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美國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回復: 0

[科技] 當電子走向光子:「矽光子」是什麼?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喜歡
    11 小時前
  • 簽到天數: 613 天

    [LV.9]擔任課長

    1040

    主題

    1867

    帖子

    1萬

    積分

    管理員

    Rank: 12Rank: 12Rank: 12

    積分
    10478

    站長程式達人支持烏克蘭

    發表於 2023-9-12 08:36: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shutterstock_1938861136-624x351.jpg
    隨著 AI、通訊、自駕車等領域對海量運算的需求漸增,在摩爾定律的前提下,積體電路的技術演進已面臨物理極限,該如何突破?那就是走向光,目前許多國內外廠商正積極布局「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技術,當電子結合光子,不只解決原本訊號傳輸的耗損問題,甚至視爲開啟摩爾定律新篇章、顛覆未來世界的關鍵技術。


    積體電路(IC)將上億個電晶體微縮在一片晶片上,進行各種複雜的運算。矽光子則是積體「光」路,把能導光的線路全數集中。簡單來說,是在矽的平台上,將晶片中的「電訊號」轉成「光訊號」,進行電與光訊號的傳導。


    隨著科技進步迅速、電腦運算速度提升,晶片間的通訊成為電腦運算速度的關鍵。去年 ChatGPT 剛推出,問答過程中易出現卡頓、跳掉的狀況,也和數據傳輸問題相關,因此 AI 技術不斷升級時,維持運算速度是迎接 AI 時代的重要一環。


    矽光子能提升光電傳輸的速度,解決目前電腦元件使用銅導線所遇到的訊號耗損及熱量問題,因此台積電、英特爾等多間半導體巨頭已經投入相關技術研發。對此《科技新報》也特地詢問到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組長方彥翔,了解這項關鍵技術的背後運作。


    但在介紹矽光子應用與瓶頸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光電收發模組的運作:


    光電收發模組如何運作?
    先想像光電收發模組是類似 USB 的長方形模組,插進電腦後才能讀取資訊。換言之,光訊號必須先進入該模組,才能將訊號打入伺服器。


    傳統的插拔式模組(transceiver,又稱收發器)內部有許多光電元件,當光訊號進去模組裡,會需要光接收器(PD,Photodetector)來接收光,之後訊號源進入模組,因為光的電流很小,需要放大器(TIA)將電流信號放大,同時把電流信號轉換成電壓。


    電訊號進入主機後會遇到交換器(Switch),能將電訊號進行處理、轉換,判斷電該從哪個軌道出去,出去後經過光調變器(Optical Modulator),同時搭配雷射光源輸入的情況下,將電訊號再切換成光訊號,這就是光電收發模組的概念。


    矽光子和光電收發模組有什麼關係?
    一個光電模組包含光接收器、放大器、調變器等許多元件,過去這些元件都是個別、零散地放在 PCB 板上,但為了提升功耗、增加訊號傳輸速度,這些元件改成全整合到單一矽晶片上,方彥翔也強調,這是矽光子的「精神」。


    之所以說「精神」,是因為在矽平台上的光電訊號轉換,都能算在矽光子技術範疇,過程中需克服的面向也不同。也因此,為了讓讀者更好理解,我們會以矽光子發展至今的每個階段,作為分享的主軸。


    積體電路下一步積體「光」路:矽光子三部曲
    矽光子第一階段:從傳統插拔式模組升級
    矽光子已默默耕耘 20 多年,傳統的矽光子插拔式外型非常像 USB 介面,外接兩條光纖,分別傳輸進去和出去的光;但插拔式模組的電訊號進入交換器前,必須走一大段路(如下圖 b),在高速運算損失又多(大),所以為了減少電損失,矽光元件改到接近伺服器交換器週邊的位置,縮短電流通的距離,而原本的插拔式模組只剩下光纖。


    而上述這個作法,正是目前業界積極發展的「共封裝光學模組」(CPO,Co-Packaged Optics)技術。主要是將電子積體電路(EIC)和光子積體電路(PIC)共同裝配在同一個載板,形成晶片和模組的共同封裝(即下圖 d 的 CPO 光引擎),以取代光電收發模組,使光引擎更接近 CPU/GPU(即下圖 d 晶片),縮減電傳輸路徑、減少傳輸耗損及訊號延遲。


    據工研院了解,這項技術能降低成本,資料量傳輸提升 8 倍,提供 30 倍以上的算力並節省 50% 功耗。但目前晶片組的整合仍處於現在進行式,如何精進 CPO 技術,成為矽光子發展的下一個重要步驟。


    解決 CPO 瓶頸然後呢?矽光子第二階段:解決 CPU/GPU 對傳問題
    目前矽光子主要在解決插拔式模組的訊號延遲之挑戰,隨著技術發展,下一階段將會是解決 CPU 和 GPU 傳輸的電訊號問題。學界指出,晶片傳輸以電訊號為主,所以下一步要讓 GPU 和 CPU 透過光波導進行內部對傳,將電訊號全轉為光訊號,來加速 AI 運算並解決目前算力瓶頸。


    矽光子終極第三階段:全光網路(AON)時代來臨
    當技術再往下一步走,將迎接「全光網路」時代,意思是晶片間的所有對傳全變成光訊號,包括隨機存儲、傳輸、交換處理等都以光訊號傳遞。目前日本已在矽光子導入全光網路這部分積極布局。


    矽光子如何開啟摩爾定律新篇章?能導入哪些應用領域?
    摩爾定律預測,相同尺寸晶片中能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因爲製程技術推進,每 18~24 個月會增加一倍。但由於晶片是電訊號,傳輸會有訊號損失的問題,即使單位面積電晶體數量漸增,仍無法避免電耗損的問題。


    然矽光子技術的出現,以光訊號代替電訊號進行高速資料傳輸,實現更高頻寬和更快速度的數據處理,使晶片不需擠更多電晶體數量,不需追求更小奈米和節點,且能在現有矽製程基礎上實現更高集成度、更高效能的選擇,進一步推動摩爾定律的發展。


    由於高頻寬、小尺寸、低能耗和成本效益等優勢,矽光子在通訊和高速運算領域極具發展潛力,可應用於生醫感測、量子運算、機器學習、光學雷達(LiDAR)等領域。以光達為例,若未來發展到Level 4~5的無人自駕車,面對複雜的外在環境,訊號處理必須非常快速,以矽光子技術為基礎的 LiDAR 感測是目前相當被看好的突破方式,這些應用潛力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促進通信、醫療和科學等領域的技術革新,開創更智能、高效的未來。


    矽光子目前技術瓶頸在哪?
    目前矽光子在元件整合上仍有諸多挑戰,首先是介面溝通語言問題,方彥翔舉例,半導體廠商雖然了解電的製程,但因為光子元件效能對溫度和路徑都很敏感,製程上線寬與線距對光訊號影響相當大,若要開發更高效的光子元件結構和製程,需要一個溝通平台,提供設計規格、材料、參數等,進行光電廠商的資訊語言整合。


    再者,短期矽光子用於利基型市場,各類型的封裝製程與材料標準也還在陸續建立中,大多提供矽光晶片下線的晶圓代工廠都屬於客製化服務,或者不方便提供給他廠使用,缺乏統一平台恐阻礙矽光子技術的發展。


    除了以上提到的缺乏共通平台外,高成本製造、光源集成、元件效能、材料匹配、熱效應和可靠性等也是矽光子製程瓶頸之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預計這些瓶頸在未來數年到十年內有望得到突破。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金幣 +30 貢獻 +2 愛心 +2 收起 理由
    雞排媚 + 30 + 30 + 2 + 2 內容精彩加分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來美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網路遊美國

    GMT+8, 2024-9-20 12:20 , Processed in 0.12263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