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5-4-14 04:17 編輯
原文--福克蘭群島戰爭(4):英軍發起地面進攻
福克蘭群島戰爭地面攻擊路線圖
福克蘭群島收復經過概圖
進攻:英國遠征軍在東福克蘭群島北岸登陸
在福克蘭群島戰爭中,皇家海軍特遣艦隊橫跨13000公里遠征南大西洋,付出多般代價,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證地面部隊登陸、擊潰阿根廷軍隊、占領並收復福克蘭,這也是檢驗戰爭成敗的唯一結果。福克蘭戰爭的官方歷史學家弗里德曼教授曾寫道,「爭奪福克蘭群島的最後作戰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老式的作戰手段。」
英軍在聖卡洛斯海灘登陸
5月21日晚,共約4000名來自皇家海軍陸戰隊第3突擊旅,陸軍特種空勤團第2、3營的英軍乘登陸船,於東福克蘭島北岸的聖卡洛斯水域的海灘登陸,並成功地在次日建立安全的灘頭陣地。英國遠征軍登陸部隊司令官湯普森准將計劃先占領達爾文港、鵝綠,接著才是史坦利港。
為反制英軍部隊的登陸作戰,阿根廷空軍派出「坎培拉」轟炸機持續進行夜間轟炸,一直到戰爭的最後一天(6月14日)。
「大西洋運輸者」號滾裝船
在海面上,皇家海軍特遣艦隊因防空能力不足,在阿根廷空軍的勇猛打擊下遭遇連串損失。5月21日、23日,「熱情」號、「羚羊」號護衛艦先後被擊沉;5月25日,搭載3架「契努克」重型直升機、跑道建築設備、帳棚等重要物資的「大西洋者運輸者」號滾裝船被擊沉,萬幸的是「大西洋運送者」號運送的5架「海獵鷹」式戰鬥機及僅剩的1架美製「契努克」重型直升機,在被擊沉前飛到了岸上機場;同一天,「雪菲爾」號的姐妹艦「科芬特里」號驅逐艦被擊沉;與「闊劍」號一起執行任務時,「阿格諾特」號、「燦爛」號護衛艦也嚴重受損。
英軍戰艦遭襲畫面
雖然阿根廷空軍取得一定戰果,但由於轟炸策略和後勁不足,這使得英軍艦艇的損傷降低。為避開密集的防空火力,阿空軍戰機被迫以俯衝方式接近目標,並於最後一刻才在低空投彈,阿根廷空軍在空襲中損失了近20架戰機,包含5月14日,6架在地面被皇家海軍SBS突擊隊擊毀的IA-58「普拉卡」式攻擊機。低空投彈造成許多炸彈沒有足夠時間啟動引信,阿軍飛行員還發現,投擲自由落體炸彈時,飛機必然會直接飛越破片與爆震之上,故有最低投彈高度的限制,但因低空襲擊的需要,使得他們無法在投彈前及時爬升至指定高度。阿根廷海軍的「聖路易斯」號潛艇進行魚雷攻擊時也遭遇過類似問題。這個問題在新式的延時引信使用後才得到解決,並在6月8日的攻擊中發揮威力。
阿根廷空軍曾計劃在5月30日集中突襲英軍特遣艦隊旗艦「無敵」號,試圖以擊沉「無敵」號來逼迫英國結束戰爭。
伍華德將軍後來在回憶錄《One Hundred Days》裡指出,BBC要為阿根廷空軍炸彈引信的改變負責,BBC在聽取英國國防部的機密戰地簡報後,公開報導了阿根廷空軍的炸彈引信缺陷問題。伍華德指責「BBC認為無懼地追求真相遠比英國士兵性命重要。」
BBC還提早報導英國陸軍特種空勤團(SAS)第2營的攻擊計劃,BBC對外廣播稱「戰鬥隊」和「兩棲作戰隊」已經投入戰鬥。」稍後英軍正準備攻打阿根廷位於鵝綠的部隊時,BBC又公布消息,「傘兵團第2營抵達了達爾文港附近5哩處。」2營指揮官、陸軍中校瓊斯威脅要對BBC的不當提出起訴,「士兵中間有一種說法--英國廣播公司理事長應當以叛國罪受指控。」瓊斯說,但不幸的是他在攻占鵝綠的行動中陣亡。
英軍向福克蘭群島縱深進攻
從5月27日早上到5月28日,第2營約500人逼近並英勇攻擊由阿根廷第12步兵團拼死防守的達爾文港和鵝綠。激烈的戰鬥持續1晝夜,最後英軍陣亡17名士兵,阿根廷陣亡55名士兵、另有1050被俘。瓊斯中校在這場戰鬥中犧牲,戰後他被追頒英國最高榮譽勳章--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瓊斯的死讓柴契爾夫人再次深受打擊,「這比戰爭中的其它災難都更嚴重,甚至超過了失去『雪菲爾』號。」,「他失去了生命,但他的勇敢正是戰爭的轉折點。」柴契爾夫人只能靠這種想法來平復心中的悲痛。
收復阻擋在英軍和聖卡洛斯之間的鵝綠後,英軍終於可以開始朝聖卡露斯的橋頭堡前進。從5月27日起,皇家海軍陸戰旅第45突擊營和第3傘兵營開始步行穿越東福克蘭,朝著海岸旁的藍綠灣(Teal Inlet)前進。皇家海軍遠征南大西洋的特遣艦隊最高指揮官費德豪斯上將叮囑接替瓊斯中校的基布爾少將,「你已經在陸地戰中點燃戰火,最後要在史坦利港樹起英國國旗。」看來,勝利已經在望。
肯特山上的英軍特種空勤團士兵
英軍機降攻擊的開路先鋒-特種部隊潛入肯特山的苦戰
翻過了肯特山,就可一馬平川直抵福克蘭群島首府史坦利港。
在攻取鵝綠打通前往聖卡洛斯的大部隊登陸灘頭的同時,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3突擊旅42營準備對肯特山發動直升機機降攻擊。但英軍高級軍官所不知的是,阿軍正準備把英軍困死在肯特山周邊地區,5月27〜28日兩天,已將精銳部隊第602突擊兵連、第601憲兵特勤中隊空運至史坦利港。由SAS和42營士兵組成的先遣D中隊提前1周左右潛入肯特山區偵察,與第602突擊兵連派出的巡邏隊發生慘烈遭遇戰。5月30日,英國皇家空軍派出「獵人」戰鬥機對肯特山周邊地區執行火力掩護,有1架在肯特山東坡被阿軍輕武器擊落。阿根廷第601戰鬥航空營也派出直升機參加作戰,1架在30日上午11:00時遭SAS所發射的美製「刺針」防空飛彈擊落,6名憲兵特勤隊員墜機死亡,8人受傷。
英軍翻越肯特山
31日,英軍陸戰隊員再次遭遇阿根廷軍第602突擊兵連的A17分遣隊,該部被包圍在位於Top Malo的一間牧羊小屋後面,面對英軍攻擊,依然堅持利用房屋屏障從窗戶、門廊還擊。房屋起火燃燒後,阿軍突擊隊員撤退到距離房屋約150公尺的一道河床上堅持抵抗直到陷入完全包圍、彈藥耗盡才投降。當英軍占領TopMalo時,另一支英軍陸戰隊小分隊也趕到山上,同時帶來一幅巨大的英國國旗。根據1名受傷的阿根廷軍官供詞,若這批阿軍突擊隊員不選擇投降而依預先計劃的撤退路線撤退,將會一頭撞上這股前來增援的英軍。
據估計,約有40名阿根廷突擊隊員參加了Top Malo House及肯特山周邊的作戰,有11名突擊隊員或憲兵特勤隊員陣亡。英軍則有7名陸戰隊員受傷和1名隸屬於皇家海軍特種舟艇團(SBS)的中士陣亡。
警戒中的英軍士兵
英軍特種部隊孤軍深入肯特山區冒死作戰,成功的為後續部隊機降行動掃開了進路,登陸部隊司令官湯普森准將戰後評估時,不無慶幸的說,「幸運的是我忽略了諾斯伍德艦隊司令部方面不需對肯特山周邊地區進行偵察的意見,如果D中隊沒有先行投入偵察,機降的42突擊營將面對在夜暗而陌生的著陸區嚴陣以待的阿根廷突擊兵。若果真是如此,沉重的人員傷亡與直升機損失將無可避免。」
福克蘭群島戰爭的一張標誌性照片:在荒野裡行軍的英軍
英軍發起旅級部隊攻勢--奪回福克蘭群島首府史坦利港
掃蕩肅清肯特山區的阿軍據點後,福克蘭群島已無險可守,英軍地面部隊主力--皇家海軍陸戰隊第3突擊旅、自5月27日起完成大規模登陸。
6月11日夜,在經過數日戰前偵察和休整後,英軍「火神」轟炸機、「海獵鷹」式戰鬥機及火砲開始密集轟炸,同時在海面上的驅逐艦、護衛艦的艦砲火力掩護,第3突擊旅向是史坦利港周邊哈麗山、兩姊妹、朗敦山、無線電山各高地同時發動攻勢。皇家海軍「格拉摩根」號在支援陸戰隊進攻時,被1枚阿根廷軍陸基車載「飛魚」飛彈擊中,造成了3名水兵陣亡,再次突顯大型水面戰艦在反艦飛彈前的空防脆弱。這一天,第3傘兵營B連的麥凱中士在以手榴彈攻擊阿軍陣地時陣亡,事後頒贈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經一夜苦戰,所有攻擊預定目標均被消滅。
被英軍俘虜的阿根廷軍人
6月13日夜,英軍趁勝發動第2波縱深攻擊,第2傘兵營攻占無線電山,蘇格蘭禁衛旅第2營攻占爛屋山。當英軍攻破福克蘭群島阿根廷守軍最後一道天然防衛線後,各鎮內的阿軍隊已無心再戰,阿根廷總統加爾鐵里電令守軍與英軍決一死戰,駐福克蘭群島軍事長官梅南德斯少將回答說,「已經沒有辦法,沒有部隊,沒有據點,沒有彈藥。」1名阿根廷士兵描述,排長要求下屬若遇當地居民反抗、可格殺勿論,但沒有任何阿軍士兵這樣幹。
阿根廷駐軍司令梅南德斯少將向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摩爾少將投降
6月14日,梅南德斯少將向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摩爾少將投降。不過,在與阿根廷談判這件事上,柴契爾夫人認定摩爾少將還不如特種空勤團的麥可.羅斯中校,羅斯後來升至上將,任駐波赫維和部隊司令官。格林威治時間6月15日凌晨2:00,摩爾將軍向倫敦發揮電文:「梅南德斯將軍已經向我投降,其中包括福克蘭群島東西部所有阿根廷軍隊以及他們的附屬機構……如福克蘭群島居民所願,他們再次回到了英國政府管轄之下。天佑女王。」11313名阿根廷軍人淪為戰俘,其中有4167名阿根廷軍人被由「坎培拉」號郵輪直接遣返回阿根廷本土。
皇家海軍在福克蘭群島戰爭中使用的42型驅逐艦
6月20日,英軍在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接受當地阿根廷軍隊的獻降。福克蘭群島戰爭參戰雙方完全停火。在4月2日〜6月14日長達74天的戰爭中,255名英軍陣亡、649名阿軍士兵和3名福島居民喪生;英軍還損失10架戰鬥機、24架直升機、2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登陸艇(LCU)、1艘大型徵用船;阿根廷損失69架戰鬥機(攻擊機)、2架轟炸機、4架運輸機、25架直升機、1艘巡洋艦、1艘潛艇。
皇家海軍的「無敵」號航母在戰後返回港口
歷史和現實的全部事實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輸得起戰爭。輸了要嘛萬劫不復,斷送未來;要嘛幾十年甚至百餘年都難以翻身。福克蘭戰爭結束不久,阿根廷軍政府很快便因戰敗下台,柴契爾夫人領導的保守黨政府順利贏得1983年議會選舉。在1982年10月12日倫敦市政廳為軍隊勝利遊行舉辦的午餐會上,對著滿場的顯貴、軍人,柴契爾夫人正要講話時,在座的年輕士兵們忽然帶頭起立,長時間向她鼓掌。在唐寧街10號前一天的慶功晚宴上,這位首相引用威靈頓公爵的話,「大國沒有小戰爭。」談到福克蘭,她說:「在歷史的艱難歲月中,我們經受住種種考驗的難道不正是英國精神嗎?」或許,「福克蘭戰爭的很多方面都顯得老式;戰爭的根源動機就很老式,可以追溯到17世紀;這場戰爭是為了主權和『牢守住我們已經占有的東西』,而不是為了主義和理想。爭奪的實際領土的重要性遠遠低於威望、榮譽和英國的未來。」但柴契爾夫人堅信,「事實上英國是為原則而戰,不是僅僅為了南大西洋幾個怪石嶙峋的小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