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22-2-17 19:24 編輯
左:綿茵陳 中:茵陳蒿 右:北茵陳(牛至)/陳大眞博士提供
依據中醫基礎理論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及生命活動最基本及最重要的物質,氣的來源主要分成先天和後天兩個部分,先天者就是來自父母的「氣」,稱為「先天之精氣」。後天者就是來自自然界的物質,包括空氣、食物及水,從空氣來的稱為「清氣」,而來自飲食的稱為「水之精氣」,先天和後天這兩種精氣作為氣的原料,並通過臟腑的加工及轉化而形成人體之氣。其主要的方式為腎會將先天之精氣往上輸送,並與脾化生的水谷之氣結合,然後這氣會繼續往上,與肺所吸入的清氣再結合而轉化為人體之氣。因此保持身體健康的一些重要因素,除了先天的遺傳外,健康的生活模式也是很重要,因為只有透過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我們才可生化人體之氣。
先天之氣又稱為「元氣」,是指原本的氣,由腎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之後,再賴脾胃化生的後天之精所充養,「元氣」發於腎間「命門」,並通過三焦循行全身,內至五臟六腑,外達肌膚腠理。而後天之氣又稱為「宗氣」,其生成是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從脾胃化生的水穀精氣結合而成。該氣主要聚集於胸中,貫注於心肺之脈。而「元氣」和「宗氣」結合一起就是所謂的「正氣」。而「正氣」依其性質不同又分成「營氣」和「衛氣」。「營氣」是具有營養作用的氣。它從中焦開始,經肺進入經脈,周流全身,能將氣轉化為物質,透過注入於脈中,促進血液的化生。而「衛氣」可以想成是負責保衛及抵抗外邪的氣,可被理解為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能保衛身體健康而免受疾病的侵襲。
《黃帝內經.素問》中紀載:「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書中又紀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一般未得病的時間,必須以「扶正」來提升免疫力,增加其「正氣」,而在感染後,才需要以「祛邪」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因此如果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使用苦寒的藥物來預防,反而容易傷到「正氣」,因而對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
目前坊間常見的防疫茶包通常就是以「扶正」的方式為主,常見的藥材包含清熱燥濕解毒的金銀花、連翹等藥材,或是芳香化濕的藥材如砂仁、白荳蔻、青蒿、藿香、茵陳等藥材,又或是健脾去濕的白朮、黃耆之類的藥材,而在這次疫情期間常聽到的防疫保健的中藥板藍根就是寒涼的中藥材,比較不適合使用在一般身體健康的人身上。而中醫在瘟疫的預防上,通常會特別強調調節「中焦」脾胃為主,因此,就會以芳香化濕的中藥為主,這邊就跟大家來講一下容易混淆的芳香化濕的中藥材。
1、藿香和廣藿香:
(藿香)
依據台灣中藥典第3版記載藿香(https://reurl.cc/MbzbjL)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C.A.Mey.) Kuntze之乾燥地上部分,主產於四川、江蘇、浙江、湖南、廣東等地,而台灣因為氣候適合也有部分零星栽種,通常在春、夏之際,花序抽出而未開花時採收,採收完之後曬乾即可收藏備用,另一個因為名字相近且同為唇形科的植物為廣藿香,依據台灣中藥典第3版記載廣藿香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乾燥地上部分,主要產於廣東、南海等地,台灣因氣候土壤適宜,因此也有栽種,通常於枝葉繁盛時採收,再日曬夜悶後即可備用。
(藿香:斷面白髓,葉對生,三角卵形,密生毛茸,清香濃郁)
(川藿香)
通常購買時以葉多,莖四方柱形,香氣濃郁者為佳,而兩者主要的差別為藿香為帶葉的枝,有時雜有花序,通常葉對生,葉片深綠色,其葉基部為心形,莖四角有稜,且莖横切面髓部中央呈中空。而廣藿香的莖略呈方柱形,外皮淡棕色,莖橫切面呈階梯格板狀,葉呈棕綠到棕色,兩面均披灰白色絨毛葉對生,葉基部楔形或鈍圓,依據葉子和莖的不同性狀,可以選購得到正確的藥材。
2、茵陳和青蒿和北茵陳:
(青蒿)
(青蒿:莖圓柱,上多分枝 ,縱溝紋,斷面有中央白髓,細小頭狀花序,黃綠色)
(青蒿梗)
依據台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青蒿(https://reurl.cc/8W9ojM)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之乾燥地上部分。中國大陸各地都有栽種,主要在秋季花盛開時採收,除去老莖之後陰乾即可備用,通常以身乾、梗粗、但莖直徑不超過0.6cm者,葉片色綠者、子飽滿,氣味香濃者為佳。
(綿茵陳)
(北茵陳)
(北茵陳:表面灰綠色,密被毛茸,節明顯,葉皺縮)
而茵陳(https://reurl.cc/pWYWaZ)依據台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陳蒿Artemisiacapillaris Thunb.之乾燥地上部分。幼苗習稱「綿茵陳」,帶花蕾習稱「茵陳蒿」,主要產於山西、陝西、安徽等地,通常在春季苗高5~10 cm時採收幼苗,稱為「綿茵陳」,而在秋季花蕾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和老莖曬乾稱之為「茵陳蒿」。
因為藥典記載藥用部位為地上部為,所以如果藥材有根部則為劣品藥,通常「綿茵陳」以卷曲成團狀,灰白色或是灰綠色,綿軟如絨,氣香味濃者為佳,而「茵陳蒿」因其帶花蕾因此又稱為「花茵陳」。而依據台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牛至為唇形科植野荷薄荷Origanu um vulgare L.之乾燥全草。習稱為「北茵陳」,因為名稱的關係,所以坊間容易混用。而容易混淆的藥材為青蒿和茵陳蒿和北茵陳,主要差別在於青蒿的莖為圓柱形,葉為羽狀複葉,花為頭狀花序、球形,多數組成圓錐狀,而茵陳蒿花為頭狀花序、卵形,而北茵陳的莖為方柱形棕色,莖上的節明顯,其葉對生,兩面呈棕黑色腺點或細毛,其莖葉香氣濃,以上為這幾種藥材主要的辨別方式。
除了防疫茶包之外,基本上最好的防疫方式就是外出全程戴口罩,勤消毒,隨時注意中央指揮中心發布的新聞之外,也不可以太過恐慌,做一些放鬆的運動和聽音樂,保持足夠的睡眠和吃營養的食物,讓自己身體強健起來,就可達到中醫所說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干。」而不受外來病菌的影響。
|