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4-5-26 19:32 編輯
編輯:zhangj 發佈時間:2020-06-08
卡佩爾戰爭是瑞士宗教改革運動中爆發的一次戰爭。
瑞士邦聯中信奉天主教的盧塞恩、烏里、旋維茨、翁特瓦爾登和楚格5個邦結成聯盟,阻止蘇黎世邦在共管領地上傳布新教。因此,1529年6月8日蘇黎世邦對這一聯盟討伐,但交戰不久即於1529年6月26日在卡佩爾修道院達成停火協定。
根據協定,信奉天主教各邦承認共管領地有信教自由。但是後來他們發現蘇黎世邦正在共管領地的圖爾高強制推行新教,於是就在1531年10月突然向蘇黎世邦發動戰爭。10月11日,他們在卡佩爾打敗蘇黎世邦的軍隊,新教領袖茨溫利戰死。
概要
耶穌誕生後的1517年,歐陸風雲的舞台中央,是尚處於查理五世皇帝治下的日不落帝國時代。一個德意志的普通修士,馬丁.路德,卻於當年的萬聖節,拉開了帝國分裂的大幕。新教諸侯與天主教皇帝之間的矛盾,愈發難以調和。曾尊神聖羅馬帝國為宗主,延綿阿爾卑斯山脈定居的瑞士人自然也未倖免。
瑞士在改革伊始形成了以北方蘇黎世與伯爾尼等州為首的新教州。而在南方,靠近意大利地區的林州同盟則始終效忠梵蒂岡。好在瑞士舊邦聯全體成員在1618~1648年30年戰爭期間卻是恪守中立的。這不但使瑞士民眾免遭戰火荼毒,享受了安定繁榮,也促使了瑞士通過條約獲得了國際承認,成為獨立國家。
不為人所關注的是,正是瑞士人在宗教改革伊始的一場手足相殘的內戰,開啟了歐洲的第1次宗教改革戰爭,史稱卡佩爾戰爭。而真正發生戰鬥的則是在1531年爆發的第2次卡佩爾之戰。
瑞士舊邦聯的衰落
瑞士並非沒有機會變成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獨立強國。在15世紀後期戰勝勃艮第公國,殺死其公爵大膽的查理後,舊邦聯的權勢一度擴張到了頂峰。
但多次軍事勝利,只是贏得了更多僱傭兵訂單罷了。各州政治上的無遠見,導致軍事行動的政治目的基本成為泡影。瑞士逐漸淪為梵蒂岡、法國國王、神羅皇帝三國演義的附屬品。尤其是在1515年的馬里尼亞諾戰役慘敗後,舊聯邦的擴張宣告結束。長年陷入義大利戰爭,為瑞士帶來了雪花般的僱傭兵訂單。肆虐的黑死病,卻讓舊聯邦衰落了。
然後宗教改革的颶風突然吹了起來,瑞士誕生了與馬丁.路德齊名的改革靈魂人物——茨溫利。一個信仰上充滿著極端理性成分的牧師,並希望建立以蘇黎世邦為首的邦聯領導體制。他期望聯合德國諸侯,將瑞士塑造成為歐陸新教強國。把上帝、瑞士、蘇黎世這三個目標融合到一個行動中去。
不流血的第1戰
擺在茨溫利偉大理想前面的有3個障礙:
首先是新教內部。改教者們並未統一新宗教的信條,馬丁.路德對茨溫利信仰中理性成分的懷疑,勝過了對瑞士改教的喜悅。德國諸侯試圖調和二者的矛盾,但馬爾堡會談和統一城市信綱的做法都失敗了。蘇黎世最終陷入了孤立,而新教盟友伯爾尼,也擔心蘇黎世的領導,威脅自身地位。
其次是天主教徒,尤其是林州同盟。他們仍尊梵蒂岡為宗,並嚴禁任何新教傳教行為。為了對抗新教,不惜與瑞士宿敵奧地利結盟。
最難處理的是蘇黎世對茨溫利的態度。瑞士各城邦權力核心是市民自治議會,茨溫利的宗教領袖地位在帶來巨大聲望和權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質疑。新教改革所謂的政教合一,只是表面上蘇黎世議會的一種妥協策略,茨溫利從未取得宗教之外的更多權力。人們懼怕凱撒的產生,這種恐懼遠超過阿提拉的入侵。
到了1529年,因為奧地利的介入,新教與天主教爆發了衝突。這多少是茨溫利希望的結果,他也被議會小心翼翼的賦予了軍事權力。蘇黎世首先聯合伯爾尼一起集合了軍力,進駐卡佩爾附近,對面就是楚格州邊境。天主教徒一時慌了手腳,在第三方的提議下,決定議和。這畢竟是百年來舊聯邦內部的第一次衝突,人人自危。
由於蘇黎世人對茨溫利執掌兵權的懷疑,配合了伯爾尼人的小算盤,加上天主教大談舊聯邦情誼。第1次卡佩爾之戰就在這種瑞士一家親的氣氛中倉促結束了,沒有流一滴血。
但茨溫利,這個參加過義大利戰爭,目睹馬里尼亞諾戰役慘敗的瑞士人。有著比尼可羅.馬基亞維利擁有更多的軍事經驗的。悲觀的作出了驚人的預言:你們所要的和平,只會帶來更大的戰爭。而我所要的戰爭,會帶來持久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