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回復: 1

[史料未及] 論老子的無為觀念及其修養目標 /鄧思雅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鼓掌
    前天 03:42
  • 簽到天數: 546 天

    [LV.9]擔任課長

    894

    主題

    1624

    帖子

    1萬

    積分

    管理員

    Rank: 12Rank: 12Rank: 12

    積分
    10118

    站長程式達人支持烏克蘭

    發表於 2024-3-19 01:0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前言

    在中國先秦哲學史中,對於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各家所建立的思想各有不同,其中以老子為首的道家思想也是別樹一格的,而老子的思想亦廣泛流傳,學者余培林便認為老子的思想「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有深度是說他的思想有微妙玄通,深不可測的形上學做為基礎,因而能夠擴大展開…..有廣度是說他的思想能夠實用,並且能夠應用多方。」究竟,老子思想是怎樣做到這點的呢?我們可以從這裡探討他的無為觀念及其修養目標,從而了解我國幾千年來道家的偉大思想。

    老子學說之興起背景

    在中國哲學的開展中,先秦諸子百家的出現,是由於周文禮樂教化的崩潰,即是有關「周文疲弊」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

    周武王滅商得天下,為了賞謝功臣,便開始了封建制度,雖然他們都效忠周室,但在自己的列土裡,便各自為政。由於諸侯沿用世襲制度,他們的後代,有私圖強,有的無能,使政治陷入黑暗的局面,導致戰禍連年,民不聊生,而周朝沿用的禮樂制度亦受到嚴重的打擊,整個社會秩序崩潰,此時,出了不少賢能之思想家,他們對「人」作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反省,然後提出根治的策略。當中,道家主張了無為、自然,不與世俗抗爭,與後儒家的入世思想確有不同之處,王邦雄把道家學說與其他學睿的差異歸納於地方差異之上,他認為「老子楚人,當時,道家人物集中在南方,與北方的儒墨,適成學術思想的南北分異,一如《詩經》、《楚辭》的不同風格。」就此,筆者亦認同地理差異的原因促成了老子思想的獨特風格,使大家細閱他那五千言字《道德經》時,都會感到其「言有盡,意無窮」的固中奧妙。

    老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又稱「老聃」,他的身世如謎,充滿了神秘色彩。相傳他生活在春秋時期,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另一說法是安徽渦陽人。傳說老子最後西出函關,被關令尹喜求留,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便騎青牛而去,不知所終。然而,筆者認為老子真實的身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著作《道德經》對後世影響甚深,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時,評老子思想,便說「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史記‧太史公自序》)其「無為(可說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核心,而他對聖人修養目標的看法亦十分獨特。老子的學說盛行於楚,後來更被莊周發展,因此,筆者認為老子是道家的宗師,這是無可否認的。

    老子的無為觀念

    老子思想的核心,可說是起自於「無」而歸於「無」,「無」即是「道」,道是萬物生成的本源,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是萬物化生的總原理,引王澤應所說「『道』是萬物的本源,又是萬物的規律,先天存在。」然而,這種道是難以用實有層的經驗去證明的,就如老子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若這種道可以說明的,便不是普遍永恆的道了;若名可以定名的,就不是普遍永恆的名了。老子的「道」是在作用層的,而人們必須以作用層的化解,才能保存實有層的存在,因此,老子提出「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老子》第一章)要經常除去私欲或成見,並保持客觀,才能發現「道」的奇妙,真正了解「道」的人,才能達到「無為而無不為」。

    鑑於當時政治動盪,社會劇變,戰事連年,人民生於水深火熱之中,對人生的價值提出了種種疑問。儒家雖提倡了凡事要依禮而行,然而,老子則認為「有為」(人為做作)過甚,會引不起生命內在的感應;強加制度規範,反而造成人際關係的緊縮破裂,故此聖人要「復歸於樸」,復歸其自然本性,一切沿於「道」,就如同「撲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老子》第二十八章)混沌無名的樸演化展開就成為各種功能性的器具,聖人發揮他那無不為的潛能就成了官長。可見,大道的體制是渾然而不斷裂的。老子的「無為」,是要求人無欲無求,以「無名之樸」,亦即是沒有名的,質樸無華的思想,來去除人欲,以達到「萬物自化,知欲自消,天下自定。」的境界。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第三十七章)筆者認為,多數的人都說老子的思想是「什麼也不做」,是消極的,這種觀點是有商確的,只因世人多處於「爭功名、求利祿」的世界中,為了迎合社會而委曲了自己,故此才會對老子的無為思想有這種誤解。若參照漢代的「無為而治」,老子並非鼓勵人們「什麼也不做」,而是盡可能不打擾人民,就如今天的「積極不干預政策」。老子認為人生於世上的最大難題是「可欲」、「不知足」和「欲得」,民心因充滿了名利的欲望,因而紛擾大亂,要去除這些痛苦,必須使道回歸自然無為,沒有人的規定,也沒有人的對抗,這樣才是恆常的、真實的;而名利只是虛假而短暫的。老子的思想旨在為人開拓一條走出人世困局的道路,而透過「無為」的「道」,即順應自然,清虛自守,才能達到「無不為」,即無所不為的境界。

    老子的修養目標

    老子哲學中經常以作用層的「不德」來保存實有層的「有德」,正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老子》第三十八章)這裡的「不德」並不是「沒有德行」,否定的意思,而是有「超越」的含意。老子眼中的聖人,是「不德」,是心中不以「德」為標準,便能代解了對德的執著,這樣才是聖人的守道同德,一切回歸於精神上的自然。老子又曾以「赤子嬰兒」來比喻這種自然的境界,它好比嬰兒般,具有淳樸自然、無憂無慮、沒有公私之分的天性。

    老子說的聖人,也是具備一定的修養目標的,而聖人精神境界所表現出來的「氣象」也是不同凡響的。鄧朱康有所言︰「氣象就是指人的內在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現。」而筆者認為,人們必須依循「無為」的「道」,以守柔虛弱、謙下不爭、功成身退的方法,才能達到老子修養目標的「氣象」。

    「守柔虛弱」是指人應該拋棄權威成見,以及仁、義等道德律則,清靜自守,正所謂「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老子》第十九章)老子是站在無心自然的價值觀點,認為人應該「絕聖棄智」,守柔虛弱,才能以這作用層的化解,來保存「民利百倍,民復孝慈」的實有層。

    「謙下不爭」是老子理想人格中重要處世原則之一,他曾言「天地之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第七章)不自生即不執著於其生,所以人們不應把生定限在自己,不應以自己的生為生,而是以萬物的生為生,完全順任於自然,使天地長生。老子又曾提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聖人的無常心是指他沒有擇善固執的心,由於去掉了自己的有執之心,不再因擇善固執的心而變得有偏見,便能謙下不爭,觀照天下人的心。

    老子的「功成身退」是解決「可欲」、「不知足」和「欲得」的方法之一。在這點,老子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第五章)老子眼中的天(道)是無親疏之分的,它造化無私,以時制時,生之以時,滅之以時,猶如祭神的草狗,雖然事後不免被拋開,但它因祭神明而生,因祭神明而滅,不因生而喜,也不因滅而悲。就如聖人一樣,因為他不執著於個人情欲,以百姓為用,做到功成身退,而不受事物所傷害。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上三點,才能達到老子「道法自然」的修養目標。

    總結

    世上的宗教哲學均認為「人」是一個未完成之物,具體地說,人是介乎於獸性和神性理想中間的存在物,因此,人必須要不斷地提升自己,使自我盡可能達到一種至善至美的境界,找到理想中的人格。而老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非常重視人的個體生命價值的。老子的「無為」是清靜自守之意,是以「道」為修養,從而達到「合於道」的理想境界,能達到這種理想境界便無所不能為,亦即「無為而不無為」,以「無」實現了「有」。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金幣 +30 收起 理由
    eric955168 + 30 + 30 感謝您的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給你鼓鼓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1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861 天

    [LV.10]昇任副理

    1523

    主題

    2173

    帖子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eric、怪盜基德、黑羽快斗、KID、1412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7600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支持烏克蘭輔導長守衛達人天文學家人氣達人足球顧問戰略專家攝影達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總監精華專家駕駛證書好市民時尚玩家時勢評論vip籃球顧問專欄作家新聞記者收藏家工卡小說家選修顧問回覆加分達人

    發表於 2024-5-31 00:4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道家的著作道德經、莊子(南華經)都不是很容易了解的東西
    簽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4-7-7 01:58 , Processed in 0.0793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