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回復: 1

[經典傳奇] 西周青銅器驚現「墨書」,改寫書法史?!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3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093 天

    [LV.10]昇任副理

    1518

    主題

    3215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0911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推廣達人宣傳達人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智商很高的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監督員好市民工卡回覆加分達人

    發表於 2022-3-11 14:53: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2-3-15 18:57 編輯

    2021-01-25 06:58

    商周時期的書藝有著一個從契刻到刻劃,再至書寫的認識過程,儘管所依據的也主要是龜甲契文、銅器銘文、陶器刻劃文字等非純粹的書寫材料。 因此陶銅玉器上的朱書或墨書文字開始進入書法研究者與古文字古史研究者的視野內,對大家的認識震動不小。

    ▌伯懋父簋墨書及其他

    在河南洛陽北窯的西周貴族墓地所出土的伯懋父簋上的墨書更是極具水準,一同所出的還有帶有墨書的銅戈以及鉛戈。 伯懋父簋在西周康王時期,於內底一側存留"白(伯)懋父"三字墨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河南洛陽北窯出土伯懋父簋。 採自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法書全集·1·先秦秦漢》,文物出版社 2009

    洛陽北窯墓地的發掘者蔡運章認為,這三字"筆勢勁韌遒美,字形整肅均齊,筆畫中肥而首尾出鋒,有明顯的波磔。 '白'前綴尖而下部渾圓,中間橫筆微帶弧曲。 '懋'字筆劃起止多顯鋒露芒。 '父'字左筆露鋒向下疾行而又彎鉤上收,運筆圓熟自如,末筆藏鋒而重捺輕收",可以看出西周書者(姑且將在銅簋上作字之人稱為書者,或是原初書法家)行筆的筆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河南洛陽北窯出土西周銅簋上的墨書摹本 採自《中國法書全集·1·先秦秦漢》

    至少在單字"父"上看出行筆筆順,首筆必然是豎彎鉤(為表述方便,暫且以楷書的筆劃名稱意代,下同) ,因行筆最後略疾速,形成一個比較尖銳的挑勾,這時筆鋒恐非中鋒能夠落下次筆,就須有重重一頓來正筆鋒。 所以,次筆一定是「父」字右側的橫折。 橫折段的起筆處濃濃的頭,可以理解為頓筆,也能用回筆藏鋒處理之。 兩者的處理方法依筆材料性質的不同而定。 橫折收筆處的筆速未有首筆快,所以不甚尖銳,乃是筆鋒自然離開書寫載體——銅器,形成略略的一個偏鋒,所以就圓轉回來,為末筆撇豎自然的起筆;也可看作次、末筆的承接是形成了形斷而意不斷的圓弧。

    從書法操作意義的角度來看,僅墨書三字的這件銅簋似乎能夠超過有著長篇鑄刻銘文的銅器。 對於這個墓群的主人,我們猜想應是愛好習字的一家人,在隨葬的青銅器上選擇書寫而非鑄刻。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河南洛陽北窯出土西周銅簋上的墨書 採自《中國法書全集·1·先秦秦漢》

    伯懋父簋上的墨書僅三個字,相比較大量的銅器銘文來說無足輕重,但對於商周書法而言,卻是極為珍貴的,因為"所謂墨蹟,實際上包括墨書和朱書兩種文字遺跡,它們代表了當時書寫的原貌,藝術價值不一定很高,但對書法史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想,這個意義在於是屬當時所寫,並未有轉來轉去的失真情況,"當時用筆的痕跡仍歷歷在目,生機勃勃,它的價值是十分值得尊重的,對於書法研究真跡的確是最好最理想的方法"。 因為伯懋父簋墨書的存在,使得進入早期書寫史的材料中,不再只有商代甲骨、周代金文這麼簡單,"除了甲骨文、金文以外,商周時期還有另外一種使用毛筆的書法藝術形式"。 在先秦書法史上,商代甲骨、周代金文不具備"一次性"書寫的性質,存在與當時書法情狀走樣的程度。 如果把「寫」問題引入金文、甲骨之中,它們與伯懋父簋墨書有著截然不同的分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帶有朱書的卜龜 採自《中國法書全集·1·先秦秦漢》

    ▌商周書法的再思考

    因為有毛筆,才會有所謂的"書法","毛筆的材質、工藝、形制及其使用方法,處處蘊含並體現著中華文化的深邃內涵"。 毛筆軟性毫穎,能夠有一定儲墨量,在一次蘸墨過程中的墨色變化,以及順鋒逆鋒鉸毫所引起的下墨順暢與否則是中國書法的神秘之處。 然而較之隸變之後時期,先秦書藝還存在一個書體與字體相互混雜相互影響的情況,對於字體的變化甚至是相當敏感的。

    商周時期的甲金文字是中國書法的淵藭。 現今凡涉及中國書法史的著作,都不可避免地上追到商代甲骨文、西周的銅器銘文。 可是,這時候的甲金文字與後世"書法"或是書寫究竟是何關係,再如這樣的文字痕跡可否構成關於文字的圖像文化場景,這些問題無論是考古學、古文字學或者是書法史都不曾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再退一步說,這時的中國並未見獨立的書法家,商代甲骨刻手固然書藝超群,但史不傳名。 回望西周的書法,也是在製作於鍾鼎彝器之上的銘文,並看不到商周時期的某位書法家慨然自由的書寫(如果這時真有這樣自由的書法家的話)。 在"前藝術家"的先秦書法史中,之前所提到的考古學、古文字學甚或書學都很難全面地予以闡述,相反如借用圖像學的相關知識加以解說可能會析縷內中奧妙。 畢竟這時的甲金文字不是如在簡牘幟素等材料上的"一次性"書寫完成,反而是具有很大的製作意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河南洛陽北窯出土西周伯懋父簋上的墨書 採自《中國法書全集·1·先秦秦漢》

    叢文俊在《商周青銅器銘文書法論析》引入更重要的一個概念——"篆引"。 並在其後所著的《中國書法史·先秦秦代捲》系統化:「我們合篆、引二字,以『篆引』為專用名詞,用來衡量古文字象形符號系統之內各種書體的式樣特徵、風格美感、彼此間的關聯及發展變化等。 其中篆代表大小篆書體線條的等粗、排列組合中的等距等曲長、式樣的轉曲擺動之類似圖案花紋的特徵,引代表書寫的轉引筆法"。

    叢文俊提出的"篆引"概念相當重要,它使得先秦書法討論擺脫了只在青銅器銘文遺存上的研究,更加深入到背後的書寫活動,"大篆書體是漢字脫略古形之後第一個發展階段的規範式樣,也是'篆引'的前期形態,它的形成,在商末周初的金文書法中即已露出端倪"。 然而,遺憾的是在凹陷銅器的銘文中,這種特點比較微弱,只能依靠書法家的經驗感覺。 而伯懋父簋墨書所顯示的證據卻是顯見的,可以比較容易地觀察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散車父壺 採自曹瑋主編《周原出土青銅器·2》,巴蜀書社2005

    伯懋父簋墨書的出現,使我們更可能將金文在書法範疇內進行考察,畢竟"古代銘刻的形式之美屬於書法藝術的範疇,它不僅有其獨特的審美要求,而且表現得相當突出"。 也正是基於此,我們曾大膽的設想這個墓群的主人是愛好習字的一家人。

    當然我們這一不成熟的商周書法探研工作只是一個開端,也多屬於蠡測的範疇,我們也盡力解決書法的起源之探。 文字的起源與書法的起源並不是一回事,也需要把甲金文中非書法的因素剝離出來。

    本文根據張翀《青銅識小》一書章節編輯整理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金幣 +10 貢獻 +10 愛心 +10 收起 理由
    eric955168 + 10 + 10 + 10 + 10 感謝您的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為己而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3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093 天

    [LV.10]昇任副理

    1518

    主題

    3215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0911

    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推廣達人宣傳達人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智商很高的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監督員好市民工卡回覆加分達人

     樓主| 發表於 2022-3-11 14:59: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探馬 於 2022-3-11 15:03 編輯

    伯懋父簋上的墨書僅三個字,相比較大量的銅器銘文來說無足輕重,但對於商周書法而言,卻是極為珍貴的,因為"所謂墨蹟,實際上包括墨書和朱書兩種文字遺跡,它們代表了當時書寫的原貌,藝術價值不一定很高,但對書法史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史語所的影片有伯懋父的簽名,我本來以為是吹牛,想不到這是真的!影片真的很用心!學術就要這樣做!
    為己而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5-4-27 16:04 , Processed in 0.0654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