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90|回復: 0

[戰史] 【二戰系列19-6】轟炸日本(6)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5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1155 天

    [LV.10]昇任副理

    1816

    主題

    2661

    帖子

    2萬

    積分

    超級版主

    eric、怪盜基德、黑羽快斗、KID、1412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20794

    地理學者最佳新人活躍會員熱心會員突出貢獻優秀版主論壇元老支持烏克蘭輔導長守衛達人天文學家人氣達人足球顧問戰略專家攝影達人歷史學者發帖快手總監精華專家駕駛證書好市民時尚玩家時勢評論vip籃球顧問專欄作家新聞記者收藏家工卡小說家選修顧問回覆加分達人

    發表於 2025-3-10 23:25: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5-3-11 06:36 編輯

    原文--轟炸日本(6):李梅來了!

    2024-02-06 1341 發佈於知乎
    百里相澤

    1.jpg
    《時代》雜誌稱李梅火燒東京,是「實現長久以來之夢想」

    一位大智若愚的將軍

    在那些和李梅近距離的參謀人員眼中,將軍是一位面無表情,做事一板一眼的人;他們很少看見李梅有過豐富的表情或者動作,初次接觸的人一般會留下此人冷漠而舉止笨拙的印象。

    雖然李梅成功地喜歡扮演了一個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軍人角色,但在強硬的外表之下,李梅就像巴頓一樣,也是戰爭中最內省、最善於分析、最有天賦的指揮官之一。

    這名真正的戰爭天才,現在只有一個心思——用盡一切手段,把炸彈扔到目標頭上!

    從到任的第一天開始,李梅對於他的職責就非常明確:

    「指揮部隊,就要用B-29取得戰果。辦不到,就捲舖蓋走人。辦不到,太平洋戰區就永遠不會有戰略空軍。」

    在李梅看來,攻佔馬里亞納群島的唯一目的就是用B-29轟炸機空襲日本,因此所有的建設和開發工作都應當圍繞這一目標進行;但是海軍則反駁說馬里亞納群島也是1945年即將進行的大規模兩棲進攻的前進基地。

    2.jpg

    所有的資源都供不應求,各方費了老大力氣討價還價,結果是誰都不滿意。

    在馬里亞納群島第1個可起降B-29的伊斯利機場(注1),所有的武器整備、加油、飛機維護都是在擁擠的停機坪上,在熱帶的酷熱和暴雨之下露天進行的。

    工具和零備件都放在戶外的補給堆疊裡,裝進板條箱堆在地面上,上面蓋著防雨布。而一隊C-54運輸機會每週兩次地將飛機零部件從加州運過來;工程師和技工們則需要熬夜維護毛病不斷的發動機。

    註:C-54是道格拉斯DouglasDC-4運輸機的軍用型

    在最初的空襲行動中,所有的轟炸機不得不從一條跑道上起飛,這意味著同時起飛的飛機數量十分有限,最早起飛的飛機必須在機場上空一遍又一遍地盤旋,相當一部分寶貴的燃料消耗在了等待上;結果到了返航的時候,又是一群燃料箱幾乎燒乾的飛機在上空排隊等候降落——有些飛機被迫在海面上迫降。

    李梅到任後,他一看到那些在關島南部修建的海軍的奢侈的娛樂設施和高檔休閒場所就特別惱火,他一邊向華盛頓抗議修建機場的工程部隊被調離,一邊挖苦道:「他們建了世界上所有無關緊要的該死玩意兒,唯獨忽略了他們拿下這些島的最初目的。」

    到達關島後不久,李梅被邀請參加尼米茲將軍在島上的住所裡舉行的宴會,在這所漂亮的白色房子裡,在明亮的燈光下,大家坐在鋪著白色桌布的餐桌邊,桌上整齊地放著亮閃閃的銀質餐具;大家享用著豐盛的晚餐——有例湯、魚、烤牛肉、甜點,飯後還有咖啡、白蘭地和雪茄。

    李梅在晚餐時不厭其煩地向所有的海軍軍官發出邀請,回請他們來他的陸軍營房吃飯——所有人都在悶熱的匡西特板棚房食堂裡,站成一排吃罐頭口糧。

    這個舉動解決了所有問題,海軍提供了必要的裝備和人員,加快了B-29基地的擴建。

    3.png

    19452月初,關島新擴建的第1條跑道投入使用,第314轟炸機聯隊的180架「超級堡壘」進駐到這裡。

    19453月,美軍在馬里亞納的天寧島擴建的第1條跑道投入使用,這裡計畫建成8條跑道;與此同時,美軍還開始擴建塞班島的伊斯利機場跑道,令其最終能夠容納第73轟炸聯隊的4支大隊。

    1945年的328日,太平洋艦隊司令部下令「嚴格限制」出於其他目的而開進馬里亞納群島的船運,以便為第20航空隊所需的物資留出運力。貨物的分配規則也由此轉變為「最大限度保障『超級堡壘』所需要的彈藥和其他物資供應」。

    坐穩了指揮官位置,指揮的轟炸機部隊不斷壯大的李梅將軍仍舊開心不起來——高空精確轟炸始終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他從來不掩飾這個問題。

    4.jpg

    早在中國戰場的時候,李梅指揮的B-29轟炸機群就領教過了日本高空的急流,這可是歐洲戰場完全沒有的氣候,接手第21轟炸機司令部以後,李梅就告訴他的手下,花掉22噸燃料,只帶著3噸炸彈跑到東京上空是毫無意義的。

    他的第一個嘗試是命令機組人員降低飛行高度——以避開兇猛的高空急流——飛行高度改在了大約75008000公尺左右,這個高度的急流沒有那麼劇烈。降低高度也可以改善B-29的轟炸精確度、減輕發動機負荷並減少燃料消耗。

    19451月份剩下的時間裡,李梅並沒有大刀闊斧的改變他的前任的戰術,因為他自己仍舊在思考和摸索;在123日和27日,他發動了兩次空襲,目標分別是名古屋的三菱發動機工廠和「老朋友」武藏野的中島工廠,對名古屋的空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武藏野的上空,轟炸機遭到了大批日軍飛機的攔截,一通混戰後,工廠毫髮無損,美軍5架轟炸機被擊落,2架在海上迫降,1架在返航途中墜毀,還有1架徹底失蹤。

    5.png
    19451月,日軍從地面拍攝的一次成功的撞擊照片,下方的B-29受傷後仍保持在轟炸編隊裡。

    美軍的機砲手們在這場混戰中衝著四面八方的敵軍猛烈開火,戰後他們自稱擊落了60架敵機,其實大家都清楚,在空戰中機艙砲手們的擊落成績水分有多大。

    19452月份開始,李梅就開始派出轟炸機部隊進行燃燒彈的火攻試驗,24日,129架轟炸機裝載了燃燒彈和常規炸彈空襲神戶——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雲層讓地面目標模糊不清,但是仍有一半的飛機到達了目標上空,159噸燃燒彈和13噸高爆炸彈取得了優異的成果:超過1000座建築物被摧毀,重創1家主要造船廠和5家軍工廠,美軍僅僅被擊落了1架轟炸機。

    受到這次成功的鼓舞,210日,李梅再接再厲,派出了84架「超級堡壘」去轟炸位於大阪的中島工廠,這裡的裝配線生產著「中島Ki84(疾風)」戰鬥機,美國人給它取的代號是「法蘭克」。

    6.jpg
    中島Ki84「疾風」

    這次的空襲效果就差強人意了,只有7枚燃燒彈和97枚高爆彈落到了廠區,而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其中有43枚高爆彈竟然是啞彈。

    看來李梅將軍還沒有為他的B-29「超級堡壘」找到成功的方程式。

    艱難地探索和改進

    1945年的2月初,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已經完成了進攻硫磺島的準備,海軍中將霍蘭德.史密斯(綽號「嚎叫的瘋子」)把它形容成「我們必須承擔的最艱苦的任務」。他預計,攻佔這個島嶼將付出高達15000人的傷亡。(實際傷亡數字還要更高。)

    但是,B-29轟炸機部隊看來,攻佔這個島嶼是完全必要而且值得的:

    日本人一直通過部署在這個島上的軍用飛機零零星星地向馬里亞納群島發動空襲。而當B-29空襲日本本土時,島上的雷達就會提前預警;為了避開島上的防空火力,美軍的轟炸機還不得不兜一個圈子,額外的飛行距離既增加了燃料消耗,還減少了載彈量。

    因此,考慮到進攻將要付出的巨大代價,負責指揮這次進攻的雷蒙德.斯普魯恩斯將軍,讓李梅到他的旗艦上參加會議,會議中,斯普魯恩斯將軍問李梅,這次進攻是否值得?

    李梅堅定地回答「是的」。他說,對於美國來說這個島嶼簡直就是無價之寶——它可以作為B-29的前進基地和緊急迫降機場,可以建成護航戰鬥機的基地,還可以成為海空聯合搜救的基地。

    為了保護登陸硫磺島的軍艦和人員免於來自日本本土的空襲,美國海軍的第58特混艦隊在216日和17日,出動了大批戰機,對本州進行了一輪猛烈的空襲,海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7.jpg
    示意圖,海軍的攻擊機群採取低空攻擊方式,重創了日本的港口和各種設施

    另一邊,為了配合硫磺島登陸,李梅也在219日再度對武藏野工廠發動了空襲,150B-29的龐大機群途中遇上了冷鋒,整個城市被籠罩在幾乎凝固不動的厚厚的雲層之下,轟炸機只好轉向次要目標,大量的炸彈從天而降,幾家工廠被摧毀,但是中島工廠仍舊屁事沒有。

    日本上空的天氣和準確的天氣預測成為了橫亙在李梅面前的最大障礙,其實和他的前任一樣,李梅一直對此心知肚明:即使能夠得到精確的天氣預報——這個需要蘇聯方面的全力配合,這顯然是無法實現的——但是,目標上空變幻莫測的氣候條件仍舊無法解決。

    海軍嘲笑他們,說船隊給馬里亞納群島拉去無數噸的物資,B-29機群揮霍了其中的絕大多數卻沒什麼戰果,海軍同時還抱怨,他們得到的都是B-29部隊挑剩下的,但是他們的航母編隊卻必須打完太平洋戰爭的下半場。

    剛剛得知這些消息的時候,李梅和他的司令部都非常惱怒,但是公平地講,B-29轟炸機部隊取得的成果和付出的代價遠遠不成正比。

    李梅和他的參謀們仔細研究了兩者作戰方式的不同,似乎造成兩者戰果巨大差別的原因就在於:海軍的「潑婦」、「地獄貓」和「地獄俯衝者」們都是採取的低空俯衝或者水準掠過目標,在桅杆或者房頂的高度,冒著地面火力投放炸彈。

    但是巨型的「超級堡壘」從設計和結構方面就根本無法採用這種戰術。

    果真如此嗎?

    面對紛擾的問題,嗜好抽煙的李梅抽起了雪茄,因為煙草能夠讓他保持鎮定,而馬里亞納群島潮濕的氣候讓他的煙斗發霉了。

    直到這個時候,李梅採取的對策仍舊是:想方設法地讓機組成員在正常的飛行高度,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提高盲目轟炸的命中率。

    在前期的實戰中已經發現,B-29的機組成員,尤其是雷達操作員訓練不足,嚴重影響了作戰效果;既然李梅無法影響天氣,但是他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機組成員的技術。

    將軍召來了駐關島基地的雷達專家——一名來自於麻省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命令他馬上飛往塞班島:

    「你直接到部隊裡,挑出兩個最愚蠢的雷達操作員,就是連上帝都覺得他們很蠢的那種;然後你上飛機和他們一起飛行,盯著他們,手把手地教他們,」然後李梅將軍指著附近的一幅地圖,「看看他們能否依靠雷達飛到這個島北面伸出來的沙洲。」

    不提專家面對操作員們是如何頭疼,也不必說操作員們被緊張的訓練弄得生不如死;最終,經過充分緊張的培訓,絕大多數操作員已經可以辨認出探入水中的狹長陸地——李梅一直在考慮,在東京灣尋找一個類似的地標,如果機組可以在雷達上準確找到那裡,那麼,精準轟炸就一點都不難了。

    8.jpg

    以此為基礎,一個完全顛覆以往的作戰方式的計畫在李梅的腦海中逐漸成型,如果現在就告訴他的手下,這些飛行員們一定會驚恐不安,於是,腹黑的李梅將軍打算通過一次特別的訓練來完成自己的目的。

    塞班島的奧唐奈將軍突然收到了一條來自司令部的命令:

    命令他率領12架轟炸機進行一次特別任務訓練,目標是塞班島附近的一個小島。命令要求12架「超級堡壘」分為3組接近目標,從50呎(約15公尺)高度投放1枚裝有延時爆炸引信的炸彈。

    奧唐奈的抗議電報馬上發了過去:「高度錯誤!缺失了兩個密位!」

    「不!高度正確。」李梅的下屬馬上進行了回復。

    50呎!!!」收到回復的奧唐奈馬上做出了反應,1個小時後,怒氣沖沖的他飛到了關島司令部,「我沒法執行這個自殺的命令!」

    李梅手裡拿著雪茄,平靜地看著坐在對面的奧唐奈,「你會執行的。」將軍溫和地說道。

    任務最終還是按照李梅的要求執行了,所有的轟炸機都安全返回。

    幾天後,各種版本的謠言在馬里亞納群島流傳得到處都是,都在描繪前一架飛機投下的炸彈幾乎彈到了緊隨其後的另一架「超級堡壘」的炸彈艙;所有的謠言最後彙集成一個終極版本——說是一枚炸彈彈起到另一架B-29的飛機水準尾翼的高度,還跟著編隊滑翔了好一會。

    隨著類似訓練的展開,謠言似乎也沒有那麼可怕了;當B-29的機組人員津津樂道各種傳言的時候,他們無形中在心理上接受了這麼做——這正是李梅的高明之處——日後,當李梅命令他的隊員們去做真正的極度危險的事情時,任務看起來也沒那麼可怕了。

    顛覆性的戰術改進

    如何使用戰略轟炸,摧毀日本人的生產設施,進而消滅日本政府的持續戰爭能力,是美國戰略轟炸機部隊需要完成的首要目標。

    實際上,李梅自從19451月份上任以來就一直在考慮如何達到這個目的,當他嘗試了各種方法後,發現解決的辦法簡單而又殘酷——高投彈密度的夜間低空火攻。

    9.jpeg
    美軍在猶他州實驗燃燒彈

    之所以沒有人想到這個辦法,是因為李梅的戰術完全背離了B-29「超級堡壘」的設計原理和作戰設想,也和美國空襲德國的主要作戰方式大相逕庭:

    這種戰術將以夜間攻擊為主(至少在前3次的燃燒彈空襲任務中是這樣的);機群將在15002100公尺的高度上進行投彈,而不是在原來的75009000公尺相對安全的高空作戰。

    在這個高度作戰,可以有效地避免不穩定的引擎發生故障,節省下來的燃料還能夠將飛機的炸彈荷載提高到68噸左右,投下的炸彈不會受到高空亂流的影響,相反,狂風還會成為美軍的幫手,將地獄之火散播到四面八方。

    這個主意並不是李梅原創的。早在1943年,美國的轟炸專家們,就在猶他州沙漠的試驗基地用木材、紙張和麥秸稈草席搭建了一片「原汁原味「的日本建築,來測試燃燒彈的效果;直到1944年初期,他們才成功地通過混合使用凝固汽油彈和鋁鎂燃燒彈將這裡燒成了白地。

    10.jpg
    E46M69燃燒彈分解圖

    日本的城市比德國城市更易於被火攻摧毀,因為日本城市的人口密度更高,而且密集建造的木質房屋也更容易起火。

    執行火攻任務的主力是是M69型凝固汽油(子)炸彈,它們被裹在裝有彈翼的500E46圓柱形集束炸彈中。每一枚M69子彈藥或者「小炸彈」都是把一個裝滿膠凍狀汽油的棉布袋子裝入一個鉛管內。每一枚E46燃燒彈都集中了38M69,通過一個由定時引信炸開的束帶捆綁到一起。

    集束炸彈被設定在距離地面600公尺左右炸開,每一枚子炸彈後面都拖著近1公尺長的棉布飄帶,確保它們散落在直徑約300公尺的區域內。一旦接觸到地面,第二個引信就會引爆,這時一塊發射藥就會把一團團起火的凝固汽油濺射到半徑約30公尺的區域裡。

    這些半液體汽油滴無論沾到哪裡——牆壁、屋頂、人體皮膚——都會附著在那裡,以超過攝氏500度的高溫燃燒810分鐘,足以引燃所有的日本城市中心那些擠成一團的,由木頭和紙板建造的各種房子。

    11.jpg
    M69燃燒子彈

    無論是在道德還是執行層面,李梅的上級沒有一個人反對這種激進的戰術改變。部分原因是,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軍方就研究過對日本城市進行燃燒彈攻擊的可行性;而且,最為關鍵的是,美國民眾對於戰爭對手的觀感已經完全改變了:

    在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美國政府的高官們堅決反對從空中對城市進行無差別轟炸。即便是陸軍航空隊的將領們,也堅持反對對城市的「無差別轟炸」——在歐洲上空,即便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美軍也一直在堅持晝間的高空精準轟炸。

    到了1945年初,軸心國的越來越多的被揭露的暴行逐漸改變了這些觀點。日本在馬尼拉的暴行在全世界被揭露後不到兩周,燃燒彈攻擊就拉開了序幕,這絕對不是巧合。

    但是,即便到了這場殘酷的戰爭的後半場,美國的政治領袖們仍舊不願意公開承認他們默認了「無差別的恐怖空襲」,對日本城市的攻擊仍然需要一個合適的軍事藉口。

    美國陸軍航空隊解釋說,日本的許多工業生產是在居民區裡進行的,那些小型「供應商」或者「屋簷下」工廠組成的家庭手工業會為大廠提供零部件。對待工業高度集中的德國採取高空戰略轟炸,效果立竿見影;但是面對將2/3的工業都分散在家庭作坊裡的日本而言,除了將目的地區域整個燒光之外,別無它法。

    12.jpg
    一個隱藏在山洞裡的發動機生產工廠

    新的戰術無疑十分危險,按照歐洲的經驗,如果美軍膽敢在德國上空採用這種空襲方式,毫無疑問,德國空軍密集的戰鬥機和高射砲會把轟炸機部隊打的「筋斷骨折」。(李梅的原話。)

    但是,李梅願意賭一把,他仔細分析了以往的空襲任務彙報,很明顯,日本人缺乏小口徑的速射高射砲,而他們的夜間戰鬥機的技戰術和數量也不足以對龐大的攻擊機群構成威脅。

    為了提高載彈量,李梅下令將除了燃料、炸彈、3名機組人員和尾砲手之外的一切東西都拆掉,而保留尾砲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觀察空襲效果。

    將軍開始僅僅把決定通知了幾個參謀,所有人都嚇了一跳,一名官員嘀咕道,「那就是自殺行動。」部分在他下面服役的人背著李梅開始說他是瘋子和屠夫。參加過歐洲空戰的老飛行員坦率地說:「如果我們這次的對手是德國人,我們會損失80%的飛機。」

    李梅說服他們的理由非常簡單——「如果這次空襲的結果真的如我所願,我們就可以縮短戰爭。」

    13.jpg

    李梅充分意識到他的事業處在極大的風險中,他決定事先不告訴阿諾德將軍任何關於首次低空空襲的事情。「如果這次失敗了,我將承擔所有責任,」李梅告訴他的參謀,「然後他可以開除我。」——如果任務失敗,李梅很有可能被解除指揮權,並降回他的永久軍銜——陸軍航空隊上校軍銜。

    最終,李梅贏得了他的聯隊長們的支持,第21轟炸機司令部的3個轟炸聯隊中駕駛領隊長機的準將——「羅西」埃米特.奧唐納、湯瑪斯.S.鮑爾,以及約翰.H.大衛斯。這3位準將立刻看出了這一方案的優越性。

    第一次,轟炸行動完全不用考慮天氣,而且,B-29的最大優勢——高荷載,首次得到了充分發揮,轟炸也不再依賴高精度的瞄準儀,他們只用考慮高速低空突防。

    能力最強的老練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包括聯隊長)將駕駛領隊的「探路者」飛機,他們將會投下燃燒彈在地面畫出一個燃燒的「X」形以標示目標。最初的燃燒區就會成為瞄準點。而跟在後面的飛機,導航就毫無壓力了,只要大火真的燒了起來,後面的飛機就可以看見火光,然後朝那裡投彈。

    14.jpg
    掛載好的燃燒彈

    被選中的轟炸目標是東京的下町區,這裡位於隅田川流域,是東京地勢低窪的地區,以房屋密集的工人居住區為主。

    在選擇目標時,李梅非常明白:日本的工業目標被平民居住區包圍著。「不論你怎樣把居民區和工業目標區分開,」他告訴自己,「你都要殺死數量可怕的平民。但是,我們在和日本人作戰,不毀掉他們的工業,就會有更多的美國人死去,你難道寧願讓美國人死掉嗎?」

    1:伊斯利機場是為了紀念美國海軍指揮官羅伯特.伊塞利Robert Isely,他陣亡於1944612日——3天後,塞班島被全面佔領。

    15.png
    圖左為羅伯特.伊塞利(Robert Isely

    塞班島上的第1座機場用他的名字命名,以作紀念;然而,陸軍航空隊把他的名字拼錯了——Isley——官僚主義的執拗讓錯誤的拼寫成為了(伊斯利)機場的正式名稱。

    未完待續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金幣 +30 收起 理由
    arco + 30 + 30 內容精彩加分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簽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5-4-27 10:44 , Processed in 0.06814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