這幅畫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備受爭議中刊登在當時學術最具權威《美術》雜誌作為封面,這件事對他之後的藝術道路產生了極大影響。

    3.jpg

    自從他出國後我再也沒見過他了,想當年我常在廣州美院105畫室,在他背後看他畫畫的場景歷歷在目,後來,聽老師們說:他自費留學了。近些年我曾幾次到美國探訪老師和同學,很想登門拜訪他,卻每次都不巧遇到他外出,我知道他回來過中國,但我卻人在北京,總是緣慳一面,失之交臂。

    4.jpg

    我在北美自駕時,曾與幾個廣東同學談到當年自費留學,很自然就聊起這位學長,他們告訴我:當時在留學潮的推動下,竟放棄從工農兵學員到研究生10年寒窗,留校6年任教奮鬥才獲得的中國高等學府講師的身份,以微薄的工資積蓄,在不了解申請的學校是一個濫竽充數的教育機構,便貿然自費留學來到了美國「野雞學校」。

    5.jpg

    他剛上埠就要打工賺錢籌學費。這是留學生簽證必須有的學費單據,面對如此劣質的所謂學校和加上生活所需費用無助的壓力,實在無法在美國待下去,無奈之下,入境1年後便輾轉去了人丁稀疏,對簽證過期羈留管理較為寬鬆的加拿大,期望以時間的苟延,等家人移民過來,爭取能以移民身份返回美國的機會,但這一去,卻是他人生最為坎坷崎嶇的10年。

    6.jpg

    10年間,這個文弱書生竟經歷了裝修搬運粗重體力的磨難,流浪公園為遊客畫像爭佔攤位的忍辱,夏天,頂著炎炎烈日街頭吆喝兜客賣藝,冬天,不顧霜雪嚴寒用顫抖的手為小畫廊畫「行貨」,萬萬想不到,一個堂堂當時中國3大美院的優秀學者,一個上過中國最頂級學術刊物的封面人物,竟淪落到如此的境地!聆聽到此,強烈的震撼令我心如刀扎,此刻已不禁眶盈熱淚!

    7.jpg

    人生能有幾個十年!他硬是破釜沉舟挺過來的,但歷盡千劫卻割捨不了心底的夢想,受盡萬難也忘不了來北美的初衷,生活稍有好轉,他便以當年在中國所掌握的技藝,追憶留在心中那抹不掉的故土的倦戀,一有空閒,他又以曾經熟悉的鄉土題材開始了創作。

    8.jpg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1995年他將一幅廣東瑤村人物題材作品寄去美國油畫家協會的年展參賽,在眾多的作品評選中獨占鼇頭,意外獲得1萬美元獎金,令此時處在貧困潦倒邊緣的他欣喜若狂。重拾了繪畫的自信。98年,他終於獲得了移民,重返美國,來到30年代「美國印象派」的大本營加州生活,他從眾多的博物館中向經典大師學習,尤其在繪畫色彩上吸取印象派時段的語言精華。

    9.jpg

    就是他那幅得獎作品,引起了美國的綠屋畫廊老闆格列夫提的注意。2000年的某一天,他被邀請參加西部大展。他聽從了格列夫提的建議,開始關注中國移民在美國西部歷史,隨後,以3件作品應邀參加了展覽,展覽後作品全賣了,還獲得了「西部大師獎」和「收藏家選票最佳作品獎」。

    10.jpg

    自此每年1屆的美國西部大師畫展他都參加。綠屋畫廊正式提出代理他的作品。期時,正值美國藝術市場對傳統油畫的復興,天時地利,更得此高台,商展中,作品未開箱就馬上被藏家爭先認購,而畫價隨著時間的推移節節攀升,各種獎項接二連三,桂冠加冕、星光璀璨、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他火了!

    11.jpg

    他僅是80年代中〜90年代初期近200多廣州美院自費留學生中,因生活重壓而失學的大多數校友的一個縮影,這樣的遭遇豈止是他一個,他們每人身上都背著一個驚世駭俗的勵志故事,每每道出,都會令我動容而不能自持。

    12.jpg

    社會的肯定,讓他信心百倍,市場的火爆更讓他激情四射,這位血液中遺存著30年代,廣東五邑華工基因的後人,此時段以30年代廣東華僑在美國故事為題材,70多幅系列作品井噴而出,由此,奠定他在北美畫壇以西部華埠題材寫實人物的不二人選!

    13.jpg

    聽完朋友說他的故事,我向他們提出一個疑問,不是說美國架上不流行了嗎?他的寫實繪畫真的這麼好賣?朋友告訴我,買他的畫的人基本上都是美國的中產階級,這與美國的文化有關。他們收藏不是為了投資和炒作,而是需要。他們喜歡移民題材,緣於美國是移民國家的情結,在現美國本土上,除了印地安人都是移民,美國立國的歷史很短,才有100多年,美國人對老物品都很珍惜,更何況是移民歷史題材的藝術品,華人的歷史也是美國西部歷史很重要一環。

    14.jpg

    帶著存疑,最近才從網路上看到了他寫的文章,鑑於本文篇幅有限,只能從文章中摘出片段,他寫道:「情節性繪畫在美國還有很大的市場,特別是在所謂的「西方藝術」領域。模仿先民或早期原住民的風格,因此室內都收藏以西部為題材的藝術品,以求歷史遺產滿足感和優質居住環境整體的和諧。

    15.jpg

    他對自己定位是怎樣的一類藝術家,他是這樣寫道的:「進入一個多元的時代。並不意味著繪畫如有些人宣判已經死了。若你要創造藝術的歷史,寫實畫家的角色可能不適合你。關切自己的市場回報是否足以讓我能持續做我喜歡的事」。

    16.jpg

    因為喜歡,他才30多年一直以畫畫作謀生手段,我很想知道他的創作手法,作品風格在這些年有沒有探索過新的嘗試。他寫道:「在海外這些年我也曾經努力地試圖跟上時代的步伐,但所處的時代變化實在太快了,我常覺得力不從心。作為畫家的壓力是:你一成不變,你將被藝術邊緣化,這曾經讓我倍感壓力。希望我也能夠像他們那樣畫。在美國我寫實油畫也被稱為藝術家」。

    17.jpg

    我很想知道他怎麼看待美術史的發展,他寫道:「自現代藝術始,藝術成了困擾的定義,既然有那麼多藝術家理論家一直努力尋求答案而還不得結論,我不需多餘去為這事情頭疼了。前衛藝術角度去審視潮流和走向。」

    18.jpg

    他寫道:「畫家就如宗教信徒,眼睛不要總是漂浮不定地環顧四方,到處打聽什麼是時下流行,要始終注意那些從開始就吸引你的東西,你可以不斷地吸收新東西,但一定是你自己真正的喜歡。持之以恆地追求它,只有真愛,才能達到完美。」

    19.jpg

    他寫道:「美國沒有一個大一統的藝術圈。所謂美國藝術主流,還分很多支流。寫實畫和現代藝術就是不同的支流。也許有人認為主流是當代藝術,其他的是非主流。這是見仁見智。當代藝術的圈子毫不知情。」

    20.jpg

    他寫道:「藝術是藝術家透過藝術媒介的表達自我。這會存在不同的表達方式,有先聲奪人的張揚,有和風細雨的溫和,受眾也各有喜好。這是風格成因。架上繪畫已有幾百年發展的歷史,各種風格的演變幾乎都被探索,再難出現截然不同的風格,基礎上的精緻品味。」

    21.jpg

    上述他對繪畫的理解,無論你對他的觀點認不認同,但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個曾是中國頂尖藝術刊物封面人物,在人生跌到最低谷的時候,他以時下國內藝術圈認為過時的藝術語言重新站起,就是這種「老土」題材的作品,反而能夠在抽象表現主義為主流、「藝術終結」語境的美國本土求得生存空間,就憑這些老實巴交的中國華工賣相,重新贏得在美國主流社會的尊重和並取得多項國際大獎的肯定。此時我想起了大詩人歌德的一句話:「生命之樹常綠,理論總是灰色的」

    22.jpg

    他寫道「我們在美國的這些中國畫家被批評為『商業畫家』。這是事實。以往在中國,我們曾經有過穩定的生活來源,自從踏上美國的土地,那就一切都從零開始,沒有單位,沒有工資,沒有住房保障。」我讀了他這段自白是多麼真實接地氣。在海外以畫畫為職業的藝術家,如果連生存都成問題就不要奢談詩與遠方。

    23.jpg

    司徒綿的故事發生時代作為80年代中9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留學潮,他的故事正如當年改革開放初期,當年的廣東人不扯理念、注重實踐成效,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奔向小康社會,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同是這年代廣東籍自費留學生們,他們在海外生存的逆境中不空談高大上的前衛藝術,而是在所處的人文環境中發現需求,並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與當地文化融合,在西方文化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拓展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正如司徒綿所說的:「人生沒有退路,沒有想過要回頭,只能向前看,靠這個信念他支撐下來了,在異鄉站穩了腳跟」。

    24.png

    他的故事濃縮了80年代中90年代初期廣州美院大部分自費留學生30多年的真實生存狀態,這5年來多次到美國走訪同學同行,他們的故事和案例儘管各有不同,但當年他們身為留學生想盡辦法紮根下來並融入當地社會生活,儘管這30多年來,以畫畫作為唯一的謀生手段僅是當中部分校友,但大部分在不同的崗位工作,依然對繪畫情結難以割捨。每逢假日這些同學便會相約相聚抱團取暖,繪畫總是他們不變的話題。這就解答了為什麼其它美術院校的學生陸續回流,唯獨廣州美院學生能夠紮根?且堅守初衷,以一技之長在國外贏得了生存空間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最好的案例。

    25.jpg

    他的故事給了我明確的答案,他用30多年的親身經歷告訴我:真正好的藝術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他以作品在異國他鄉求生存的過程,無形之中傳播的是中國文化價值觀和中國精神,值得我去為他發聲點讚,趁當下全國美展在京隆重召開之際,而我在京之便,將上段時間對他的訪問了解及查閱,盡所知將以他的經歷和心路歷程以及藝術問題的學術看法詳細梳理。此刻我來到了全國美展海外展區他的畫面前,利用便捷的互聯網,講述並傳播他的故事,以此祝賀他們在國展上取得榮譽表示由衷的敬意!


    26.jpg

    影片補充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金幣 +30 貢獻 +2 體力 +2 愛心 +2 收起 理由
    arco + 30 + 30 + 2 + 2 + 2 內容精彩加分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簽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4-10-2 14:26 , Processed in 0.12736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