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喜歡 20 小時前 |
---|
簽到天數: 668 天 [LV.9]擔任課長
管理員
- 積分
- 11151
|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國共三大會戰(中國大陸作三大戰役)指的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華民國國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的三次關鍵戰役。
三次會戰是指遼西會戰、徐蚌會戰與平津會戰,均以解放軍的勝利告終。
遼西會戰(中國大陸作遼瀋戰役),又作遼瀋會戰、錦沈會戰。遼瀋戰役發生在遼寧省西部(以錦州為中心)和瀋陽、長春地區,是中國近代史中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三大戰役」之一,自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1月2日結束,歷時52天。
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指揮東北人民解放軍向被分割於瀋陽、長春、錦州等地的中華民國國軍發起進攻,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收編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衛立煌所率領的1個剿匪總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6個整師及地方部隊計47.2萬人,俘國軍少將以上軍官186名。東北人民解放軍控制了東北全境。
抗日戰爭結束後,東北被蘇聯紅軍占領,蘇聯在東北繳獲日軍各種火炮1836門。時局此時非常複雜,國共雙方都急欲在蘇聯撤軍後占領東北。
由於國民革命軍主力集中在中國西部地區,無法在短時間內到達東北,而中共在河北建有冀熱遼抗日根據地,因此捷足先登。
1945年9月2日,日本與同盟國各國於停靠東京灣密蘇里號戰艦簽署日本《降伏文書》,9月5日中午,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即率首批八路軍約2,000人乘專列抵達瀋陽火車站,事先沒有接到任何照會的蘇軍感到非常突然和不安,面對曾克林要求進駐瀋陽的要求,蘇聯駐瀋陽城防司令部卡夫通少將堅決反對,並調動部隊將八路軍所乘坐的火車包圍起來,不准任何人下車,堅稱要把瀋陽等大中城市交給國民政府。經一晝夜多方交涉,9月6日蘇方決定:八路軍可以下車,但需要駐在城南30里的蘇家屯,部隊遂下車,以四列縱隊徙步穿過瀋陽市區前往蘇家屯方向,途中受到瀋陽市民的夾道歡迎,隨行的卡夫通少將當即改變決定,讓曾克林部隊駐在「小河沿」一帶。隨後曾克林於此成立了「瀋陽衛戍司令部」。
此後,中共中央又從全國各戰略區調集11萬部隊和2萬幹部進入東北加入東北民主聯軍,並由林彪指揮前線。
11月,國軍新一軍、新六軍於山海關以南的秦皇島登陸,突破偽滿州國邊界山海關並占領葫蘆島、錦州等地,蘇聯未有異議;東北共軍按照中共中央「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指示,在背靠朝鮮、蒙古、蘇聯的地區建立中共根據地。1月10日,由周恩來、張群在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調停下於陪都重慶簽訂一月停戰令,蔣介石對國軍下達「第一次停戰令」。
自曾克林部9月從瀋陽城外「蘇家屯軍火庫」收繳了首批日本關東軍的武器裝備起,至同年底,東北民主聯軍又從各地投降的日偽軍手中,和長春、錦州及遼陽的日軍軍火庫收繳了大批日本關東軍武器,蘇軍並未干涉;至1946年3月,蘇軍才開始從朝鮮轉交中共部隊各種日軍槍3萬餘支,至6月中共在東北共獲得各種日式火炮約700門;未幾,1947年6至7月,駐朝蘇軍又與「東北炮校校長」朱瑞於平壤達成協議,改以貨易貨方式,以日軍武器(含火炮、日式坦克)與中共交換農產品、廢金屬,10月,朱瑞出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司令員,建立了中共第一支獨立建制的炮兵部隊。後亦在朱瑞領導下,以俘獲和修理的日式95輕型和97中型坦克為主建立了中共的第一支裝甲部隊。由是,在東北,蘇聯自日本關東軍手中接收轉交給中國共產黨武器裝備。
自日本投降至1946年3月初蘇軍撤離前夕,東北主要城市仍在蘇軍占領之下,中共與國民政府被允許在部分蘇占城市活動。
國民政府被允許將部分民間武裝改編為保安團,在蘇占城市以維持治安名義存在。但蘇軍隨即發現,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由北平空運至長春的接收部隊,實為原滿洲國精銳劉德溥部鐵石部隊,據蔡英文政府解密[來源請求]1月19日蔣經國致蔣介石電,「空運抵長之部隊,全為偽滿二十六師原有之官兵。對於此事,蘇方及民眾皆表不滿。」由此蘇軍限制其武器裝備,並任由八路軍接收部分蘇聯不需要的日本關東軍武器裝備。同時雙方主力,東北民主聯軍以農村為根據地,國軍五大主力中的新1軍、新6軍美械軍,及第13軍、第52軍、第60軍半美械軍,共5個軍由美國海軍海運到秦皇島登陸,並推進至錦州伺機而動;另有2個軍尚在路上。
1946年3月中旬蘇聯開始撤軍,因2月反蘇運動,蘇軍未舉辦交接儀式,低調一走了之。東北民主聯軍在蘇軍自3月8日於撫順、吉林撤軍後占領了部分城市,在某些地區與當地保安團發生小規模軍事摩擦。國軍亦於3月12日蘇軍自瀋陽撤軍後,在次日由新1軍占領瀋陽,並以此為前進基地進一步深入東三省。新1軍占領瀋陽受周恩來認同,周恩來希望東北問題和平解決,指示中共軍隊不要占領瀋陽,承認國軍隊有權進占蘇軍撤離區,但也要國民政府承認中共在東北的地位。隨後東北民主聯軍撤出撫順,3月21日國軍52軍進占撫順。3月27日,由周恩來、張治中、吉倫軍事三人組,進一步簽訂了東北停戰協議。
1946年4月1日蔣介石在重慶國民參政會上作了蓄謀已久的政治報告,宣布政協會議《五項決議》和剛剛簽字的《東北停戰協議》無效。前1天,1946年3月31日,國軍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令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鄭洞國、梁華盛,率先違反東北停戰協議,集中5個軍所轄的11個師的兵力由瀋陽沿安沈路向南滿、沿中長路向北滿大舉進攻,意圖攻占本溪、四平等東北民主聯軍占領的城市。東北民主聯軍被迫反擊,東北地區由於防地遼闊兵力不足,乃形成被動之形勢,迫於情形,自4月1日起,集中兵力在本溪、四平兩處展開保衛戰。
4月1日,國軍第52軍第25師、新6軍第14師分別從撫順、遼陽出發向本溪發起進攻未果;
4月7日,國軍第52軍第25師、新6軍第14師和新增調的1個團,兵分3路向本溪發起第2次進攻,再次失利;
4月16日,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杜聿明病癒由美國返瀋陽,親自部署進攻本溪,並參與部署進攻四平;
4月20日,東北民主聯軍因兵力不足,從本溪調第3縱隊主力北上參加保衛四平作戰,
4月28日國軍以新6軍、第52軍、第71軍下屬的5個師共5萬餘人分3路第3次進攻本溪,終於5月7日完全占領本溪。隨即新6軍轉向北上,協助攻打四平。
4月18日,杜聿明撤作戰不力的梁華盛,換鄭洞國指揮國軍新1軍第30師,開始攻打四平;至5月18日中共中央決定守城部隊全部撤離四平,5月19日四平被國軍完全占領。
在戰況不利下,中國共產黨請求蘇聯給予援助。
4月14日蘇聯於長春撤軍後一個半小時,解放軍對長春發動攻勢,並在4月18日攻克長春,國民政府宣稱此舉率先違反1月停戰令。 4月22日蘇軍撤出齊齊哈爾,解放軍24日占領齊齊哈爾。 4月25日蘇軍撤出哈爾濱,解放軍28日占領哈爾濱。
同時中國共產黨實行總動員,加緊破壞北寧路。
中國共產黨東北民主聯軍「發動攻勢」,林彪羅榮桓部隊兵力「占據優勢」,且裝備精良,故一直以「攻勢」為主。同年夏,關內各地國軍雖迭獲勝利,東北地區由於防地遼闊,兵力不足;加以交通被解放軍所破壞,乃形成被動之形勢。4月,國軍於本溪、四平與當地東北民主聯軍展開激戰。稍後,東北民主聯軍於長春、齊齊哈爾、哈爾濱擊敗當地保安團占領這幾市。林彪部主力30餘萬,集中於四平街附近,企圖阻止國軍前進。
國軍杜聿明部迫於情形,自5月起在東北發動反攻。
5月3日,國軍克復本溪,激戰於四平街一帶,5月19日克復四平街。
四平戰役後,東北民主聯軍主動撤往松花江以北,與國軍隔江對峙。
5月23日,國軍克復長春,5月28日克復吉林,6月5日直逼哈爾濱。
6月6日,蔣頒發第二次停戰令[11]:48。在馬歇爾壓力下,蔣介石對國軍下達暫時的第二次停戰令,同意休戰15天;後來又延長8天,於關內在華中、華北集結軍隊。7月,蔣徇調人之請,兩次頒令停止衝突,並主張召開五人小組,商談政治問題,與三人軍事小組同時進行,中國共產黨堅決反對。
1946年7月,鑑於國軍攻勢,中共中央東北局擴大會議在哈爾濱召開,通過《七七決議》,號召幹部下鄉,鞏固農村根據地。
1946年10月,國軍通過「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方針,派遣十萬部隊進攻南滿。至11月下旬,中共南滿根據地僅剩下臨江縣、長白縣、撫松縣、濛江縣、輯安縣五座小縣,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派遣陳雲、蕭勁光、蕭華成立南滿分局,陳雲任分局書記。
11月,蔣頒布第三次全面停戰令。
12月17日,國軍集中第52軍第195師、第2師,第71軍第91師,新一軍新30師,第60軍182師及暫編21師6個師下屬的共10個團,對東北民主聯軍堅守的南滿根據地臨江地區發動進攻,東北民主聯軍勝利進行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最終東北民主聯軍成功守衛了臨江地區,此戰役的結束標誌着國共雙方在東北戰場上攻守局面徹底改變,隨後中共在東北轉入反攻。
1947年2月底,林彪部南渡松花江,5月初大舉發動猛攻,5月17日攻佔懷德,5月21日攻佔公主屯,永吉、長春、四平街乃陷於孤立。形成「關內小打、關外大打」局面。6月6日,解放軍攻陷熱河赤峰。
6月16日,國軍被迫放棄安東省會[12]:162。解放軍開始進攻遼寧瀋陽。
6月,解放軍猛攻四平街,國軍守軍陳明仁部堅守月餘,殲敵甚眾,蔣特電嘉勉。
1947年1月31日,解放軍延安總部公布1946年7月至1947年1月全國範圍內戰爭幾項重要統計:七個月中,共殲滅國軍56個整旅(師)、其中1月份殲國軍12個旅;斃、俘其將級軍官103名,其中俘獲87名,俘獲後逃跑4名,擊傷12名。國軍攻佔解放區城市199座,解放軍攻佔國統區城市100座。國軍戰績未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