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2-3-11 08:27 編輯
廣府民系,也稱廣東人、粵人,是「漢族8大民系」之一,同時也是「嶺南三大民系」之一,在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區以及海外皆有分布。
「廣府文化」的發祥地在廣州、佛山一帶,而「廣府民系」的誕生地則在南雄的「珠璣巷」,「珠璣巷」也是中國「10大尋根祖地」之一。
「珠璣巷」位於南雄以北9公里的珠璣鎮(原稱沙水村),是古時來往的商業重鎮,也是由中原、江南進入嶺南的首站以及中繼站,有「廣東第一巷」之稱。
圖1-1~3:有「廣東第一巷」之稱的珠璣巷是「廣府民系」誕生地。
珠璣巷之所以成為當時的商業重鎮,與「梅關古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圖2:珠璣巷與梅關古道位置圖
「梅關古道」位於廣東南雄、江西大余交界處的「五嶺」之一──大庾嶺上,為唐朝名相張九齡下令開鑿,張九齡家鄉地處偏僻的嶺南,有感於百姓翻山越嶺的不便,於是奏請朝廷,准予在大庾嶺開闢通道,朝廷允其所請,於716年(唐玄宗開元4年)開鑿驛道、設置關樓。
圖3:位於廣東南雄、江西大余交界處的「五嶺」之一──大庾嶺
圖4-1~2:「梅關古道」開鑿於716年,位於廣東南雄、江西大余交界,關樓以北為江西大余,刻有「南粵雄關」,道旁的山壁有「梅嶺」的石碑,「梅嶺」是大庾嶺的別稱;關樓以南為廣東南雄,刻有「嶺南第一關」。
圖5:位於南雄境內的「梅關古道」古驛道牌坊
「梅關古道」除了帶來中原與嶺南的文化、經濟上的連結,也成為兵家必爭地,金國滅亡北宋、蒙古攻打南宋時,大批北方難民便由此驛道進入「珠璣巷」定居,或是前往珠江三角洲及其他地方,「梅關古道」後來在1936年粵漢鐵路(1957年改稱京廣鐵路)通車後廢棄,結束其1200多年的歷史。
「珠璣巷」原稱「敬宗巷」,825年(唐敬宗寶曆元年)因唐朝時張昌一家七代同堂,家庭和睦,唐敬宗為表彰其孝義,便賞賜珠璣寶貝,後為避唐敬宗廟號名諱,「敬宗巷」改稱「珠璣巷」。
珠璣巷全長1.5公里,寬4公尺,巷道由鵝卵石鋪成,呈南北向,兩旁皆有姓氏宗祠,據統計共有183姓曾在此居住,現仍有20多姓300多戶百姓居住,原本說粵語,現已被客家話取代。
圖6-1~7:珠璣巷全長1.5公里,寬4公尺,巷道由鵝卵石鋪成,呈南北向
圖7-1~3:珠璣巷入口處立有大石,稍遠處有牌坊,皆刻有「珠璣古巷」;巷道中段的「珠璣樓」;沿著巷道往南則有南門,同樣也刻有「珠璣古巷」
圖8-1~2:盧氏以及梁氏宗祠
圖9:珠璣古巷南遷姓氏名錄
現居珠江三角洲一帶的百姓大多為珠璣巷的後代,每年有許多海內外人士來此尋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